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一教一学—评”一体化导向下游记大单元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周恬舒大单元写作教学是以单元为学习单位,利用单元教读与讲读篇目,学习写作技法,运用于单元写任务。结合“备—教一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强调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将教学与评价融入学生的课堂学习。应用于写作单元教学即教师将教学前的备课环节与课中的教学过程、评价环节相结合,在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方法恰当、评价方式与评价内容多元的情况下实现目标导向、教学相长、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此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因此,笔者在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游记单元“学写游记”的写作教学中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教学实践研究。
一、写作教学备课环节明晰核心素养培养内容,明确大单元写作教学目标
1.明晰写作教学核心素养培养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方面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教材八下第五单元游记单元以四篇游记文本为学习支架,以了解游记特点、把握游记基本要素、感知游记景物特点、体悟游记情感哲思为教学重点。基于此类文本教学目标,笔者确立以下写作教学核心素养培养内容。

2.明确大单元写作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核心素养培养内容以及单元文本教学目标,进而确定“学写游记”大单元写作教学目标。

二、写作教学过程以情境切入,设计导学案为教学支架
学习四篇游记文本后,学生掌握了游记特点以及游记基本要素,根据大单元写作教学目标需完成游记单元微写作,微写作中至少需包括“所至”与“所见”两部分。由于学生缺少旅游经历,游记写作素材少,因此,创设贴合日常生活的导入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快速锁定写作内容,激发写作兴趣、提供写作灵感。笔者创设了如下导入情境:“2025年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以‘梦回建州·灵蛇送福’主题迎春。以全新蛇年风貌为建瓯市人民献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牌坊上方的金蛇与文创花环相互辉映;道路两旁的小摊点上印着蛇形图案。街区里每个年代的优秀建筑展现了街区不同时期的风貌,也展现了建瓯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新春佳节之际,你也来到了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你看到了….”
导学案的设计推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在备课环节将“教”“学”“评”融入其中,能够整合教学任务与学习活动。表3是导学案的具体内容:


三、大单元写作教学注重过程性评价,游记扩充后注重总结性评价
教师在常规的写作教学课中通过解题、审题讲解写作要求,但很少将写作要求转化为能够实操的写作标准。这导致教师课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批改作文、写评语,但学生却不清楚写作的好坏标准。不清楚教师写出“中心不明确”“详略不得当”时该如何进一步修改写作内容,同样也不明白“语言优美”“表达流畅”评语中优美、流畅的标准是什么。评价环节缺乏针对性导致单元写作教学中存在学评模糊、学评分离问题。在结合“备一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模式下,单元写作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完成单元写作任务的同时帮助教师改进单元写作教学,因此,大单元写作教学的评价须嵌入整个单元写作教学过程。笔者利用总结性评价追踪游记写作准备阶段,利用诊断性评价把控游记完篇质量。
1.形成性评价追踪游记准备过程与单元微写作创作过程
上述评价量表(见表4),根据导学案的4个模块分为8个评价维度,再将8个评价维度细化为32个有具体分值的评价指标,评价总分由自评( 70 % ) + 他评( 3 0 % )得出。细化维度对学生学习写作准备过程以及单元微写作的创作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实现全方位监

督反馈。以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保证评价客观性,学生明确评价标准的同时能够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2.总结性评价把控游记完篇质量
为确保“学写游记”大单元写作教学中始终践行“备一教一学一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生扩充微写作后进行总结性评价。为使学生对评价标准的理解尽可能一致,提高评分的信度和效度。笔者以一份学生的习作作为范例,结合总结性评价量表进行打分,并教授学生如何利用总结性评价量表找出自己习作内容的亮点和不足,明确修改方向,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针对扩充微写作中“所见”与“所感”的融合,写出立意深刻的完整游记,笔者设计了以下总结性量表(见表5)。
此评价量表根据四个模块划分为不同级别,对学生游记单元写作进行量化评价,评价总分设定为60分,评价指标也结合了课标要求和中考评分标准。学生能够通过自评习作,抓准写作得分点,发现自己写作的问题所在。同时在互评过程中,在确保评价更为客观的情况下,学生之间能够阅读风格不同、结构迥异、情感多样的游记作品,加深对游记创作的理解和写作技法的掌握,促使学生产生家乡文化自豪感,宣传乡土文化。
四、对“学写游记”大单元写作教学践行“备一教一学一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大单元教学需利用好教材中循序渐进的单篇文本编排策略,一步一步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大单元学习的知识内容。而大单元写作教学是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痛点,教师教学无效果、学生怕写作是一线写作教学难以突破的瓶颈。本次以“学写游记”为例的大单元写作教学实践,结合了“备一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明确了备课环节确立目标,以目标指导教学的重要性,说明写作教学目标应贯穿于教学始终。同时,教学导入环节要尽可能关联现实,给学生提供更多写作素材,让学生自然而然生发情感。授课导学案的设计,也应为学生提供创作支架,利用问题导向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切实表达想法与感受。评价环节也应注重过程性评价的细化和总结评价的把控作用,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如此才能不断突破写作教学难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邢露《部编版教材习作评价指标的构建与运用》,《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年第12期。
[2]冯霞《创设研学主题写出游记品质—以“参观张溥故居”为例》,《中学语文教学》2021年第6期。
[3]林玲《写作教学开展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写游记”为例》,《中学语文通讯》2022年第7期。
[本文系南平市“十四五”中小学(幼儿园)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教育科研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hhj20250725.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