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OA理论的“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读写教程教学研究
作者: 魏红 李文艳 林琳[基金项目]2023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POA理论的《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读写教程教学研究与实践”(2023YYJG089)
[作者简介」(1977一),女,河北玉田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1978—),女,河北青县人,学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1979—),女,河北唐山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与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5)14-0145-04 [收稿日期]2024-11-08
引言
POA产出导向法强调以语言阐述为导向,通过设计与学生紧密相关的任务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语言技能以及文化认知都有显著提升。“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读写教程强调将课程思政、融合学习和能力导向融为一体,为英语专业教学提供了优质教材和资源。本文以POA产出导向法理论为指导,深入探讨“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读写教程的教学实践,旨在落实“三进”工作的要求,为英语教学的创新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一、POA产出导向法理论概述
(一)POA的基本概念
“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production-orientedapproach,简称POA)是2007年以来,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带领的团队为解决外语教学中的“学用分离”问题而构建的,适合中国中高级外语学习者特点的本土化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教学重点在于学生语言的实际输出,教师主要通过设计具体的语言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交际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这种方式将语言学习和文化背景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语言应用的能力[1]
(二)POA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
当前,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POA产出导向法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通过设计具体的语言使用情境任务,让学生以书面表达、口头交流和角色扮演等形式主动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从而强化自身语言阐述的能力;通过不断地实践和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使用的流利度和准确性;在具体教学流程中,笔者主要通过驱动、促成、评价三个环节的设计,结合学生的产出给予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从而帮助学生纠正语言使用方面的错误,加深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理解,进而提升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三)POA对英语读写技能发展的影响
POA产出导向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真实的写作和阅读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多样化表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材料的理解,提升其语言产出能力。学生对语言的实际应用,主要基于特定的写作和表达任务。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有效组织和构建自己的表达方式,并通过对文化背景的理解和认知,增强自身的文化敏感性。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英语读写技能,借助真实的阅读材料,促进学生的积极输出,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基于POA理论的英语专业读写课的理念(一)读写一体
产出导向法的读写一体的理念,强调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将阅读和写作两部分紧密结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广泛获取写作素材,培养文化认知和认同,并在写作中深化对所阅读、积累素材的理解。在读写教学过程中,课程的设计应围绕特定的主题和任务展开,让学生在阅读相关材料后,分析文本的结构、语言和风格,从而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写作技巧,并用在自己的表达之中,通过对不同文本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提取素材和整合素材的能力,因此阅读和写作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二)学用一体
学用一体的理念强调将语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语言表达技巧的同时,增强对现实语境的感知,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和知识,并借助任务驱动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动机和参与度。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中应用这些知识,并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场景,使其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
(三)过程导向
在当前外语专业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因此,在应用产出导向法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关注最终的学习成果,同时也强调学习的动态过程。按照阅读和写作的不同阶段,逐步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评估存在的不足。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反馈表现,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过程导向理念指引下,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仅仅是最终的写作作品,而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各类产出。这样可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实现不断进步和成长[2]。
三、英语读写教学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伴随着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英语教学改革也进行了一系列尝试。英语读写教学方法逐渐多样化,不仅融合了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也注重实际场景的应用和培养学生拓展思维。产出导向法、项目学习法等方法开始得到更加广泛应用,这些方法不仅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还更加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通过具体的任务产出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并通过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学习。在当前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在线课程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学生也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培养对语言学科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数字工具开展读写教学,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资源,同时也能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兴趣。基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当前的考试评估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秉持着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原则,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xls20251437.pd原版全文
