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治疗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 梁梓铭

一、音乐疗法的概念

音乐疗法是一种以音乐为媒介实现心理治疗目标的方法,其研究方向包括音乐治疗师的培养和音乐治疗技术的探索。20世纪50年代,个别国家将该疗法运用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工作中。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音乐疗法技术的创新,涌现出了一系列具有超前思想的音乐治疗技术与手段。这些技术与手段涵盖了:(1)运用音响系统和音响技术;(2)运用电子装置进行操作;(3)以视觉为媒介,实现互动式学习;(4)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模拟;(5)运用前沿技术解决情感或人格方面的难题。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音乐疗法被世人开始重视于临床心理治疗领域,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治疗方式与技术手段。

二、音乐疗法渗透于学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的潜在意义

这种技术在我国还是处于兴起阶段,因此如何把音乐心理学实践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去,并使其起到更大的作用,是目前研究讨论的重点。实践证明,有效运用音乐是提高和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可行方法。通过将音乐治疗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互相融合,并通过学生心理训练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音乐疗法课程架构

(一)学情分析

我们要考虑小学生在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过程中的问题。比如,在上课前,学生可能会紧张,所以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可能会担心学不好,所以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建设;学生可能会不愿在同学面前展示,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交流因此,音乐疗法课程中所设置的内容都是从最基本的层面入手,同时也会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比如,在低年级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听舒缓的音乐;而在高年级阶段,我们会增加难度,让学生尝试更多的音乐活动。与此同时,我们也会根据每个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的身体发育逐渐完善,他们能够听得更清楚、唱得更准确、跳得更有力。我们首先要让他们学会欣赏音乐,比如教学简单的乐理知识、学唱简单的歌、听好听的音乐等,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懂得欣赏音乐。还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表演活动或比赛。对于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仅能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还能通过创作和表演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想法。我们要让他们学会玲听、学习和表达。这是因为在高年级阶段,学生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如唱歌、写歌、做音乐活动等。我们要让学生去创作音乐、表达自己。把课程架构构建好后,我们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二)教学方法

音乐疗法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音乐治疗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音乐疗法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主要是针对音乐治疗课程的内容和性质,安排和设计音乐疗法课程的教学活动,包括音乐疗法课程所涉及的内容、音乐治疗师在课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音乐治疗活动所需要用到的设备和器材、音乐治疗活动所涉及的具体操作方法、教学评价等。音乐疗法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这门学科时,首先,要对实践教学进行规划和设计。教师只有亲身经历过实践活动,才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教学时,必须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获得经验和体验。其次,音乐疗法课程中所涉及的各种设备和器材,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供实践和操作的环境。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可供实践、操作、观察、思考、探索、讨论等活动所需要的环境。这个环境可以是相对固定或相对变化的场所,如教室、实验室等;也可以是相对开放或相对封闭且有利于学生进行音乐治疗活动的场所。再次,音乐治疗活动所涉及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需要通过教师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必须要给学生传授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易于操作的知识。教师自己寻找和探索更多、更好地进行音乐疗法活动的方法和手段,包括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组织小组讨论活动、参与小组讨论活动等。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适合自己情况的、有效的音乐疗法方法。课程教学活动设置,主要是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通过具体设计和安排来体现。课程教学活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活动。在课程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

四、小学音乐中开展音乐治疗法的教学价值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治疗,能够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小学音乐教学问题,为小学音乐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下面从三个方面阐述:第一,能够改善小学生的心理状况。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增强意志力、培养良好性格、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和社会等,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小学生年龄小、心理不成熟,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有的学生缺乏自信心,有的学生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还有的学生常常感到孤独…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身心健康。但是通过开展音乐治疗活动,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第二,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治疗活动,可以让小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艺术创作的魅力。同时还能通过音乐治疗活动锻炼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促进他们自身各项能力的发展。第三,能够增强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开展音乐治疗活动可以缓解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五、总结

在音乐课堂上引入音乐疗法,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综合素质,锻炼多种技能。这一举措符合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供了更好的课堂氛围和教学媒材。通过音乐治疗的普及,能够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提高音乐鉴赏课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学珍.精神病心理音乐治疗[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8(03).

[2]李想.音乐疗法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开展途径[J].大舞台,2013(08).

[3]项琼雅.浅谈小学音乐教学的综合化[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06).

[4]郭军.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1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ngl20250522.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