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学生公寓劳动教育的体系构建与实效探析

作者: 廖雄 刘维 王焕举

[基金项目]2021年度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党建引领下城市型大学‘十大社区、五育并举’治理体系的构建与深化”;2022年度成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课题研究项目“新时代城市型大学学生公益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与效果研究”(DZX202233);2022年度校基金课题研究项目“党建引领下城市型大学学生公寓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与效果研究”;2021年度中国教育后勤协会课题研究项目“党建引领下城市型大学学生公寓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深化”(YBKT2021027)

[作者简介]廖雄(1993—),男,四川邻水人,硕士,学生处助教(通信作者),主要从事高校学生公寓信息化建设和“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研究;李维(1982—),男,重庆人,硕士,学生处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公寓管理研究;王焕举(1982—),男,安徽淮北人,硕士,学生处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公寓综合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5)14-0033-04 [收稿日期]2024-01-30

劳动教育,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和劳动意识,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大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高校学生在寝室的时间比校园内其他地方都更多、更长、更久,学生公寓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劳动教育的开展和劳动观念的培养更具优势。学生公寓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空间阵地,应立足学生公寓实际,结合学生公寓服务管理、制度规范、文化内涵和志愿服务及文明寝室创建等,以劳动实践教育为切入点,以改善学生公寓整体环境为基础,以增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劳动能力为重心,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目标,积极转变原有观念、探索适合高校自身特点的学生公寓劳动教育新模式。

一、高校学生公寓劳动教育的发展现状

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教育教学活动,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教育。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尤为重视劳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支撑点,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方面,劳动教育的效用更为显著,备受国家重视。自前,我国高校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发展并不能做到均衡,尤其是当前劳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逐渐被边缘化、被严重忽视和弱化,新时代高校应进一步提高劳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4-9]。

高校学生公寓劳动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高校的教育重心偏离实践和劳动。在社会实践方面,高校的要求使学生更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分数,导致学生的劳动实践流于形式。其次,学生劳动实践能力薄弱,更多高校课堂仍以理论教学为主,理论教学重于实践活动,相比劳动实践经验与收获,学生更注重分数和学分[7]。再次,学生的旁动意识不足。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大多不会认真参与,多人小组的形式使得很多学生只是挂名,而并不实际地进行劳动实践。最后,高校的劳动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高校课堂仍难以系统地引入劳动教育环节,难以激发学生对劳动产生兴趣,难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良好的劳动价值观念[9]。

二、城市型大学学生公寓劳动教育的体系构建

高校学生公寓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劳动教育的开展具有独特优势。在学生公寓内开展独具学校特色、院系特点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能充分运用学生公寓的阵地空间、发挥学生公寓的功能优势,而且还能结合学生公寓“教育 + 管理 + 服务”育人模式拓展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推进高校“三全育人”向纵深化发展,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

(一)研究思路

学生公寓劳动教育体系建设,以党建为引领、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核心、以强化学生公寓(社区)“教育 + 管理 + 服务”功能为导向,扎实推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贴近青年,走进公寓”的改革创新,将学生公寓打造成美丽、和谐、幸福、安全、学习和文明的社区,充分发挥学生公寓的社区育人功能,着力推进契合城市发展的学生公寓劳动育人体系建设,做好高校公寓育人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实施内容

学生公寓劳动教育的开展遵循“以校内生活园区为主,校内非生活园区为辅”的原则。学生劳动教育集中在学生寝室、宿舍楼栋和生活园区,主要体现在学生寝室的清洁文明整理、精简装扮优化和专业特色融合及公寓楼栋的清洁卫生维护、绿植区域选领等,实施内容。

三、城市型大学学生公寓劳动教育的实效探析

(一)取得实效

1.通过对高校学生公寓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对新时代高校学生公寓劳动教育体系建设有了更为清晰和明确的认识。深入剖析学生公寓劳动教育开展情况,我们致力于打造建设“一站式”和“积分制”相结合的高品质学生社区,增强学生公寓“教育 + 管理 + 服务”育人功能,有效将育人力量延伸到走进公寓、贴近青年,推进高校“三全育人”向纵深化发展。

2.通过申请劳动教育实践项目课程建设,高校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学生公寓进行劳动教育时所需的师资队伍、经费保障、通识教育教学安排、教学规划和名师指导等,满足了学生公寓劳动教育开展所需的教学需求,解决了劳动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

(二)创新成果

1.品牌创新。(1)高质量推进学生公寓育人阵地的建设,高校全覆盖开设学生公寓“第二课堂”劳动教育,将“十育人”元素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推动校院教师走进学生公寓、开展学生公寓劳动教育,将学生公寓打造为学生专业学习外的“第二课堂”,进一步提升学生社区的育人实效;(2)打造“一院一品牌,一楼一风景”特色品牌项目,让学生公寓物理空间有品位、有文化、有特色,通过建设各类别文化长廊,让大学生在学生公寓穿行中时时感受到美的熏陶和院系专业文化的影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xls20251409.pd原版全文

