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课堂实效,增强小学语文趣味性

作者: 董国芹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时,会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主动投入学习,注意力更集中,学习效果更好。要收到这样的效果,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多在创新教学方法,体现课堂趣味性上思考,尤其是小学语文,因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流动、文化内涵,是集文学、美学、哲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课程,更要避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应让学生基于自身经验,在趣味性浓厚的氛围中主动建构知识。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已有不少教师把趣味性放在比较高的位置,但实施中也有比较明显的问题:一方面,教学资源的限制较为突出。部分学校缺乏足够的多媒体设备、游戏道具等资源,影响了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实施。一方面,教师观念和能力参差不齐。有些教师对趣味性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仅仅将其视为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没有将趣味性与教学目标有机融合,导致课堂实效未能明显增强。就笔者教学经验而言,课堂趣味性的强化,一不能拘泥于单一形式,应适时变化,二要始终把立足点放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落实核心素养上。

一、情境生成,激励代入

(一)生活场景再现情境

生活场景小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桥梁,教师可精心根据课文内容重现生活情境。如教学一上的《影子》时,选择一个阳光充足的时段,带领学生来到操场或校园内有阳光照射的空地,让学生观察自己和同伴的影子,感受影子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照角度下的变化。随后,回到教室,利用灯光从不同方向照射,再次营造出光影效果。这时,组织学生在教室里模仿课文中“影子在前,影子在后”的动作,一边移动身体,一边说出影子的位置变化。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如“为什么影子会跟着我们走呢”“什么时候影子最长,什么时候影子最短呢”,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探索影子与光、身体的关系,感受课文内容的奇妙。这种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教学,能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语文源于生活,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模拟动画情境

小学生对色彩斑斓、情节有趣的动画片情有独钟,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如教学一下《咕咚》时,将教室前方的区域精心布置成一个简单而生动的森林场景:使用绿色的彩纸或布料铺在地上代表草地,用树枝搭建出树木的形状,再在周围摆放一些可爱的动物毛绒玩具。然后,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胆小的兔子、机灵的猴子、狡猾的狐狸等。教师自己则负责旁白,用生动夸张的语言和丰富的动作引导学生模仿动画中角色的惊慌表现,如扮演兔子的学生要做出竖起耳朵、瞪大眼睛、撒腿就跑的动作,边跑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其他扮演动物的学生也随之做出相应的惊恐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仿佛自己就是森林中的小动物,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理解了故事的发展脉络,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这种模拟动画情境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实物展示情境

对于一些描写具体事物的课文,实物展示是一种直观且极具趣味性的情境创设方法。如教学一上《小书包》时,让学生把自已的书包放在课桌上,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书包的外观,包括颜色、形状、图案等。接着,让学生打开书包,拿出里面的文具,如铅笔、橡皮、尺子、课本等。教师围绕这些实物讲解课文,拿起一支铅笔,问学生“这是什么呀”“我们用它来做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并结合课文内容介绍铅笔的功能。同时,教师可以拿起不同学生的书包,比较它们的异同,让学生描述自己书包的特点。这种方式将抽象的文字与具体的实物一一对应起来,使学生更易理解和记忆,如当读到“我的小书包,宝贝真不少”时,学生就能直观地看到书包里的“宝贝”。这种实物展示情境教学,不仅增强了学习语文的趣味性,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寓教于“戏”,激发活力

(一)拼音大冒险

在拼音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可将教室巧妙地划分为不同区域,每个区域设置一个独特的“拼音王国”。每个“王国”里放置写有不同拼音的卡片,这些卡片可以是色彩鲜艳的卡片,上面配有可爱的卡通图案,以增加吸引力。如声母卡片上画着相应发音的小动物,韵母卡片上有漂亮的花朵图案。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从一个设定的起点出发,就像勇敢的探险家一样。教师给出任务,如“请找到声母b和韵母α组成的音节卡片”或者“找到所有带有后鼻音的音节卡片”。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穿梭于各个“拼音王国”,寻找正确的拼音卡片。找到后,要快速准确地读出拼音,其他小组成员可以给予提示和加油。如果读错了,小组可以一起纠正,然后继续寻找。这个游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拼音认读能力和在复杂环境中的搜索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小组协作精神。在紧张刺激的“冒险”过程中,拼音学习不再枯燥。

