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一致性”的创生课堂

作者: 杨加砚

“一致性”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一个重要名词,体现了教学内容体系的结构化,因此“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数学知识体系”成为创生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那如何在“一致性”的视角下创设创生课堂,把“一致性”贯穿于义务教育不同的学段呢?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为例,我有如下思考。

片段一:融通分数、小数、整数基于计数单位表达的一致性

(一)自主选择,多元表征一位小数的意义

1.出示探究活动一:探究一位小数0.6表示的意义。

融通“一致性”的创生课堂0

2.学生动手操作并尝试交流。

3.学生展示作品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4.问题引领,自主思考。问题1:选择不同的图形,表示出的却都是0.6,为什么?

生:不管选什么图形,都是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融通“一致性”的创生课堂1 ,也就是0.1,数出其中的6份, 6 份是6个0.1,6个0.1是0.6,0.6等于10。

问题2:一位小数表达的意义是什么?

生: 融通“一致性”的创生课堂2 ,零点几就等于十分之几,一位小数的意义就是可以化为分母是10的分数。

融通“一致性”的创生课堂3
图1

小结:上面这些图形存在的意义首先是一个度量单位,当度量的对象用整数1不够表达时,需要把单位细分,产生更小的度量单位。它们不仅可以表示1元、1米、1公顷、1个物体,还可以表示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果不带单位,它们就是单位“1”,由此说明度量单位和单位“1”是一致的。单位“1”选用什么图形来表示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也就是0.1,数出其中的6份,6个0.1累加就是 0.6 (204

(二)类比迁移,沟通一致性

师:我们探究了一位小数的意义,接下来把一位小数0.1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0.01,0.01也就是 融通“一致性”的创生课堂4 如此依次往后细细十等分,就能探究多位小数的意义。

动画演示数线图图1,你发现了什么?

融通“一致性”的创生课堂5

生:把整数部分最小的计数单位“1”均分10份,每份是 0.1, 0.1 就是 10;0.1再均分10份,每份是0.01,0.01也就是 融通“一致性”的创生课堂6 ; ;0.01再均分10份,每份是0.001,0.001也就是 融通“一致性”的创生课堂7

师:这条平均分的路,有尽头吗?生:没有尽头,可以无限分下去。师:从0.001往左看,你发现了什么?众生:10个0.001累加是0.01,10个0.01累加是0.1,10个0.1累加是1,10个1累加是10。

师:这条累加的路有尽头吗?生:没有尽头,可以无限累加上去。

小结:从计数单位“1”开始,向右不停地细细均分,所分得的计数单位越来越小,这些很小很小的计数单位可以组成很多很多的小数,进而转化为分数;如果向左不停地累加,所得的计数单位越来越大,这些很大的计数单位可以组成很多很多整数,整数和小数组合起来,又是无穷无尽的小数,夸张地说,“1”生万数。

(三)回归计数器,再次融通一致性

师:观察图2,你发现了什么?

融通“一致性”的创生课堂8
图2

生1:从计数单位“1”开始,向左是不停地累加,向右是不停地平均分。

生2:计数器表示的是十进制计数法,和我们今天学的是一致的,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思考:小数本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我们在进行度量或计算时,很多时候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常用小数来表示,小数能更加精准地表达数据。本片段就是按照“向左是依次满十进一,向右是依次十等细分”的规则,打通了整数、分数、小数之间的关联和一致性,从而构造了完整的位值计数系统。

片段二:融通乘法运算基于计数单位表达的一致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yned20250303.pd原版全文

(一)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问题情境:今年的九九重阳节,安康社区为区内每个老人献一束鲜花,每束鲜花都搭配2朵玫瑰和10朵康乃馨,寓意祝福老人一年十二个月幸福安康。李阿姨要配齐145束鲜花,一共需要多少朵?

师:怎么列式解决?

生: 2+10=12 (朵), 145×12= 。

师:如何笔算 融通“一致性”的创生课堂9

1.出示探究活动一。

活动要求:

(1)算一算:在练习单上尝试列竖式计算;

(2)说一说: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3)验一验:在练习单上验证,计算结果正确吗?

2.学生尝试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3.学生展示作品并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融通“一致性”的创生课堂10

4.问题引领,自主思考

问题1:上图竖式中的数字290表示什么?

生:表示为145位老人准备的玫瑰花是145朵。

问题2:数字145末尾为什么要对齐十位?

生1:145是十位上的1去乘145的得数,表示145个十,所以数字“5”对齐十位。

生2(补充):最后实际是 290+1450 ,也就是把前面两次乘得的290个一、145个十累加,得数是 1740 。(204号

问题3:怎样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呢?

生1:可以估算, 145≈150,12≈10 ,150×10=1500 ,与1740比较接近。

生2: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用 12×145 来验算。

(二)类比迁移,融通乘法算理的一致性

1.出示探究活动二。

活动要求:

(1)算一算:笔算 1234×123

(2)比一比:对比 145×12 的算法,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动手操作并尝试交流。

3.学生交流反馈。

生1:对比算法,它们的算法是一致的。

生2:它们的算理也是相通的。

4.融通一致性。

师:三位数乘两位数,怎么计算?众生齐说,动画依次同频出示图3第一个竖式。

融通“一致性”的创生课堂11

师:四位数乘三位数,又怎么计算?众生齐说,动画依次同频出示图3第二个竖式。

师:多位数乘多位数呢?

众生齐说,动画依次同频出示图3第三个竖式。

思考:无论是整数乘法中的多位数乘多位数,还是以后要学的小数乘小数,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右边数起的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得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最后把每一层得到的若干个计数单位累加,累加的得数就是运算的结果。

片段三:融通“路程模型”基于结构的一致性

(一)问题引领

核心问题:以行程问题基本模型“路程=速度 × 时间”为核心,在流水行船中如何通过变式与拓展,形成模型大结构?

(二)融通一致性

1.设置问题链,探究流水行船中的“船速”。

问题1:什么是“船速”?

生:船在静水(不会流动的水)中航行的速度。

情境: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中国选手刘浩/季博文在静水男子500米双人划艇比赛中以1分39秒48的成绩获得冠军,该赛艇的“船速”是多少?

问题2:求船速,对应的数量关系式是?

生:速度=路程 ÷ 时间。

2.设置问题链,探究流水行船中的路程。

问题1:轮船顺流而下时,实际路程 融通“一致性”的创生课堂12

情境:2024年10月11日至13日,2024年国际皮划艇联合会“杭州超级杯”在杭州富阳举行,刘浩、季博文等13位世界奥运冠军参赛。比赛结束之后,刘浩和其他运动员乘坐富春山居号游船以50千米/时的“船速”顺流而下,游玩了2小时,江水流速为1.5千米/时,他们在水上航行了多远?

问题2:求路程,对应的数量关系式是?实际速度 v 怎么计算?

融通“一致性”的创生课堂13

问题3:解答正确吗?

问题4:返回时轮船逆流而上,如果“船速”不变,实际路程 S=Ω ?

融通“一致性”的创生课堂14

3.设置问题链,探究流水行船中的时间。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yned20250303.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