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视域下初中历史主题作业设计路径探究

作者: 林伟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5)07-0010-03

初中历史学科从学生视角来看,其难学之处在于时空跨度大,在单一史实学习的基础上,要建构史实的内在联系,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大规律。这就要求学生要初步具备站在整体视野下看待个体、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建构思维,更多地聚焦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与延续性。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下初中历史学科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依然存在“应试指向、拿来主义、培养同质化取向”。在作业的使用上更多地停留在每课一练与单元一练,缺乏针对阶段性、整体性的作业整体设计,与当下教改趋势相脱离。一则脱离学情特点,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二则核心素养的培养取向不明确。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提出“把握作业育人功能、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创新作业类型方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要求。作业是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评价与反馈的重要手段,在诊断学情、改进教学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日本学者水越敏行等人提出了“教一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评价原则,认为评价不仅仅是为教学目标服务,同时还融人整个教学过程,以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为一门“副科”,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精力中实现“减负增效”,把作业管理当作系统工程,做好顶层设计,才能实现作业提质、减负、增效的目标。

单元主题作业的设计使用在整合碎片化史实,突显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发展趋势,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减少学生作业量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当下要不断优化作业设计与评价形式,使之与素养理念配套,才能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评价功能。

一、依据课标、教材,拟定大单元主题

大单元主题教学是现下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它以大概念为基础,围绕核心素养,基于个体史实,围绕单元主题或学科大概念,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特点。在大单元主题引领下的教学,是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教师引导学生串联碎片化的个体史实,准确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构建历史发展脉络,有益于学生构建学习框架和准确定位个体史实,增进史论结合等学科能力的培养提升。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如何将以往知识评价为主的作业设计转变为素养评价的作业设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指出:“教师提高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水平,鼓励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设计跨学科综合性作业。"现阶段因受到师资力量、教育资源等限制,多数初中历史学科作业布置仍然以配套课时练习、提纲为主,拘泥于“一事一课"“一课一单元”,能够实现校本作业开发的仍在少数,针对学生思维进阶、培养学生大历史观的作业设计更为少见。

拟定大单元主题首先要依据初中历史课标拟定大单元主题。在拟定主题时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紧扣新课标要求,分析整合教材素材、内容,准确确定学习主题涉及的范围、要点、层次,以及所涉及的核心概念、重要问题,运用主题大概念从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单元主题的选定要注重将单元内的知识点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注重不同单元主题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为学生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历史知识网络。以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单元主题提炼为例。

依据课标、教材制定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的历史意义,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时空观念)。学生通过不同类型史料的解析,能够学习理解工业革命与无产阶级斗争内在关联,以及阶段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够认识人民群众生产实践劳动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能够认识无产阶级革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曲折、艰辛,坚定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提炼主题:课时范围是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至23课。主要内容:工业革命的兴起、成果、意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和《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唱响《国际歌》。内容主线: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一工业化时代社会变革一战歌。内容聚焦:多元性、进步性、继承与创新。核心素养:认识技术与思想革新推动社会进步;感知杰出人物对时代发展的卓越贡献。

拟定主题: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的社会变革。

二、大单元主题引领下作业设计路径

《省初中历史学科作业设计与管理指南(试行)》在作业总量、作业结构、作业内容设计、作业评价四个方向为作业设计与管理提供了明确指向。《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结合学科特点设置试题结构,减少机械记忆、客观性试题比例,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大单元主题作业是在大单元主题教学理念引领下,根据课标、学情特点,基于历史大单元主题或大概念,针对某一或多个学习板块布置的,由固有的主题统领核心作业任务,把单元范围内的作业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联系组织起来的作业统筹安排。

大单元主题作业形式的设计要根据课标、学情特点,根据拟定的单元主题、素养目标进行开发设计。作业呈现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通过书面或实践、探究作业的形式来呈现。从学生认知水平维度,要注意设计内容的层次性。作业内容应根据学情水平和校情特点进行分层作业设计,分为基础性作业、综合应用型作业和拓展探究型题等层次。单元主题作业设计还需注意实施的可行性。受到地域性、生源特点等因素影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围绕单元主题,设计前概念测查、课时作业、单元复习作业等环节组成的单元作业体系。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作业。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学习。可以通过作业展示、交流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竞争和合作意识,提高作业的实施效果。再以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大单元主题作业为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ktyj20250704.pd原版全文

知识目标: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及其影响,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传播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掌握巴黎公社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合作探究能力。

作业类型:书面、实践作业。

内容节选:1.(改编)根据下图中思维导图,对导图中相应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欧洲三大 马克思主 第一国工业革命 =工人运动 义的诞生 际成立A.并列关系 B.总分关系

C.因果关系 D.主次关系

2.跨学科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某班以“世界无产阶级斗争"为主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国际歌》歌词为素材,其歌词内容如下。

《国际歌》歌词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摘自《国际歌》中译萧三版

老师组织同学们演唱《国际歌》,甲同学选择悲壮的情绪,乙同学选择激昂的情绪。你认为选择怎样的情绪更为贴切,请结合相关更实加以说明

3.实践探究:查找生活中的生活物件并收集相关资料,用以说明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此作业的设计一要围绕学习自标,通过主题构建框架,通过主线串联知识点;二要具备可测性,即要有可量化、具体的评价标准,通过作业能反馈学习达成情况;三要有层次性,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落实分层作业的要求,

三、大单元主题作业评价优化

作业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媒介,正向的评价可以给学生积极的导向,帮助其调整学习策略,同时教师也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困难点和瓶颈所在,适时地调整教学,这种双向交流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因此,教师应重视作业评价,合理运用评价策略。

作业评价策略要根据不同作业类型、学情特点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要根据设定的作业自标从作业的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等角度开展评价。教师要综合灵活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共评等方式。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类型的作业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譬如书面作业评价要侧重答案的准确性、逻辑性、语言表达等;实践作业可以从作品的创新性、多样性、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单元作业评价时应制定单元评价标准,从课标要求、学科核心素养、大单元主题等维度来评价;在跨学科主题作业评价时,标准要体现历史学科的本位,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分析解决特定情境下的问题。

四、结语

传统的历史作业往往以单一知识点考查为主,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而单元主题作业设计则以单元主题为核心展开的单元作业顶层设计,将分散的历史史实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整合,对丰富历史学科作业具有重要补充价值。同时大单元主题作业亦可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反馈信息,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瓶颈所在,适时地调整教学,这种双向交流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优化教学。

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大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大单元教学主题的确定、主题作业设计的路径、主题作业的评价优化"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大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学科主题作业设计路径。简言之,大单元主题作业的设计是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依据课标和学情展开的灵活性作业设计,在践行"立德树人"理念,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等方面有重要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旭.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J].教育学院学报,2022(23):57-59.

[2]何家壁.教学评作一体化—指向生活价值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3.

[3]余昆仑.中小学作业设计与管理如何有效落实[J].人民教育,2021(3):34-3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5]吉光子,郭为飞.大概念视域下初中历史跨单元主题作业设计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4(25):72-74.

[6]蒋丽芳.“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课程作业设计及评价研究[J].教育界,2023(19):122-124.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ktyj20250704.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