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野下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探究

作者: 王京华 段永清

当前,五育融合已成为推动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德育塑造品格,智育启迪智慧,体育强健体魄,美育滋养心灵,劳育培养实践能力,五育相辅相成,共同为学生的全面成长筑牢根基。劳动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关键一环,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正确价值观以及提升未来社会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红秆牛皮菜栽种作为小学劳动教育项目中的典型代表,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与实践价值。它生长周期短、易于管理,适合小学生参与种植与养护,能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直观感受植物的生长变化,体验劳动的全过程。从播种到收获,学生需掌握翻土、浇水、施肥、除虫、除草等一系列劳动技能,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耐心与责任感。在观察红秆牛皮菜生长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习植物学知识,了解光合作用、土壤养分等科学原理,实现劳育与智育的融合。此外,红秆牛皮菜独特的外形、鲜艳的色泽,为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展现其美,提升审美素养。在集体劳动中,学生分工协作,增强了团队意识,促进了德育发展。因此,深入探究五育融合视野下以红秆牛皮菜栽种为例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对于创新劳动教育模式、落实五育并举方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辟新路径,助力他们成长为新时代的栋梁之材。

一、红秆牛皮菜栽种引入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剖析

(一)红秆牛皮菜的特性与种植优势

红秆牛皮菜,学名为厚皮菜,属藜科甜菜属,为二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高大,叶片肥厚宽大,色泽翠绿,茎秆呈鲜艳的红色,在田间格外醒目。它喜温暖湿润气候,在 15-25cC 的适宜区间内,植株生长迅速,叶片鲜嫩多汁,且对土攘要求不苛刻,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

红秆牛皮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钙、铁、钾等矿物质,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为小学生身体发育提供必需营养。其生长周期短,从播种到初次采收,约30-40天,符合小学一学期教学周期,方便系统规划教学活动,让学生完整经历种植养护全程,观察植物生长各阶段变化,体会劳动与收获的关联;种植管理难度低,种子发芽率高,日常养护无需复杂技术,浇水、施肥、除草操作简单,适合小学生动手实践,能让他们轻松上手,快速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

(二)契合五育融合的教育内涵

以旁树德,培养品德与社会责任感。在红秆牛皮菜的种植过程中,学生承担起照顾植株的责任,每日按时浇水、定期施肥、细致除草,每一个环节都不容疏忽。当遭遇病虫害侵袭时,他们心急如焚,积极查阅资料、向老师和专家请教应对之策,在这个过程中,责任感逐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小组合作是种植活动的常态,同学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翻土,有的专注播种,有的精心记录生长数据,在相互协作中,他们深刻体会到团队力量的强大,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得到显著提升。此外,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红秆牛皮菜从种子到餐桌的全过程,深切了解到食物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懂得珍惜粮食。在面对种植过程中的困难与挫折,如种子发芽缓慢、幼苗遭遇狂风暴雨等,学生们没有轻言放弃,而是群策群力努力克服,这种经历磨砺了他们的意志品质,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为日后面对生活挑战筑牢了心理根基。

以劳增智,促进知识增长与思维发展。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植物学知识,了解红秆牛皮菜的生长习性,知晓它对温度、光照、水分的独特需求,掌握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变化。同时,土壤知识也纳入学习范畴,明白土壤的酸碱度、肥力状况对植株生长的关键影响,学会如何改良土壤以满足植物生长所需。施肥环节更是涉及化学知识,懂得氮、磷、钾等肥料元素对植物根茎叶发育的不同作用,精准施肥助力植株茁壮成长。在观察红秆牛皮菜生长时,学生仔细留意叶片颜色、形状变化,植株高度、茎秆粗细的增长动态,认真做好记录,绘制生长曲线,分析数据变化背后的原因,归纳总结生长规律,观察力与分析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当遇到诸如叶片发黄、生长迟缓等问题时,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尝试从土壤肥力、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角度排查问题根源,制定解决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与应变能力不断提升。

以劳强体,助力身体锻炼与健康意识养成。劳动过程中,学生们的身体得到全方位锻炼。翻土时,他们挥动铁锹,手臂肌肉力量得以增强;浇水时,手提水桶往返,锻炼了肢体协调性与耐力;除草时,长时间弯腰劳作,腰部力量与身体柔韧性得到提升。在户外田间劳作,沐浴阳光,呼吸新鲜空气,身体的新陈代谢加快,免疫力增强,为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生理基础。而且,红秆牛皮菜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学生在种植了解后,认识到蔬菜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知晓均衡膳食的意义,进而养成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他们还会将所学的营养知识分享给家人,带动家庭成员关注饮食健康,共同营造健康生活氛围,健康意识从校园延伸至家庭。

