成长需要压力

作者: 苗海涛

读过一个故事:一艘货轮卸货返航时,突然遭遇了可怕的风暴。水手们惊慌失措,老船长果断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船长是不是疯了,往船舱里灌水只会增加船的压力,使船下沉。”一个年轻的水手嘟噻着。

看着船长严肃的表情,水手们还是照做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随着船一寸一寸地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地减少,货轮渐渐平稳了。船长望着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们说:“百万吨的巨轮很少有被打翻的,被打翻的常常是轻的小船。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则是最危险的。”其实,人生也是如此!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课程改革、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教师。好学校必须让教师动起来、活起来、成长起来,享受专业成长的幸福。然而,正如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青年教师如果能主动打破“壳子”,把压力变成工具,就会让自己破茧成蝶。青年教师怀揣梦想踏上三尺讲台,是他们最大的人生际遇,也是他们最大的考验。青年教师要想成长,需要一定的压力,同时也要懂得化压力为动力。

成长需要压力0

首先,人无志不立。我们可以从课堂教学入手,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学校可以制定“成长计划明路子,专家引领架梯子,‘师能’比武搭台子”的教师专业发展方案。学校对新入职教师实施“种子教师培养计划”,精准指导;对骨干教师实施"提升工程”,重点突破;

对优秀教师实施“项目推动”,转化提升。青年教师要有专业成长规划和专业成长自标,应给自己制定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每一个阶段的目标都应有详细的计划。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的周恩来,一生都在为远大理想发奋学习、努力工作、鞠躬尽瘁。漫漫从教路,一些人常常迷失方向,失去一些东西。有时候,失去并不可怕,它可能带来更多的自由,让我们重新发现自己,找到更好的目标,并重新开始。正如约翰·肖尔斯在《许愿树》中所写的:“所有失去的一切,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失去,或许是一种得到。青年教师要学会珍惜,学会成长,找到自己的价值;更要立下成为名师、人师的目标,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其次,人需“事”上磨。说起苦难,我想到了哲学家尼采的一句话:“参透为何,才能迎接任何。”我还想到了《加缪手记》中的话:“一棵树,历经那么多苦难,最后总要结出果子来。每个冬天的句点都是春暖花开。”一切美好都需要留下见证,这见证便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美好。执着是成功的根基。名师的成长是一节节课磨炼出来的。我们要自我加压,自我“树标”,让自己沉下去,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学会自我约束,乃是智慧之源,严格的自律不仅能使一个明智的人控制自己的今天,也能使他控制自己的明天。青年教师要有精深的学科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专业的教育科学知识,在知识膨胀的信息社会里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自身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青年教师要扎实练好基本功,从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教学语言等方面提升自我,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其实,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途径是多样的,青年教师要多参加各级教学活动和竞赛,以此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从而有的放矢,争取更大的进步。

最后,奋斗最美丽。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换句话说,青年教师要是在工作业绩上没有“野心”,那么在工作上自然就不会有动力,更谈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完成历史赋予自己这一代人的使命。苏轼一生坎坷,但他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跌宕起伏,他没有消沉低落,正是这“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精神,成就了家喻户晓的大文豪。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那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经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那你就应该踏实地去做!

朱永新就教师成长提出了一个“三专理论”: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获得幸福感。风可以吹起一大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雄鹰不是成长于鸟笼中,而是翱翔于天空;大树不是栽在花盆里,而是深植于厚土。人生就像爬坡路,当你觉得坚持不住了,咬咬牙再坚持一会儿,你会发现长坡一不小心被你踩在脚下。优秀的青年教师不是成长于安逸的环境中,而是懂得在压力危机中寻找动力、机会,最终赢得出彩人生。

“知不足而后进。”反思性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动力源和助推器。持续的教育教学反思能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真正走向融合,产生共振,进一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思维,开拓成长空间,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xed20250323.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