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龙春英 黄灵珊 冯婧 邱璟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14-0100-04

Abstract:XiJinpingThoughtonEcologicalCivilizationprovidesnewideas,directions,andperspectivesforthetheoretical explorationandpracticalexpansionoflandscapedesigncourseteaching.Theteachingreformofthiscourseisbasedonthe interpretationoftherequirementsofthetimesproposedunder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civliationandathoroughanalysis ofthecuentteachingsituationoflandscapedesigncourses.Theideaofecologicalcivlizationisintegratedintotheteachingof landscapedesigncourses,andpioneering,inovative,andcontemporaryteachingexplorationandpracticearecarredout.We fullimplementaseriesofnewperspectives,ideas,andconceptsonecologicalcivilizationconstructionand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ncourseteaching,guidestudents tothinkaboutthedeepmeaningoflandscapefromtheperspectiveof humansand nature,practicethesystematicideaof"mountains,rivers,forests,fields,lakes,andgrasesareacommunityoflife",layasolid andsustainabledesignfoundationandimprovetheexplorationandpracticeofecologicalcivilizationideoogyinlandsapeesign course teaching,toprovidestabletalentoutputforachievingthevisionof"harmonious coexistencebetweenhumansandnature".

Key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deas;landscape designcourse;teachingreform;practical exploration;optimizationideas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在话语体系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深入人心。

从古至今人类都会有意识地对生存环境进行改造,而景观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人居环境核心课程,课程宗旨是为了给人们创造休闲活动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为景观设计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思想进行教育指导,以发展的眼光进行人才培养。

一景观设计课程特点与教学问题

(1) 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

在城乡发展迅速的当下,存在城乡环境受到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在此形势下,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深人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推动绿色发展,着重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着景观设计课程发展的时代自标和价值取向。景观设计课程的发展与转变必须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求的发展方向一致,充分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对景观设计进行长远而深刻的考虑。重视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四个层面的可持续性,培养学生以发展的思想进行相应的景观设计。从对场地的充分感知到提出场地设计的优势、机遇与挑战,通过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减弱场地劣势。时代要求景观设计课程从人与自然的核心理念着手,探索教育新模式、构架教学新思路,为景观设计提供更加全面的人才,展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的时代价值。

(二) 现有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1教学内容

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居住区景观设计为主的附属绿地,仍停留在过渡阶段,视野也相对狭窄,忽略对场地内部动线及周边现状的深入分析,不能很好地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融入设计中,教学框架无法充分满足当今景观设计课程发展的趋势,难以满足生态文明可持续的发展需求。随着时代的变化,其教学内容也相应进行改革,转向以民生福祉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为核心的教学内容。

2教学模式

以往课程设计教学形式停留在教师理论讲授学生听讲和学生设计教师评图的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吸收的状态,主动学习思维培养无法保证[3]。在此模式下,学生缺乏输出,教师难以确定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常常会忽视同学之间的沟通互动。

3教学评价

教学成效的评价只能通过最终成图的形式进行展现,教师的评价素材有限,不能切实掌握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成果,同时教师无法及时了解教学情况,教学评价缺少多元性和综合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jxk20251424.pd原版全文

二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优化思路

(1) 搭建生态文明教学框架

以现代景观为核心的现代景观设计从景观艺术、物质环境的规划设计及人群需求三方面进行考量,现代景观设计要求设计者多维度、全方位地考虑问题,即景观设计三元论。在景观设计三元论中融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课程设计选题、理论知识教学、实践实验环节等模块的教学设计,搭建渗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教学框架,引导学生从景观与环境、人群及审美三层次进行思考(图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1
图1景观三元论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机融合框架

(二) 树立生态文明导向的教学理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融人教学中,首先要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观点,其次进行景观设计教学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机融合,将解决人与自然的问题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

(三) 强化生态文明教学实践

景观设计课程的进行离不开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践教学是理论学习的外延,本次课程通过实践项目的模式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自然美育的作用,实践教学研究由参与型实践、情景体验型实践和认知型实践三部分组成,使学生对校内外空间进行充分的实践探索。

(四) 创新生态文明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主要践行现场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和任务驱动法三种。

1场地感知 现场教学法

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校园,对校园大环境进行感知和体验,通过实地观察掌握环境空间的特点,开展现场体验式的自然美育。现场教学法让学生充分体会场地,梳理现状问题,从景观层面提出深层次的思考。

2知识梳理 一自主学习法

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梳理及课后学生自主查阅相关参考资料后,通过田野观察,设计实践等手段使学生自己做主,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知识的主动输出,相互交流,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3深入设计 任务驱动法

课程教学根据课程选题进行知识点的充分讲解和任务发布,分阶段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任务的发布驱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分组讨论、实践操作、团队施工等环节,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探索和协同合作的能力进行深人培养。

三景观设计课程选题及教改实践

(1) 设计课程选题

本次课程改革主要面向2019级城乡规划本科生,针对专业特点及课程要求,此次选题包含校园景观地块调研及改造、别墅花园及城市公园景观设计,项目场地面积逐渐增加,每个选题类型都要求学生充分考虑景观对外辐射的效应以及与人产生的关系,但每个选题的深入程度和内容侧重有所不同,见表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2
表1选题情况

(二) 教改实践

1教学平台及资源

2022年受新冠感染疫情反复影响,课程大部分在线上展开,网络教学平台为腾讯会议和学习通,教学平台的全面利用促进了课程的顺利推进。通过腾讯会议进行题目的发布和讲解、进行设计方案的讨论、深化及敲定。在学习通上传课程设计任务的基础资料以及理论知识的补充教学内容,教师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综合管理功能,促进学生进行作业的提交和讨论。

2教学模式选择

开展实验项目型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一定的理论知识学习,构建知识框架,通过实践进行吸收、转化和运用[-8。以分组讨论、实践操作、团队施工合作以及师生互评等环节推进课题的进展,由被动吸收知识到主动输出知识(图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3
图2基于实验项目型实践的教学模式

3教学实践组织

在教学实践的组织上,对应教学目标建立空间尺度从小到大的渐进式设计课题体系,从微观一中观—宏观进行衔接和传导。从“场所挖掘一空间感知一场所理解"的顺序逐渐推进,从校园小地块的调研和改造初探,寻求行动轨迹及校园人群需求与环境的关系,为学生建立景观设计三元论即环境、生态和人类行为的思想架构(图3)。接着逐渐深化,将这种设计理念贯彻到设计中。

在课程初期,教师对景观设计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引入相应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设计案例,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串联,为理论知识的消化提供基础。同时,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理论知识的搜集和翻转课堂讲解,从景观设计要素、前期场地分析进行综合讲解。

理论知识构建阶段,融入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对校园空间及市公园进行田野调查(图4),介绍景观植物及其搭配原则,使学生走出教室、感受自然,从专业的角度引导学生对场地进行感知。在初步构建网络框架后,教师更加强调案例的收集和学习,让学生搜集和筛选各个设计阶段具有启发性及代表性的案例,包含前期分析、平面图绘制、分析图制作等,构建案例库。在课程各阶段形成小组,鼓励学生协作完成设计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积极开展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图5)。在方案深入评价环节,教师提出修改意见,抽取学生进行互评,进行设计思想和理念的碰撞。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jxk20251424.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