以劳育美,提升审美素养与艺术感知。红秆牛皮菜植株本身就具有独特的美感,翠绿宽大的叶片生机盎然,鲜艳的红秆醒目亮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田间,构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画卷。学生们置身其中,用心观察,用画笔描绘,用文字赞美,感受大自然赋予的视觉盛宴,审美感知力被充分激发。在收获时节,学生们利用红秆牛皮菜的叶片、茎秆制作创意手工,如编制成精致的蔬菜花篮、拼贴出栩栩如生的动植物图案,将普通的蔬菜转化为精美的艺术品。在这个创作过程中,他们对色彩搭配、造型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审美创造力尽情绽放,懂得从平凡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审美素养实现质的飞跃。

二、基于红秆牛皮菜栽种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案例

(一)课程规划与目标设定

以禄丰市城南小学为例,学校依据学生年龄差异,分层精细设定课程目标。低年级学段(一、二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与基本感知。课程规划围绕红秆牛皮菜展开趣味启蒙,通过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活泼的儿歌、童趣盎然的故事,向学生介绍红秆牛皮菜的外观特征、名称由来,激发他们对这种植物的好奇心与亲近感。目标设定为让学生能识别红秆牛皮菜,简单描述其形态,初步建立劳动意识,乐于参与种植相关的小游戏与小活动,如模拟播种、给植物“浇水”等,在轻松愉悦氛围中开启劳动教育启蒙。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yned20250316.pd原版全文

中年级学段(三、四年级)聚焦知识技能提升与团队协作启蒙。课程深入讲解红秆牛皮菜种植知识,涵盖选种、土壤准备、播种要点、日常养护细节等,融人数学测量(如丈量种植地块面积、计算种子间距)科学探究(了解植物生长所需光照、温度、水分数据)知识,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劳动技能培养上,指导学生亲自操作翻土、播种、浇水、施肥等环节,要求掌握正确工具使用方法,能独立完成基础种植任务。团队协作方面,组织小组合作种植项目,设定共同目标,培养学生分工合作、沟通交流能力,目标指向学生扎实掌握种植技能,具备初步团队协作精神,能记录种植过程中的简单数据与现象。

高年级学段(五、六年级)致力于综合素养培养与创新实践拓展。课程上升到红秆牛皮菜产业、文化层面,探讨其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各地食用与栽培习俗,结合语文写作、美术创作,让学生撰写种植报告、设计宣传海报,提升跨学科综合素养。劳动实践注重复杂问题解决与创新思维激发,面对病虫害、气候异常等挑战,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请教专家、试验改进,探索绿色环保、高效优质种植方案,如自制有机肥料、搭建简易温室。同时,鼓励学生将种植成果推向社区、公益集市,锻炼社会交往与责任担当能力,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创新能力,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综合素养过硬的“小种植家”。

(二)教学实施过程

课程启动准备阶段,教师团队精心筹备。一方面,知识储备先行,收集整理红秆牛皮菜详尽资料,涵盖植物学特性、种植历史、营养价值、烹饪方法等,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课件、手册;另一方面,物质保障到位,开垦校园种植区,划分班级责任田,准备优质种子、适配农具(铁锹、锄头、喷壶等)、有机肥料,确保每个环节扎实有序。

种植实践环节,按节气时令分步推进。播种时,教师示范讲解选种技巧,甄别饱满种子,依据土壤肥力、地块大小确定播种密度,学生分组操作,亲手撒下种子,覆土压实,感受孕育生命的起点;出苗期,密切关注土壤湿度、温度,适时洒水保湿、通风透气,学生每日观察记录出苗数量、苗高,绘制生长初期图表;幼苗生长期,指导学生识别杂草,小心拔除,按生长节点施肥,运用所学知识调配氮磷钾比例,定期测量叶片大小、茎秆粗细,对比不同施肥方案效果;成长期,搭建支架防倒伏,防治病虫害,组织学生自制环保驱虫剂(如辣椒水、大蒜液),以物理防护(防虫网)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守护植株茁壮成长。

收获分享阶段,校园洋溢丰收喜悦。师生齐动手,采摘鲜嫩叶片、粗壮茎秆,称重计量,核算劳动产出;随后,开展多元分享活动,厨艺课堂上,学生在家长、厨师志愿者协助下,将红秆牛皮菜变成美味佳肴,品尝劳动果实;成果展览中,展示种植日记、摄影作品、研究报告,讲述种植故事,交流心得感悟;科学研讨会上,剖析种植数据,总结经验教训,探讨优化策略,为后续种植积累智慧,形成实践闭环,全程贯穿五育融合育人主线。