2.模式创新。(1)增强主体效应,高校须不断提高校院两级对学生公寓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学生在公寓内的劳动教育情况纳人学生学年综合测评考核、积分制学生公寓管理和二级学院(系)学生工作考核中,以加强学生劳动教育、推动学生公寓劳动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2)深化学生公寓劳动育人模式建设,高校须成立“学生公寓劳动育人工作室”,开展学生公寓劳动育人工作研究,创新劳动教育教学新模式,将学生公寓劳动教育与学生专业教育相结合、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城市产教学科研发展相结合。

3.平台创新。(1)在城市以人为本的一站式服务、智慧化服务的带动和影响下,一站式学生公寓(社区)积极推进空间和事务(平台)融合,实现“让学生少跑路、让数据多运动”的服务新模式;(2)高校将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构成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发展的劳动育人工作体系,让高校学生公寓在物理空间上不再“偏居一隅”,推动教育、管理和服务力量有效延伸至学生公寓,使学生公寓(社区)育人不再是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明显短板。

四、城市型大学学生公寓劳动教育的未来期望

为更好地建设高校“三全育人”前沿阵地,进一步提升学生公寓劳动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增强学生公寓劳动育人的成效,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协同机制、细化管理制度、建设劳动文化品牌和搭建校内外实践平台,以更好地推进“三全育人”向纵深化发展[9]。

(一)加强和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劳动教育理念,增强劳动教育观念

高校学生公寓之所以劳动教育成效不足,是因为高校教育的重心偏离实践和劳动,更侧重于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劳动教育也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学生劳动教育观念不足、劳动意识不强,更关注课程所得分数。对于新时代高校学生公寓劳动教育体系建设,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严格按照国家教育政策和方针要求,完善高校劳动教育系统化和规范化建设,促进学生对劳动教育理念的深化和劳动实践技能的提高,增强学生对劳动教育实践重要性的认识[6-9]

(二)加强和优化协同机制,构建劳动教育互融模式,完善劳动教育教学体系

在高校学生公寓劳动教育的开展过程中,缺乏校院两级的密切配合及多部门协同推动,往往是院系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特色劳动教育,并未形成全校性联动,劳动教育开展的实效存在较多不足。对于新时代高校学生公寓劳动教育体系建设,高校应建立校院多部门协同机制,简化部门协同流程,构建劳动教育共建互融新模式,完善劳动教育教学新体系,进而推动学生公寓劳动教育更高质量的发展[6-10]

(三)加强和丰富品牌效应,构建劳动教育特色活动,打造特色劳动文化品牌

高校学生公寓开展劳动教育,不仅是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而且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观念和劳动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学生公寓开展劳动教育需要丰富教育资源,在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基础上,亟须开展内容丰富的劳动教育文化活动、特色活动。通过打造劳动教育特色品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和意识[6-9]

(四)加强和落实管理机制,构建劳动教育管理科室,健全劳动教育管理制度

在高校学生公寓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须进一步落实劳动教育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设立高校学生公寓劳动教育管理科室,专职负责学生公寓劳动教育的教育教学、实习实践和费用管理;同时,还须不断完善劳动教育管理制度,规范、引导和约束在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举止,确保学生公寓劳动教育能高效开展、取得实效[6-9]

(五)加强和拓展实践平台,深化劳动教育教学研究,搭建校内校外实践平台

高校须加强学生公寓劳动教育教学研究,充分运用学生公寓这一劳动育人阵地空间,以学生公寓为基准点,研究如何丰富学生公寓劳动教育教学资源,搭建校内校外实践平台;同时,高校须积极探索学生公寓劳动教育与城市产教研学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学生劳动教育产教基地,为学生公寓劳动教育开辟更多空间阵地,实现学生劳动教育与城市发展的产教全面融合[6-9]。

结语

学生公寓是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前沿阵地,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肩负着为学生服务和营造良好的育人机制的重要任务。营造学生公寓劳动教育教学新环境,构建高品质劳动教育教学新体系,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这在新时代高校学生公寓劳动教育中至关重要。在高校学生公寓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仍面临较多的瓶颈问题,高校的处理方式和解决办法应因地制宜,探索出符合高校自身特色的学生公寓劳动教育体系,力求学生公寓劳动育人取得新成效,不断推进“三全育人”向纵深化发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高校人才培养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时俊卿,张静.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劳动教育学的建立[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1(3):65-66.

[2]廖雄,王焕举,黄智.高校学生公寓信息化建设探析:以为例[J].科技视界,2022(24):176-179

[3]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9-10)[2021-04-03].https://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0)2021-12-30|.https://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5]刘秀伦,冉晓菊.高校劳动教育的生成逻辑、价值旨归与实践进路[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3,37(7):116-128.

[6]方华英,王维,左臣婕.高校学生社区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以清华大学学生社区劳动教育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23(3):17-19.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xls20251409.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