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小数”教学研究
作者: 高珊【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5)07-0097-03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其能够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但以往教学侧重知识传授,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相对薄弱,也缺乏合理的培养方法,因此,现代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小数知识点教学探究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心理以及生理特点来制定适合小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阶段是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创新意识的培养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自我创新的欲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包括数学思维、数学推理以及数学建模等方面能力,同时也包括了应用意识、应用能力等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应用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探索欲望,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这个世界。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让小学生能够主动探索新事物、新知识。
(三)能够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用正确的方式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不断完善自我。同时,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运算技巧,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能够保障学生学习效率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其核心素养的重要阶段。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是学生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条件。因此,只有在学生具备一定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其学习效率才能得到保障。
二、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建构良好教学环境,奠定数学素养培养基础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品质是其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体现,通过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小数知识点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思考。[第一,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平等、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第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在进行小数知识点教学时,要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第三,展示数学魅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二)结合学生个性化特点设计教学内容,锻炼学生数学逻辑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让学生学习小数知识点,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小数知识点教学内容,锻炼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学生比较喜欢购物,那么在"小数”一课中,教师可设计如下几种教学内容:第一种,让学生用1个10元,2个5元,3个1元购买文具用品,要求买的越多越好。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学生提供不同小数价格的文具,让学生先计算自己有多少钱,再结合商品价格计算自己最多能买多少文具。第二种,教师也可以在以上问题基础上,给学生一张“购物清单”,要求学生根据购物清单上的要求找到对应的商品,再计算所有商品的总价。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商品的价格都是“小数”,所以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小数知识点,且自身逻辑思维也能得到锻炼。第三种,教师可以和学生玩“购物"游戏,过程中由学生扮演“商店老板”,教师扮演“顾客"进行购物,这样教师可以通过控制购物额、钱币额的方式,让学生在计算“应收"和“找零"的过程中学习小数知识,并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
(三)联系生活实际设立小数知识点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小数知识点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技巧,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生活实际和数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发展。小数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际生活来创设教学情境,如教师可以问:“同学们平时在家玩积木吗,请统计一下所有积木中每种形状的积木有多少,在所有积木总数中占几点几?"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在生活中还可以用到数学知识,因此,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是紧密相关的。
(四)重视实践操作,发展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小数知识点教学时,不能仅仅把知识点呈现给学生,还要让学生在学习时就能运用所学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做一做,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来发现小数的意义。首先,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一个题目:“如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总数的多少?”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把这些苹果平均分成10份,接着再引导学生算一算每个苹果的份数。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ktyj20250733.pd原版全文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题目内容的要求设计相关的活动任务。如可以让学生找出课本中小数的例子并说一说里面的小数都是什么意思。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小数概念和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团结合作等能力。
(五)教师应做好小数知识点教学的评价工作,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进行小数知识点教学时,教师要将这一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数知识点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进行引导。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符合小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在进行小数知识点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特点设计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小学小数知识点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第一,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数学信息。例如,在教授小数运算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小数运算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小数运算过程中数字及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第二,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运算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运算方法,然后教师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第三,教师可以对小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通过对每一位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来了解他们学习上存在哪些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提问、课后提问等方式来引导小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小数知识点教学时,应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小数知识点。教师还应利用生活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另外,教师还应做好小数知识点教学评价工作,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样才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小数知识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文彬.以核心概念统领教学的整体性与一致性——以小学数学"数与运算"主题学习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2023(8):58-62.
[2]张琼.内外贯通探本求源—“小数加法和减法"单元整体教学思考与实践[J].湖北教育,2023(20):34-35.
[3]方莺.基于数学大概念的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以“小数的认识与小数加减法"为例[J]新课程研究,2023(22):45-47.
[4]邹立坝.立足单元视角提升核心素养—“小 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单元作业设计与思考[J小学教 学参考,2024(12):1-4.
[5]刘俊艺.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 微课的构建与运用一—以《小数应用一—水、电、天 然气的费用》的教学为例[J].陶行知学刊,2024(1):57- 60.
[6]张权,张令强,付守彤.基于核心素养的《小数乘法》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J.数学之友,2024(6):24-2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ktyj20250733.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