尽管教学现状有所改善,但依然存在一些挑战,以“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课程为例,该课程强调语言学习和文化背景的结合,通过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让学生能够逐渐掌握适合中华文化背景的语言表达体系,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我表达能力,从而讲好中国故事[3]。因此,未来的英语读写教学应更加重视文化背景的渗透,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语言的使用场景,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基于POA理论的“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读写教程教学实践方案设计
“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读写课程是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译本为基础,在帮助学生夯实英语读写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并深人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让学生学会用理论分析,并用英语解读当代中国的发展与成就,为在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奠定良好的基础。本部分尝试以POA理论为指引,从驱动、促成、评价三个环节进行教学实践方案的设计,旨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
(一)环节一:驱动环节
在采用POA产出导向法进行读写教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驱动环节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部分。首先,教师要明确课程目标,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当代中国文化、社会和经济等主题的兴趣,通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相关问题,为后续的学习和思考做好充分的准备。基于对课程目标的把握,活动内容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导入活动。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面向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当代中国的短视频,主题可以涵盖中国的历史成就、时代变化、国际地位等,借助一系列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第二,主题讨论。围绕特定的任务,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他们自由选择与当代中国相关的主题,并根据视频中所设置的问题进行深人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思考。第三,知识准备。为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在学习平台中以数据统计的方式进行呈现,或者为学生提供超链接,让学生能够了解相关的报道和文章,有助于学生在讨论中引入更多的事实和观点。第四,思维导图。在讨论结束后,学生可以结合讨论结果以及所学的知识制作不同主题的思维导图,并汇报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每组学生对成果的分享和展示情况,教师也能给予客观的点评,并强调视频中的重要观点,以及学生的突出表现,让学生能够重新反思和回顾自己的探讨过程。在驱动环节中,教师主要借助丰富的学习资料,为学生设定具体的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对当代中国相关主题的认知和兴趣,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到后续学习过程中。
(二)环节二:促成环节
促成环节旨在利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将学生推至深人探讨和总结的阶段,并促进学生将讨论和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实际的语言应用和输出能力,是成果产出的关键环节。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首先要结合学生在驱动环节中的讨论成果,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相关主题内涵的理解。例如,通过对第二单元Beauti-ful China课文“Principles to Apply inProtecting theEco-Environment”的学习、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夯实基本功,同时设计如下几方面的任务:阅读任务,以第二单元课文为例,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精读,重点分析文章的主要观点、论据和写作风格,并进行深入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看法;写作练习,根据第二单元阅读材料的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中国的环境治理策略,对其他国家的环境治理有何参照作用和影响?”以此问题为基准,鼓励学生深人探讨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因和原则、绿色发展的主要概念以及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在选择特定主题撰写短文或报告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准备一个简短的展示。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制作简短的PPT,展示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和认知,并使用数据和案例支持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估,帮助学生解答写作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教师可以将主要任务进行分解,包括阅读材料的提取和分析、词汇与短语的掌握、写作练习等。首先,让学生精读素材,找出每个段落的主题,梳理出文章的主线和行文思路,掌握必要的英语词汇、短语和句型。其次,让学生仿照阅读材料的结构,撰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相关主题的短文。在促成环节中,教师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引导学生分解阅读材料,提取主要观点和表达技巧,并能梳理文章的主要脉络。通过归纳演绎的方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真正体现了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这有助于学生体会中国的环境治理策略的重要性,以及对其他国家环境治理的影响,从而坚定文化自信。
(二)环节三:评价环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评价环节的实施有利于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反思。在POA产出导向法的指引下教师所采取的评价工作,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也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首先,要设定明确的评价目标,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教师通过持续的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识别自己在写作训练方面存在的不足;总结性评价,在成果展示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为了检验促成环节的产出效果,教师要在学生完成每个阅读任务之后,设定相应的题型,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如,以第六单元课文“The Thoughton Socialismwith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a NewEraandtheBasicPolicy”为例,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之后提问学生“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分别是什么?以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什么?教师可以设置思考题、填空题、英汉互译题等题型,考查学生对词汇句型以及文本素材的掌握程度。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汇报成果的写作情况,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让学生据此不断修正。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设置一定量的课后训练任务,从而达到巩固教学效果的目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xls20251437.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