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路径建构
作者: 陈奕名
【基金项目】本文系省市丰泽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zjk23-07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5)07-0190-03
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旨
(一)培养理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理性思维不仅仅是掌握逻辑推理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阅读材料和引导式教学,学生能够在识别问题、分析情境和推理判断中发展思维,进而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模式,从而使他们在面对现实问题时能够做出合理、科学的判断。
(二)提升表达的条理性与逻辑性
思辨性表达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组织和传递思想,使其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从结构化的思维出发,理顺观点、证据与结论的关系,是培养思辨性表达的核心。学生应学会用恰当的语言和逻辑来组织思想,避免零散或不连贯的表述。通过培养学生的表达条理性,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沟通能力,也帮助他们在分析问题时能够清晰地呈现自己的思维过程。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质疑精神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引学生从常规理解中跳脱出来,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在课堂上,我们应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刻反思和质疑,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主动思考的能力。质疑不仅仅是对已知的挑战,更是推动学生思维不断深入的动力。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讨不同角度的观点,可以让他们学会在多维度中考量问题,并从中发现更丰富的知识内涵
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实践路径
(一)提炼单元学习主题,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1.围绕“思辨”,确定单元学习主题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三篇课文《自相矛盾》《田忌赛马》和《跳水》,虽然风格各异、题材多样,但它们都展现了不同情境下的智慧与思考,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理想素材。《自相矛盾》通过描述楚国人自述矛与盾的矛盾,揭示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田忌赛马》通过孙膑的智慧策略,体现了策略性思维与逆境中的创新思维;《跳水》则通过紧张激烈的情节,展示了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决策思维。尽管这些故事背景和情节截然不同,但它们都强调了通过理性思考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使得它们成为了教学中理想的思辨性材料。因此,围绕“思辨"这一核心,单元的学习主题可以提炼为“破解思维的密码,感受智慧的力量”。这一主题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引导学生在故事中挖掘人物思维的本质,进而在课堂上激发更多的思维碰撞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强调思辨的本质是通过理性思维去分析、推理和质疑,在复杂问题中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2.聚焦主题任务,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特点,我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以下几项:
① 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内容与人物的思维过程② 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脉络,梳理人物的思维活动。③ 通过分析和推理,学习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如《田忌赛马》中的“先分析情况,再选择办法”。
④ 创编有思维含量的探险故事,运用“分析情况一选择办法"的思维方法,解决虚构情境中的问题。
以上单元的学习目标聚焦于思维能力的提升,带领学生逐步经历“感受思维一梳理思维一学习思维方法一运用思维"的过程。首先,学生通过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思维的逻辑。其次,通过梳理思维,理清故事情节和人物决策的脉络,这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然后,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最后,通过创编探险故事,学生将所学思维方法转化为实践能力,这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整体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理解和复盘人物的思维过程,还要学会运用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创设单元学习情境,系统设计学习任务
1.创设单元学习情境
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名为“最佳探险故事"征文评选展示活动的学习情境。这个情境将学生置身于一个既富有挑战性又充满创意的环境中,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思维突破的力量。在教学《田忌赛马》时,我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孙膑,面临战局的抉择。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进入人物的思维世界,思考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运用策略打破常规,选择最佳方案。为了增加情境的真实感,我还让学生讨论如果他们自己面对类似问题,是否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鼓励他们进行多角度思考。此外,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并分享不同的思维路径。通过这种互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在实践中感知思维方法的灵活运用,进一步增强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这样的情境设计,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更能将所学的思维技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2.设计系列学习任务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有层次、有递进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讲好智慧故事
“讲好智慧故事"任务旨在通过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内容,帮助他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首先自主阅读《自相矛盾》《田忌赛马》和《跳水》三篇课文,在理解故事主旨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在复述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注意故事的基本脉络,还要聚焦人物的思维过程。例如,在复述《田忌赛马》时,学生需要思考孙滨如何通过对局势的分析、合理运用战略来逆转局面。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理清故事中的因果关系,并通过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讲述,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理解与他人的观点相互碰撞,进而深化对故事的认知。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ktyj20250764.pd原版全文
任务二:破解思维密码
“破解思维密码"任务通过对比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情境下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此任务中,学生需要重点分析《自相矛盾》和《田忌赛马》两篇课文中的人物决策过程,并通过小组讨论深入探讨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在《自相矛盾》一课中,学生要思考楚人为何会发表自相矛盾的话,分析其背后思维的漏洞,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不仅能够对比两篇课文中的思维方式,还能学习如何根据不同情境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
(三)实施过程性评价,科学设计评价量表
1.评有方向,构建单元评价体系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在评价时,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为每个学习任务设计了具体的评价标准,见表1。

2.评有标准,科学设计评价量表
为了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我设计了详细的评价量表,确保学生在每个学习任务中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标准。量表内容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还涵盖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通过这种多维度的过程性评价,我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在活动“打开‘思维的邮箱'"中,我引导学生以孙膑的身份展开思考,用思维的三把“钥匙”分析情况、选择办法、实施行动,结合对阵图清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说服田忌相信自己能够获胜。在设计评价时,我针对学生的逻辑清晰度、思维的全面性以及表达的条理性设置了具体的评价指标。此外,还特别关注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思维方法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策略。通过这种评价方式,既能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又能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同时让我更好地掌握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见表2。

三、结语
通过合理设计学习任务、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实施过程性评价等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路径,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全面的成长,真正做到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参考文献:
[1]刘建成.“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4(4):55-57
[2]侯杰颖,向昆.依托统编教材,落实“思辨性阅 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学习内容[J].语文建设,2022(20): 14-17
[3]王荣生“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含义—语文课程标准文本中的关键词[J].中国教育学刊,2022(11):71-7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ktyj20250764.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