(三)教学成果与学生反馈

历经一学期实践,教学成果斐然。知识技能层面,低年级学生熟知红秆牛皮菜外观习性,能自信分享种植见闻;中年级学生熟练掌握种植全流程技术,绘制详细生长图谱,撰写种植心得;高年级学生深人探究产业文化,提出创新种植思路,发表科普文章。德育成长显著,学生责任感增强,假期主动返校照顾植株;团队协作默契,小组分工井井有条,面对困难互帮互助;珍惜劳动成果,光盘行动自觉践行。体质体能提升,户外劳作锻炼肌肉力量、身体协调性,耐力与免疫力增强。审美素养进阶,学生从欣赏植株自然美,到创意烹饪、文艺创作展现多元美,审美视野拓宽。

学生反馈情真意切。低年级学生兴奋表示:“种红秆牛皮菜像玩魔法,看着种子发芽,太好玩啦,我以后要种更多漂亮花木!”中年级学生感慨:“原来种菜学问这么大,施肥浇水有讲究,和小组一起努力,收获满满,超有成就感!”高年级学生则深思:“这次种植让我懂了劳动不易,创新解难很有挑战,我要为环保农业出份力!”家长与教师也见证学生成长蜕变,从娇惯依赖走向独立担当,校园因红秆牛皮菜种植焕发生机,成为五育融合育人沃土。

(四)家庭种植拓展

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红秆牛皮菜种植的体验,将劳动教育从校园延伸至家庭,精心布置了家庭种植任务。在每学期初,学校结合教学进度与季节特点,制定详细的家庭种植计划,向家长发放《家庭种植红秆牛皮菜指南》手册,内容涵盖红秆牛皮菜的生长习性、种植步骤、养护要点,以及各阶段适合开展的亲子劳动活动建议,确保家长与学生有章可循。

同时,学校借助线上平台,搭建家校沟通桥梁。教师定期在班级群推送种植教学视频,如“如何在家自制有机肥料”“红秆牛皮菜常见病虫害防治妙招”等,以直观生动的形式,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开设线上答疑专场,针对家长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种子发芽率低、叶片发黄等问题,及时给予专业解答,助力家庭种植顺利推进,让红秆牛皮菜在家庭阳台、庭院茁壮成长,使劳动教育融人日常生活点滴。

三、五育融合视野下劳动实践成效

通过参与红秆牛皮菜种植实践,学生在多方面实现显著成长。知识层面,他们深入了解植物学、农学、生态学知识,认识红秆牛皮菜生长习性、土壤肥料科学、生态循环原理,能依据植株状态诊断常见问题,像凭借叶片颜色、形态判断营养缺失或病虫害,知识储备与运用能力大增;实践技能上,熟练掌握耕地、播种、灌溉、施肥、修剪、采摘及工具维护等技能,动手能力远超传统课堂学习;品德修养方面,责任感、耐心、毅力、合作精神显著提升,小组种植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面对难题集思广益、共克时艰,收获时分享成果、感恩付出;审美情趣得到滋养,红秆牛皮菜的形态、色泽及田园风光成为审美源泉,学生创作绘画、摄影、手工、文学作品展现其美,审美感知、创造能力进阶;身体机能增强,户外劳作锻炼肌肉力量、协调性、灵活性,体能耐力提升,健康意识扎根,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红秆牛皮菜种植为校园注入活力,塑造独特文化景观。劳动实践区成为校园热门打卡地,课间、课后学生主动观察、照料植株,交流种植心得,形成热爱劳动、尊重生命、探索求知的浓郁氛围。校园文化节、科技节融入红秆牛皮菜元素,举办种植成果展、劳动技能赛、科普讲座,展示学生作品与成长,激发参与热情。班级文化建设中,“红秆牛皮菜成长日志”“劳动之星”等评比,增强班级凝聚力与集体荣誉感,形成团结协作、互助奋进班风。学校品牌形象因特色劳动教育凸显,吸引家长、社会关注,成为区域教育创新典范,为师生带来自豪感与归属感,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总之,小学劳动教育应持续深化五育融合,挖掘更多像红秆牛皮菜栽种这样的优质载体。学校要强化顶层设计,优化课程体系,依据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精准嵌人劳动教育内容,从基础劳动技能培养迈向复杂劳动项目实践,实现螺旋式上升;加大资源投入,打造智能化劳动实践场所,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测植物生长,为学生提供精准数据支持,提升劳动教育科学性与趣味性。教师要持续提升专业素养,跨学科学习农业、科技、艺术知识,创新教学方法,设计更多创意项目,激发学生探索欲;注重引导学生反思总结,组织劳动分享会、成果发布会,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深化知识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同时,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网络,传承勤劳家风,整合社区资源,开展“劳动小能手进社区”“农耕文化科普周”等活动,拓展劳动教育空间。通过全方位持续推进,让劳动教育在五育融合中落地生根,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注入磅礴力量,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可借鉴范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yned20250316.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