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项目·多元融合与评价
作者: 陈增光【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5)07-0127-03
当今时代,信息科技已深度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生活、学习与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行,使小学信息科技教学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教学过程需更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为此,优化教学模式以契合新课标要求,构建适配的教学方案,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意义深远
一、实施小学信息科技创新教学的必要性
(一)新课标理念的核心导向
新课标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高度重视学生个体差异与个性化发展,大力倡导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模式,旨在深度挖掘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精心培育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协同进步。同时,还着重强调真实情境创设与学以致用,引导学生于实际问题解决进程中扎实掌握知识技能,显著提升信息技术实践应用能力。此外,跨学科融合的倡导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打破学科界限,为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育营造了有利环境。
(二)传统教学的困境审视
反观传统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诸多弊端尽显。教学内容往往单调乏味,难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方法单一僵化,多采用灌输式教学,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致使知识抽象晦涩,学生难以真切领悟其价值与意义。上述种种缺陷致使传统教学难以企及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高标准与严要求,
(三)创新教学的必然抉择
唯有创新,方能为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注人生机与活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筑牢坚实的信息科技根基,助力其在数字化浪潮中脱颖而出,成长为适应时代需求、富有创新精神与综合素养的卓越人才。
二、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创新教学的策略
(一)情境构建促进知识内化
依据情境认知理论,个体的认知与学习在特定情境中发生并发展,知识的意义建构依赖于情境脉络。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情境教学法与学科强调的真实性与实践性高度契合,有效化解了抽象理论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的困境。如创设“校园智能广播系统设计"情境,学生仿若置身于真实的校园信息工程建设场景之中。在此情境下,学生不再孤立地学习信息科技知识,而是将知识与具体场景紧密相连,逐步构建情境化认知结构,进而更为深入地理解信息采集、传输与处理等知识要点。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深入剖析,情境化教学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注意力。例如,当学生参与“校园智能广播系统设计"情境时,他们能够直观感受到信息科技在校园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进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更加主动地投人到知识学习与技能掌握中。
(二)项目驱动达成素养进阶
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项目式学习具有高度适用性。新课标倡导的“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理念,在项自式学习中得到充分体现。以“设计智能垃圾分类系统"项目为例,教师提出项目任务后,学生首先开展需求分析,深入探究垃圾分类的标准、流程以及现有设施存在的问题。随后,学生运用传感器技术、编程技术等设计智能垃圾分类系统模型。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自主学习如何合理选择传感器以精准检测垃圾种类与重量,如何运用编程软件编写控制程序,以实现垃圾自动分类与数据统计功能。该项目不仅使学生熟练掌握了信息科技知识与技能,还显著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有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新精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如何优化系统设计以提高垃圾分类效率,如何通过创新的方式引导用户正确分类垃圾,这些思考与实践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三)游戏助力点燃学习激情
依据情境学习理论,游戏所创设的虚拟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既贴近真实又充满想象力的学习空间。从教育心理学的动机理论出发,游戏化教学巧妙契合了内在动机激发原理。游戏中丰富多样的任务、挑战以及及时反馈机制,精准满足了学生对成就感、好奇心以及自我掌控感的心理需求,进而强力促使学生主动投身学习。以“网络安全知识"教学为例,教师设计的“网络安全大冒险"游戏,设置了诸如网络诈骗陷阱、恶意软件攻击、信息泄露风险等多种网络安全场景。学生扮演网络安全小卫士,运用所学网络安全知识与技能识别并应对这些风险,切实保护自己与他人的信息安全。在游戏过程中,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熟练掌握网络安全防范的基本方法,如设置强密码、识别钓鱼网站、防范病毒入侵等,显著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游戏化教学通过营造富有竞争性与趣味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例如,在“网络安全大冒险"游戏中,学生为了获得更高的游戏分数或等级,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尝试不同的防范策略,这种内在的竞争意识与探索欲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学科融合拓展多元能力
跨学科学习旨在打破学科界限,有机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与方法,以有效解决真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