(二)识字拼图

准备一些设计精美的识字拼图,这些拼图的形状和图案都与要学习的生字密切相关。如对于“日”字拼图,可能有一块是太阳的图案,旁边写着“太阳也叫日”,另一块是“口”字形状,代表太阳大体形状,就像一个大口。还有一些拼图是由几个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生字,每个部分都有相应的提示,如“尖”字拼图,上面一块是“小”,下面一块是“大”,合起来就是“尖”,同时拼图上可以有文字解释“上小下大就是尖”。让学生分组进行拼图比赛,每个小组的成员需要共同协作,根据拼图上的提示完成识字拼图。在拼图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思考,通过分析拼图之间的关系来认识生字。拼好后,让小组代表用新学的字组词或说一句话,如拼好“木”字后,学生可以说“木头可以用来做家具”。

(三)句子接龙

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句子接龙游戏是锻炼他们语言组织能力和词汇运用能力的好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先给出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句子开头,如“我看见一只”,然后让学生依次接龙。第一个学生可能会说“我看见一只可爱的小花猫”,下一个学生接着说“小花猫在草地上玩耍”,再下一个学生可以说“它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晒太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迅速调动自己的词汇储备,思考如何将句子延续下去,并且要保证句子通顺、符合逻辑。教师可以在旁边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提示一些相关的词汇。这个游戏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竞争意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同时,通过句子接龙,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构成和语法规则,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yned20250312.pd原版全文

三、走进故事,激活思维

(一)故事串联识字

教师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编一个充满趣味和情节的故事,将需要学习的生字巧妙地融入其中。如在教“人、大、天、夫”这几个字时,教师可以这样讲:“从前,有一个小小的‘人’,他非常勤旁,每天都努力干活,吃了很多饭,身体变得越来越‘大'。有一天,他站在田野里,抬头看着蓝‘天’,天空是那么广阔,白云像棉花糖一样飘浮着。他心想,自己要成为一个有力量、能保护大家的人。于是,他不断学习和锻炼,变得更加勇敢和强壮,后来他就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夫’,大家都很尊敬他。”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肢体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每个字所代表的含义,如讲到“人”时,用双手比画一个站立的人的形状;讲到“大”时,张开双臂展示大的感觉;讲到“天”时,手指天空;讲到“夫”时,摆出强壮有力的姿势。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津津有味听故事的过程中,轻松记住生字,同时理解字与字之间的变化和联系。

(二)故事角色扮演

对于一些故事情节丰富、角色鲜明的课文,如一上《雪地里的小画家》,角色扮演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教学方式。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每个角色的特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扮演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等角色。扮演小鸡的学生可以戴上自制的小鸡头饰,用尖细的声音模仿小鸡的动作和说话方式,在“雪地”(可以是用白色纸张铺成的区域)里用爪子(可以用手指模仿)画出竹叶;扮演小狗的学生则戴着小狗头饰,欢快地跑来跑去,用脚印(可以用彩色粉笔在地上画)画出梅花;扮演小鸭的学生模仿小鸭摇摇摆摆的走路姿势,在“雪地”里画出枫叶;扮演小马的学生则像小马一样奔跑,用蹄子(用相应形状的道具或手势)画出月牙。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入一些对话,如“小鸡”说:“我画的竹叶最好看!”“小狗”回应:“我的梅花也很漂亮呢!”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不同角色的特点,同时还能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故事续写拓展

在讲完一个故事后,鼓励学生进行故事续写。如教学一上《乌鸦喝水》后,让学生思考乌鸦喝完水后又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它是怎么解决的。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在续写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并且将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后。

四、艺术助力,激荡灵感

(一)音乐韵律识字

根据小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利用韵律儿歌来识字。如编写一首包含“木、林、森”的儿歌:“一个木,是树木,两个木,是树林,三个木,是森林,森林里面有精灵。”教师教学生唱儿歌,在欢快的音乐节奏中,学生轻松记住这些生字,并且感受到汉字的结构之美。这种方法将识字与音乐相结合,让枯燥的识字过程变得富有韵律和趣味。

(二)绘画理解课文

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通过绘画来理解内容。如教学一上《四季》,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用画笔描绘出这个季节的景色和特点。春天可以画盛开的花朵、飞舞的蝴蝶;夏天画太阳、游泳的人;秋天画金黄的落叶、丰收的果实;冬天画雪花、雪人。在绘画过程中,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对四季的描写,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三)舞蹈演绎古诗

对于一些古诗,如教学一上《江南》,可以编排简单的舞蹈,让学生模仿古诗中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场景,通过舞蹈动作展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欢快画面。这种舞蹈演绎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同时也为语文课堂增添了艺术氛围,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热情。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方法的探索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情境教学法营造身临其境之感,游戏教学法激发竞争与探索意识,故事教学法开启想象之门,艺术融合教学法增添文化与艺术魅力,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就爱上语文。这些方法不仅使课堂充满欢乐,更能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助力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开启充满趣味与意义的学习之旅。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yned20250312.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