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起点,助力生长点—以“分数的意义”教学为例
作者: 刘富兵 敖慈教学思考: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接触到分数,对于分数有了初步的感知。知道了分数是平均分得来的,但对于大部分学生还是停留在一个物体、一个图形的层面上。本节课打破这个局面,丰富单位“1”的表征。全面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为今后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以及应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唤醒已知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分数的意义)
2.唤醒:学过分数了吗?
3.分享:课件出示 关于它,你已经知道了什么?生1:四分之一。生2:
中的4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的线是分数线。生3:它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二、动手操作,抽象概括
1.自主完成学习单。
师:老师这有一盒月饼,先猜一猜盒子里有几个月饼,画图表示出这些月饼的 温馨提示:用 0 代替月饼,再涂一涂更快哦!
学习单(一)
先猜猜盒里有几个月饼,画图表示出这些月饼的。温馨提示:用○代替月饼,再涂一涂更快哦!
2.汇报交流。
师:有没有办法让人一眼看出涂色部分是4份中的一份?
生:平均分。
师:你听懂了吗?动手补上,没有分的学生也补一补。
师:像这样圈一圈、分一分,确实让人更清楚地看出它是平均分成四份,涂色部分是四份中的一份。
师:同学们,为什么月饼的数量不同,却都能用 来表示呢?
生:因为都是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
3.举例子: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生1:我们可以把一个班的同学看成一个整体。生2:我们可以把我们一个学校的同学看成一个整体。生3:我们可以把一箱苹果看成一个整体。
师:一个整体可以很大,大到一个宇宙,也可以很小,小到一粒尘埃。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计量单位看成一个整体。
4.补充:一个计量单位看作一个整体。
5.回顾揭示单位“1”。
我们可以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看成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作单位“1”。
三、互动交流,深化感悟
(一)分数的意义
1.分一分、涂一涂,表述出不同的分数。
学习单(二)
2.汇报交流。
师:关于图5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的?
生:图6分数写错了,分母应该是分得的份数,分子是涂色的份数。
师:图6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分?
生:我是想到12的因数,12的因数有1、2、3、4、6、12。所以把12个三角形可以平均分成1份、2份、3份、6份、12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yned20250221.pd原版全文
3.归纳概括。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吗?
生:把单位“1”进行平均分,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涂了几份分子就是几。
师:原来分数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一分,再数一数的过程。难怪人们说:“分数分数,先分再数。”
师:同学们,分数为什么要分呢?生:不分不好数。
(二)分数单位
师:像这样一份的数,我们把它叫作分数单位。你能快速说出它们的分数单位吗?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5 7
1.认识分数墙。
师:如果把这个长方形条看成单位“1”,你能估一估,这个应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生:
师:确定吗?生:需要验证。师:单位“1”里面有几个 师:这个又该用哪个分数表示呢?生:师: 之间还有哪个分数单位呢?生:。师:我们还可以把单位“1”平均分成····瞧!就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分数墙。师:这里有哪些分数单位呢?生: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生1:分的份数越多,分数单位越小。生2:最大的分数单位是 ,没有最小的分数单位。生3: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师:同学们,你们真善于观察。太棒了。分数墙的秘密可多了,那你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
(三)播放“分数的产生"视频
师:分数是产生于分物、测量、计算的需求。人们在遇到问题时,不断地探索,创造出了不同的数。人们以1为标准,一个一个地数,数出了2、3、4、……后来数越来越大了,人们又以十、百、千、万……作为整数的计算单位。后来数越来越精细了,人们将0一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出现 0.1,0.01,0.001 ·作为小数的计数单位。今天,我们又把0-1平均分成若干份,出现了 分数的计数单位。他们都是计数单位,都是表示一份的数。
四、课后反思
“分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积累认数概念、发展数感、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的重要契机。本课的内容本身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1.找准切入点,有效组织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经验。本节课教师让学生自已动手操作,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唤醒学生原有经验。然后,通过对比提炼出不管是一个月饼还是一些月饼,我们都可以把它看成一个整体,再通过举例,多种表征描述一个整体。从而引出概念——单位“1”。
2.寻真实素材,让学习真正发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内心深处,这种愿望尤其强烈。”这节课没有花哨的课件,没有过多的学具,每人仅一张学习单,但就这一张纸却使所有学生有了动手实践的舞台。学生们可以随心创作月饼的 ,每个人的表述虽不同,但本质是一致的,那就是分数的意义。孩子的困惑点在于量与率的混淆,在学习单(二)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出来许多不同的分数。然后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观察、对比、分析、交流等一系列自主探究的活动,明确了分母是表示分的份数,分子是有这样的几份。从而自主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只有以生为本,走进学生真实的困惑,帮助学生理清脉络,使其豁然开朗,课上得才有意义。
3.串联数学知识,形成知识的有机联系。
数学知识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具有严密性、系统性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关于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孤立的、分散的、繁杂的知识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完整的知识体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yned20250221.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