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与其他学科联系广泛,在“信息科技与语文"跨学科学习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电子文学作品集制作"活动。学生首先运用文字处理软件创作诗歌、散文、故事等文学作品,随后运用图像处理软件设计作品封面与插图,运用音频编辑软件录制朗读音频,最终将文字、图片、音频等元素整合为精美的电子文学作品集。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文字排版、格式设置等信息科技技能,同时也需要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文字创作与表达;在设计封面与插图时,学生又需要将美术知识与信息科技的图像处理能力相结合,这样不仅提升信息科技应用能力,还锻炼语文写作能力、审美能力与创意表达能力。从知识迁移理论来看,跨学科学习促进了学生将信息科技知识与语文知识相互迁移与整合。
在“信息科技与数学"跨学科学习方面,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编程软件解决数学问题,如编写程序计算数学公式、绘制图像、模拟数学实验等。以“几何图形面积计算”为例,学生运用编程软件绘制不同几何图形并计算其面积,这一过程使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几何图形特征与面积计算方法,同时有效提升了编程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ktyj20250743.pd原版全文
通过这种跨学科学习,学生将信息科技知识与各学科探究方法紧密结合,显著提高各学科素养与信息处理能力。
(五)个性定制推动自主成长
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与学习进度。个性化学习支持依据学生个体差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学习资源与学习指导,以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有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全面发展。
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个性化学习平台。例如,通过学习管理系统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包括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等,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与知识掌握状况。依据分析结果,为学生精准推荐适配的学习资源,如在线教程、拓展阅读材料、实践项目等。对于学习进度较快、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深入学习编程算法、探索人工智能应用等拓展性学习任务;对于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则提供基础性辅导材料与练习,助力其巩固基础知识,逐步提升学习能力。教师还可利用在线交流工具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沟通与辅导,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与支持。此外,教师尊重学生依据自身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权利,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持与引导。
(六)多元评价保障精准提升
教学评价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发挥着关键的导向与反馈作用。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往往偏重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技能的机械操作,难以全面、精准地衡量学生在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素养发展。因此,创新教学评价刻不容缓。首先,构建多元化评价主体体系。除教师评价外,积极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例如,在项目式学习结束后,学生先对自身在项目中的表现进行全面自我评价,深入剖析自己在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团队协作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随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从不同视角提供客观反馈。这一举措有助于学生更为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成果,有效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教师在综合各方评价的基础上,给予客观、全面的总结性评价。其次,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并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密切观察学生在情境化教学、项目式学习、游戏化教学等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创新思维展现、问题解决策略等,及时记录并给予针对性反馈。终结性评价则采用作品展示、项目成果汇报等形式,综合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运用能力与创新成果。例如,在“设计智能垃圾分类系统”项目结束后,学生展示并详细讲解自己设计的系统模型,教师从系统的创新性、功能完整性、技术运用合理性等多维度进行评价。
通过创新教学评价,能够更为精准地反映学生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的学习成效,为教学策略的优化调整提供有力依据,有力促进学生在信息科技素养方面的全面提升与个性化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创新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深入剖析传统教学的弊端,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唯有创新教学策略,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培育出具有创新精神与综合素养的学生。从情境化教学激发兴趣,到项目式学习提升实践能力;从游戏化教学增添趣味,到跨学科学习促进知识整合迁移;从个性化学习支持满足个体差异,再到创新教学评价精准衡量学生成长,这些策略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的新范式
参考文献:
[1]王丽才.科技引领教学创新—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科技的融合[J].第二课堂(D),2024(1):46-47.
[2]周元.融合现代信息科技创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J].中国新通信,2023,25(24):185-187.
[3]张毅.创客教育理念赋予课堂新潜力—创客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3(34):64-66.
[4]胡映月.科技引领教学创新—信息科技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探究[J].新智慧,2023(28):27-29.
[5]王娣.“减负"不减质,信息素养更重要—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的创新路径[J].第二课堂(D),2023(9):14-1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ktyj20250743.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