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移动App开发”课程思政构建与实践
作者: 常宏斌 吴臻雄[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新工科的‘机电计’交叉融合现代产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022JGA352);2022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现代产业学院‘三型”人才培养的多主体联动模式研究与实践——以为例”(XGK2022026);2021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智能高速五轴机床的专业课程研发与实践”(202102572005)
[作者简介](1980—),男,河南洛阳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智能化制造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5)14-0149-04 [收稿日期]2024-11-26
引言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院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理应担当起新时代的新使命,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因此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除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外,还必须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即专业课教师挖掘专业课程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3-4],发挥育人功能,加人立德树人的队伍,让专业课讲好“中国故事”。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一道,将立德树人作为自身的价值取向,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基础上,采取合适的方法,推动教育改革,实现协同育人[5-7]。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和技术飞快发展,对物联网专业人才需求急剧增长。“物联网移动App开发”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目前对该课程融入相关思政元素的研究较少。本文将从“物联网移动App开发”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教学方法、课程特点、思政元素等多角度对课程教学进行构建与实践,求索可行之路,对于增强专业学生认可度、职业操守具有积极意义。
一、“物联网移动App开发”课程简介
“物联网移动App开发”旨在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联网移动App的开发技术和应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贺州学院从2016年开始开设该课程至今,该课程一般安排在学生人学后第5学期,课程共48学时,3学分,其中理论教学为24学时,实验教学为24学时。该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料和实验案例,同时,学校还建立了物联网移动App开发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实验室配备了相关的开发工具和设备,如AndroidStudio、Arduino等。“物联网移动App开发”课程共分七个模块内容,如图1所示。
二、“物联网移动App开发”的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
以OBE理念为指导的“物联网移动App开发”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思政目标,如图2所示。根据三个方面的目标,在授课课程中,教师应将思政元素恰当地镶嵌到能力与知识的培养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生通过高校教育与自身努力,争取成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有职业操守、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物联网移动开发专业技术型人才。

教学方法如图3所示。课前,教师发布预习公告和讨论主题,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并反馈。课堂上,教师答疑讲解,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总结学习情况和发布作业。课后,学生修正学习成果,教师发布合作学习成果评价,然后布置作业和提供拓展学习资料。教师通过一系列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促进共同成长[8]

三、“物联网移动App开发”课程的特点和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物联网移动 A p p 开发”课程应用性强且应用范围广。学生需要预先学习基础课程。他们作为未来物联网行业的中流砥柱,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合理且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使两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四、“物联网移动App开发”课程思政的教学总设计
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但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而缺少对思政元素的发现与挖掘,主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几乎没有涉及思政方面。然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受教的影响最为深远。因此,能否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风化于成地融入专业课程,是对教师的高思政素质要求以及高专业水平要求。这要求教师做到以课程为载体,以挖掘思政元素为抓手,将思政教育贯穿课程始终,培养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须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做出课程思政总设计[9]。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xls20251438.pd原版全文
思政建设总体设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和主线,坚持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始终,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涵养人文情怀,强化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这些措施旨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课程总体设计的思路如图5所示。
五、物联网移动App开发”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
课程思政中,教学实践至为重要。如何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水乳交融地结合,需要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反复推敲,深人思考。教师应根据每个专业知识点的特性挖掘出相对应的思政元素,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本文所述的教学方式为教师课前发布预习任务、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学习,课中通过举例法带入思政元素,进行课堂练习或课堂讨论以及分析总结,课后答疑解惑、拓展学习。“物联网移动App开发”分为七章内容,分别是走进物联网移动开发、物联网移动App的架构设计、网络层和数据模型的封装、开发用户中心模块、开发设备功能模块、设备数据可视化、适配与发布。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结合情况在“物联网移动App开发”课程的每个章节中的具体体现如表1所示。

结语
本校物联网教研室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通过采集学生意见与课程结课讨论反馈的方式,从思政反馈、知识考核、能力达成等多维度进行了教学评估以及学生反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学习“物联网移动App开发”的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共376人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考核。结果表明,355名学生对课程中导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元素较为感兴趣,认为课程内容贴近生活易于接受,能激发学习的欲望,占全体学生的 9 4 . 4 % ;340名学生认可思政元素的融合,占比9 0 . 4 % ;大部分学生认为思政元素能够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有助于树立网络安全观、培养正确“三观”,学习科学伦理。可见本课程在课程思政实施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物联网移动App开发”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后,激发了学生对物联网移动App开发的浓厚兴趣并积极学习,也使其具备了独立完成物联网移动开发的能力,加强了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使学生提高了专业的认可度和职业操守。同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价值观,将爱国主义情怀在学生心里种下种子,更让学生拥有了团队素养、职业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良好的科学思维。在此基础上,往后的教学实践还须不断创新与完善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三全育人”理念。
参考文献
[1]杨仙云,孙蕊,孙燕.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途径探讨:以课程《机械识图》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5):189-191.
[2]刘奕琳.推进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81-83.
[3」温小平,段捷频.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今日海南,2019(5):19-21.
[4]张永杰,万小朋,王海涛,等.航空专业课程思政示范性教学方法构建:以结构维修与适航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2,8(24):120-123.
[5]杨波.翻转课堂在中职学校《Dreamweaver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20.
[6]张潇月.“课程思政”融入商科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大学,2021(16):133-135.
[7]杨金铎.中国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1.
[8]席燕辉,唐欣.新工科背景下工科课程思政的探索与研究[J].科教导刊,2020(20):82-83.
[9]徐小洲.卓越传媒人才培养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2(9):6-9.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Currilc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the Course “IoTMobile App Development” CHANG Hong-bin, WU Zhen-xiong
(SchoolofArtificial Intelligence,Hezhou University,Hezhou,Guangxi542899,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sacrucial initiative foruniversitie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ding moralityand cultivating talentsandto deepen the “Three Wide Education”approach.As a core course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enginering program,Mobile App Development forIoT"aims toequip students with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and techniquesofIoT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Guided by the mission of bui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the course delv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constructingacurriculumsystemcentered on scientific thinking,professional ethics,and cybersecurity.By organically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content into theentire teaching process and leveraging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acomprehensive closed-loop educational model has been established.This modeleffectively enhances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and ethical awareness,guiding themto developacorrct worldview,outlookon life,and values.The achievements in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other related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ernet of things; mobile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practice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xls20251438.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