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优化路径
作者: 冷玉萍【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阅读作为语文教育的关键环节,扮演着小学生认知与探索世界的重要桥梁角色。它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积累词汇和语言表达模式的基础平台,更是构建跨学科学习方法论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中,学生通过接触多样化的文本资源,不仅深化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还掌握了适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策略,促进了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鉴于此,在“学习任务群"的视域框架内,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阅读教学,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学生特性,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以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全面且个性化的支持,从而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
一、学习任务群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强化阅读内容的整体认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学习任务群,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连贯和系统的阅读体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往往侧重于单篇课文的解析,这虽然有助于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点,却可能导致他们难以从宏观角度理解文本之间的联系以及整体意义。通过设计以任务为导向的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审视文本,促进他们对作品主题、结构及作者意图的深刻理解。这种整体性的阅读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全面的知识框架,而且还能【文章编号】2095-3089(2025)07-0073-03激发他们深入挖掘文本背后深层含义的兴趣,从而对语文学科的内在价值有更深的认识。
(二)促进阅读与生活的深度融合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紧密关联着现实生活,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通过实施学习任务群,可以使阅读教学超越课本界限,实现与外部世界的无缝对接。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单篇阅读的局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在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接触到大量反映社会现实、文化背景等多方面信息的开放性阅读材料,这不仅拓展了他们的阅读视野,也增强了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使他们在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及其在生活中应用的价值,进而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2]
(三)推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协同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技能以及深厚的人文情怀。学习任务群的应用正好契合了这一目标,它既强调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实际训练,又重视人文精神的熏陶。通过围绕某一人文主题设置一系列相关联的任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类型的文本资源,在此过程中不断深化自身的阅读技巧,并学习到有效的写作策略。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对经典作品的研读,领略其中蕴含的思想光辉和美学价值,这对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优化路径
(一)创设教学情境,搭建阅读架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具体而生动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提高其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理论框架,教师可以通过整合单元内的核心内容,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场景,从而促进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话传说"时,教师可以开展名为“穿越时空的神话之旅”的教学活动。该单元涵盖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以及选读课文《女娲补天》,这些经典作品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蕴含了深刻的人文精神与道德启示。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神话的魅力,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盘古用斧头劈开混沌、精卫衔石填海、普罗米修斯盗火等经典画面,同时配以简短的文字介绍,带领学生一同走进远古时代的神话世界。通过这种视觉化的呈现方式,学生能够快速进入角色,激发起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随后,教师围绕“神话中的英雄形象与智慧"这一主题展开深度讨论。教师播放了关于盘古、精卫、普罗米修斯和女娲等神话人物的动画片段,并提出了一系列启发性问题:“你认为这些神话人物最令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如果让你选择一位神话人物作为朋友,你会选择谁?为什么?"“你能想象自己拥有其中一种超自然力量吗?你会怎样使用它?"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神话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行为逻辑,促使他们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人物形象。
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叙事结构重新梳理《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脉络,重点分析盘古如何用自己的身躯创造了天地方物的过程。通过对故事情节的细致解读,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也学会了如何运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复杂的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神话传说"这一主题展开,通过精心策划的任务群,实现了从感知到理解再到创造的逐步递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体验和探索的机会,同时也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阅读迁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融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阅读迁移能力和情感认知。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通过对具体情境的体验和反思,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并将其应用到新的环境中。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以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名为"亲情的力量—从文本到生活的探索"的教学活动。这一活动围绕着“亲情”这一主题展开,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母之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并将其与自身经历相结合,以增强情感共鸣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伊始,教师引入三篇课文的核心思想,即父母之爱的多样性和深刻性,随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如何通过文字捕捉那些无形却强大的情感?"接着,教师带领学生精读每一篇课文,关注作者是如何运用具体的细节和生动的语言来描绘父母的形象。比如,在《慈母情深》中,梁晓声描述母亲为家庭日夜操劳:“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皸裂的手指数着。"这样的描写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母亲的辛劳;而在《父爱之舟》里,吴冠中的父亲摇橹的声音被比喻成“一首宁静的夜曲”,象征着默默的支持和陪伴。这些细腻的文字不仅传达了深厚的情感,也为学生提供了模仿写作的范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ktyj20250725.pd原版全文
随后,教师组织了一场名为“我的亲情故事"的课堂写作练习,要求学生选取一个印象深刻的亲情场景进行描述,并尝试模仿课文中作者的表现手法,使用具体的细节和生动的语言来传达内心的感受。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教师提供了相关的写作技巧指导,包括如何选择恰当的素材、如何组织文章结构等知识点,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的支持与反馈。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仅深化了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也实现了从文本到生活的有效迁移,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反馈进步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教师教学反思与改进的关键环节。通过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阅读水平,明确改进方向,并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以及《有的人一一纪念鲁迅有感》时,教师可以开展名为“走进鲁迅的世界——基于文本的深度阅读与评价"的教学活动。这一活动旨在通过多维度的教学评价,提升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堂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四篇课文,关注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对于《少年闰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闰土的成长经历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变迁?"来启发学生思考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而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则鼓励学生探讨鲁迅作为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双重身份的意义。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文本分析中,教师采用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观察记录、个人阅读日志、口头报告等形式,记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包括采用的阅读策略、情感投人程度等,以此作为评价依据。
特别是在《有的人一纪念鲁迅有感》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将评价重点放在了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及个人感悟表达上。为此,教师设计了一项特别的评价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己对鲁迅精神的理解,创作一首短诗或散文,抒写他们对鲁迅的情感。这项任务不仅考察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掌握情况,还促进了他们的情感共鸣和个人创造力的发展。同时,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差异化的评价标准,以适应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反馈和支持。
最后,教师利用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改进建议。比如,当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好的故事》这类富有象征意味的作品时存在困难,教师可以推荐相关的背景资料或辅助读物,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解决了学生当前的学习障碍,也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致力于融合多元教学资源,旨在通过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在构建阅读课程时,应注重营造多样化与系统化的学习体验,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学习任务群作为关键的教学框架,不仅促进了高质量阅读活动的有效实施,还深化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为实现语文教育的高层次目标提供了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李一雯.学习任务群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4(31):32-34.
[2]郁晓燕.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4(19):56-58.
[3]刘辉.谈学习任务群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方式[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18):16-18.
[4]汪德芳.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成才,2024(7):73-75.
[5]汤艳仙.学习任务群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2024(9):45-4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ktyj20250725.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