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探究

作者: 林桂贤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5)07-0025-03

智慧课堂将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有效统一,为课前、课中、课后提供了全方位的智慧教学环境,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统一管理学生学习,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核心素养理念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将智慧课堂模式应用到阅读教学中,突破传统教学的限制,给予学生更丰富的学习资源,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阅读的改革。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应用智慧课堂模式的阅读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需要作出相应调整和改善。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具体指的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参与实践活动时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心智素养。核心素养包含了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具体再根据各学科的不同进行细化。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现代教育教学的重点任务,这一理念不仅与学生当前学习有紧密联系,还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做出了铺垫,任一学科的教师都要从自身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落实。

二、当前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的难点

(一)学生阅读兴致不高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各环节都需要学生的知识积累,但是由于小学生还未形成阅读兴趣,以及语文知识薄弱,所以,学生对阅读课堂内容学习兴致不高。以往的语文课堂不是齐读,就是让学生背诵和默写,不符合小学生活泼的个性,很难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甚至还会打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信心。

(二)阅读课堂粗略化

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会将课本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依据,很少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自标,再加上忽略了拓展的阅读分享,导致学生很难投人到文本的阅读和理解中,造成阅读课堂粗略化现象,不利于智慧课堂的应用和实施。除此之外,教师对阅读内容难度的把握不够,浅的过于简略,难的过于深奥,影响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成果。

(三)思维锻炼空间不足

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很难做到感悟阅读文本的意义和价值,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阅读内容的把握不够充分,给予学生思维锻炼的空间不足。尤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出于对小学生个性的考虑,更应该让其充分发散想象力,但是思维锻炼的不足,使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未被调动起来,在这样枯燥的学习氛围中,智慧阅读课堂形式更难以展开,需要教师给予重视,从课内课外两方面都进行优化调整。

三、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实践

(一)活跃课堂,激发学生阅读潜力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与艺术性并存的语言学科,也是人们日常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全面的核心素养为目标,逐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尤其在阅读教学部分,教师更应该注重课堂的真实性和活跃性,将智慧课堂模式代入到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阅读潜力。另外,为了避免学生出现阅读疲惫、厌烦等心理,教师还要发挥智慧课堂的资源丰富优势,从学生兴趣和当前学习需求出发,通过信息化的阅读共享,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比如,在四年级上册《麻雀》教学中,第一步,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首先,在智慧课堂平台上搜集与本课有关的多种资源,包含课文朗读音频、麻雀的介绍视频(生活习性、外观特点等)作者的背景资料等,将其整合为“补充式"教学课件,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调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背景和内容。其次,再提炼出教学目标和重点,制作包含课文生字词、重点句子解析、阅读理解问题等内容的互动课件。接着,依照教学目标,教师为学生播放课文录音,引导学生边听边想:《麻雀》是十九世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这个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大家知道故事里究竟讲了什么事吗?注意学习停顿和朗读语气,注意自己读得磕绊的地方,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学生掌握故事内容后,教师指导学生了解写作顺序,让学生根据自已理解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鼓励学生同桌交流讨论,了解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作的;第二步,教师带领学生精读课文,如在指导学生阅读第六自然段时,教师提出问题:凶猛的猎狗居然会在很小一只的麻雀面前愣住了,还后退了,这是因为什么呢?又如,针对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师指导学生联系上文,思考: ① 看到老麻雀和猎狗搏斗,“我”内心是怎样的? ② “我"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并带走了它呢?通过逐段的精读,学生感受到了文章中心思想“母爱"的强大力量,利用智慧学习平台的投票功能,让学生对老麻雀的行为进行评价(勇敢、伟大等),然后教师根据投票结果进行深人讲解,提高学生的阅读情感感知能力。之后,教师让学生找出并重复阅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对应自己的现实生活,感悟母爱;第三步,进入拓展阶段,教师借助微信线上班级阅读平台,促进资源的共享。首先,教师为学生展示了屠格涅夫的经典作品集(《猎人笔记》《前夜》《父与子》等选段),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酌情添加发布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进行拓展阅读,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及时与同学或教师交流探讨,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最终让学生掌握针对性的阅读方法,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阅读习惯。

(二)创建生动情境,锻炼学生阅读思维

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利用小组活动的方式来带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智慧课堂来说,教师需要引人信息技术,发挥科技的教学优势,创建更加生动的情境,改变传统教学的局限,以此来充分锻炼学生阅读思维。其中,教师可以创建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问题情境,通过一系列生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发散,达到智慧课堂的阅读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形成。另外,教师可以采取阅读拼读策略,利用阅读拼读策略中的预测、扫描、定位、略读等步骤帮助学生快速分析文章结构,获取更多的信息,辅助学生思考情节、人物特点和时间顺序等关键点,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ktyj20250709.pd原版全文

(三)融合丰富情感,提高学生阅读审美

审美的培养也是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一项重点,不论是语言、风景、传统文化、情感等多种审美,这些都是语文阅读能力的一种体现。对此,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构建有效智慧阅读课堂的同时也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列为教学重点,利用现代科技的便利融合丰富情感设计教学课件,给予学生动静结合的阅读体验。另外,在融合渗透丰富情感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和审美素养。

比如,在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教学中,第一步,教师分析教材内容,了解到本课主要包含《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两篇课文,其中《伯牙鼓琴》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伯牙和子期生为知己,后来子期病故,伯牙摔琴断弦,从此不再弹琴。整篇故事荡气回肠,被人们广为流传。《书戴嵩画牛》讲述了热爱书画的杜处士与天真的小牧童之间的故事。杜处士有一幅珍藏的《斗牛图》,牧童见了却拍掌大笑点出了画里的问题;第二步,教师在网上搜集了关于伯牙子期知音情的资源,包含了“高山流水俞伯牙,瑶琴知音锤子期"“伯牙善鼓琴,子期最擅音,高山情依依,流水叹古今"等诗句,以及图片和视频,蕴含伯牙与锤子期之间深厚友谊的赞美和怀念之情,以此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借助视频,让学生想象知音相处的画面。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指导学生积累由这个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高山流水,同时播放音乐《高山流水》,营造丰富而动人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感悟文中“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等,感受伯牙和子期的惺惺相惜。在提高学生对情感感受的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语文教学内容与美好情感的联系,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第三步,教师出示了四张带有诗句的图片,鼓励学生根据诗句回答古诗题目,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指出几个诗题的共同点:都带有“书"字,点拨“书"表示记载、书写的意思,以此引入《书戴嵩画牛》课文,让学生解读这则文言文的标题(记录戴嵩画牛的事件)。逐步带领学生感受苏轼文笔的魅力,品读文言文的精练美,最终让学生感悟:做事要向内行人请教,全面客观地去认识和了解事情本来面貌,只有深人体察才能做好胸有成竹;最后一步,教师在智慧课堂上展示一些其他关于知音的故事,如管仲和鲍叔牙,让学生对比阅读,进一步体会知音的情感内涵。然后鼓励学生在平台上发表自己对于知音的感受,其他同学与教师一起参与点评,培养学生珍惜友情的美好品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基础上,小学语文智慧阅读课堂的建立是十分必要和急需的,这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和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因此,除了课堂上的教学优化,教师还要放眼于课外阅读,全面发挥智慧课堂的优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另外,在阅读教学环节中,教师也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给予学生趣味化、丰富化的阅读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淑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智慧课堂阅读 教学策略探究[J].科幻画报,2023(9):47-48.

[2]李冉冉.基于智慧课堂的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3

[3]李小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A].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与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一)[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2023:3.

[4]薛玉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3(3):79-8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ktyj20250709.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