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之美 文化之韵

作者: 王珺 张彦吉 钱锦

平均数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一个内容。从小学阶段整个知识体系来看,“平均数”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统计思想的主要体现之一,这一学段的目标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用平均数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本文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定位从统计学的角度,结合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方田章”中的内容入手来教学和理解平均数,通过对平均数的特点的探索,将平均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中,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实现从统计概念的角度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数学知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魅力。

一、说平均数的意义

平均数是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它不同于原始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与每一个原始数据相关,但是又不是任何一个真实的数据。要对两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进行比较,就可以比较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因为平均数具有良好的代表性,不仅便于比较,而且公平。在本节课导人部分的问题——每人投10个球的投篮挑战赛,简单且易于引发学生对平均数的“代表性”的思考:是用一个人投篮投中的最多个数还是最少个数来代表整体水平,还是用几人投篮的总数来代表整体水平呢?或是找到某一个数来代表整体水平呢?

教学片段:

师:最近我们学校的篮球赛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中,为了组建最强战队,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开展了投篮挑战赛,规则—每人投10次。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比赛结果:从这两幅条形图里,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出示下图:

数学之美 文化之韵0

生1:我知道了男生队有3人,分别投了8、8、7个,女生队有4人,分别投了8、7、4、9个。

师:你发现了每个人实际投球的个数,还有补充吗?

生2:男生队一共投了21个,女生队一共投了28个,女生 投球数更多。

师:你知道了总个数,那根据这些信息比一比,哪一队更厉害?为什么?

师:为什么不能比较两队的总数?

生3:因为人数不同。

师:孩子们,你们真善于观察,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我们来比较两队的总个数公平吗?是啊,不公平,那我们把两队成绩最好的挑出来比一比,男生队8个,女生队9个,女生队更厉害,你认为这种比法怎么样?

生4:一个人不能代表一个队。

师:你说得特别有道理,一个人的成绩不能代表一个团队的整体成绩,那到底哪个数才能代表一个队的整体水平呢?

生5:平均数。

二、说平均数的特点

区间性,根据投篮的例题,平均数说了他在最大最小数之间;通过一个小程序,平均数说了他的敏感性,会受较大或较小数的影响。男生队的平均数有时会出现小数,而小数不能用来代表男生投篮的具体个数,从而感知平均数的虚拟性。

教学片段:

数学之美 文化之韵1

师:不计算,估一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生1:我估计是6。

生2:我估7。

师:为什么不估4?为什么不估9?

生3:因为4太小了,9太大了。

师:说得太好了,9是这组数据中的最大数,4是这组数据中的最小数,所以不能估。计算验证一下。

小结:这样看来,平均数在这组数据的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它是有一定的区间范围的。通过探究,你们又发现

教学纵横

了平均数的区间性。

师:真是难不倒你们啊,现在结束了第一轮比赛,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队的平均数相同,不知道谁厉害。

师:是的,没有分出胜负,我们班的男生跟你们一样敢于挑战,不服气,想比一次。于是派出了4号男生出征,你们猜猜4号男生会投中几个?

生1:投中10个。

师:看来你认为4号男生很厉害,如果投中10个,平均数会不会变?怎么变?

生2:平均数会变大。(Excel演示平均数的变化)

师:再猜一猜还可能投中几个?生3:7个。

师:那此时平均数又会怎么变化?假如4号男生只投了1个呢?

生:如果是7,平均数不变。只投1个,平均数会变小。

师:根据刚才的过程,说说你的感受。

生:平均数会随着其中一个人的数变大或变小。如果增加的数字很大,它就会变大;如果增加的数字很小,它也会被拉低。

师:没错,孩子们,平均数好善变啊,从它的善变中我们能感受到它十分敏感。这体现他的敏感性。除此以外,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有时平均数是一个小数,这不可能。投球个数不会是小数。

师:你太会思考了,平均数是我们为了匀一匀而创造出的一个虚拟的数。所以他还具有虚拟性。

三、说平均数的计算模型

移多补少的操作模型和求和均分的计算模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了两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先通过画图体会移多补少的过程,再利用教具展示,进一步感受匀一匀后找到一个相同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但是遇到更大的数据时,移多补少还方便吗?那就采用求和均分的方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yned20250226.pd原版全文

教学片段:

活动:感知平均数,形成表象。

学习任务:1.用你喜欢的方式找到一个能表示男生队投球水平的数。(画一画、移一移或算一算)

数学之美 文化之韵2

2.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1汇报:

方法1:移一移,把8里的1给5,第二个8的1也给5,三次都是7,所以男生队平均每次投中了7个。

师:为什么要这样移来移去?

生:我想使得每份同样多。

师:在移动过程中,什么没变?

生:总数没有变,人数也没变。

师:那什么变了?

生:每份的个数变了。

师:没错,像这样在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匀一匀平衡一下,看上去每份都同样多。将一组数据中多的移给少的,你给这个方法取个名字。

生:拆东墙补西墙。

师:生活中可以这么理解,在数学上我们叫移多补少。

师:请问在计算男生队平均投球数时,除了移多补少,你还有什么方法?

方法2: (8+8+5)÷3=7 (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除以3?

小结:先求总数,再除以份数的方法叫作先总再分。7就是8、8、5的平均数。

四、说平均数的统计价值

平均数的统计意识,通过分析做出决策。生活中的平均数,如美团美食评分、携程旅行酒店评分、景点评分等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电影评分对观众选择的影响和引导,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平均数的比较性价值和预测性价值。同时,我们也要让学生知道平均数给出的是一个评价标准,并不是做出判断和决策的唯一标准,以此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片段: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平均数,我们一起看一看。根据这些平均数你知道了什么?

生:根据这些评分我们可以参考着选择想看的书籍、电影,出去旅游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参考意见。

师:是的,孩子们,生活中的平均数是无处不在的。

五、说平均数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九章算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古代数学家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九章算术》“方田章”中的数学问题涉及分数的计算与比较,以及通过“减多益少”等方法实现平均分配,这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平均数概念的实例和途径,课堂教学中教师再现古代对“平分术”问题探索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片段:

师:通过巧妙地移多补少的方法,我们顺利地找到了男生队的平均投球个数,其实早在很多年前,我国的九章算术中就已经提到过这种方法,谁能模仿着古人的语气为我们读一读这段文字?

生:“方田章”:今有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三。问:减多益少,各几何而平?

师:读得太有感情了,同学们都读懂了吗?这是什么意思?配着动图仔细观察,现在看懂用了什么方法了吗?

生:减多益少就是移多补少。

师:没错,减多益少就是移多补少,看来我们和古人想到一块去了。虽然这里匀的是分数,但思想是一样的。

结语:

平均数一课的教学改以往“纯”数学味为“重”数学味,且“融入”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味,让平均数通过“说话”,将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思路展示出来。

中华优秀文化融人数学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历史故事引人、一段史料的介绍,而是我们在教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将古代探索知识的情境再现,通过体验古代数学家探索知识的过程,对话和模仿古人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古代数学家的智慧,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做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注:本文系昆明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G2024007)阶段性成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yned20250226.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