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跨学科作业设计研究

作者: 邓佩楠

作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课堂教学的适度延伸和智慧拓展,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有效的作业既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实现提质增效,也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视域,探讨初中历史跨学科作业设计,挖掘不同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的综合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发展。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跨学科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一)落实“双减”政策和新课改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促进各科知识的融合,使作业成为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有价值的作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这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开展综合活动学习的指南。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素养导向,提倡实践性与综合性的理念,旨在通过多学科互动,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赋能学生全面成长,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作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完成历史学科的相关作业时处于被动地位,效率低下,准确率较低。究其原因,是因为历史作业的设计存在简单低效、机械重复的情况,因此,开展“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跨学科作业设计研究”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繁重的作业负担,实现“减负增效”,提升核心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跨学科作业设计策略与实施

笔者以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第12课“宋元时期经济的繁荣”一课为例,探析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跨学科作业设计策略与实施。

(一)坚持历史学科的主体地位

在对初中历史作业进行跨学科设计时,要坚持历史学科的主体地位。跨学科的历史作业是要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发展学生多维度看待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在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经济的繁荣”一课中,新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以“假如我是宋朝人”为主题进行设计,促进历史学科与语文、美术等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帮助学生对宋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发展形成更全面和立体的认识,培养家国情怀。

例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箱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从古人的文学创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两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高度繁荣的时期。让学生结合宋朝相关史实,以“假如我是宋朝人”为主题,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展示宋朝百姓的真实生活场景,可用绘画或小作文的形式来进行描述。

可供参考的课外资源:1.纪录片作品:《奇趣大宋》《追寻宋金时代的别样生活》《丹青绘千年》。2.书籍作品:《宋史》(脱脱、阿鲁图)、《续资治通鉴长编》(李焘)、《东京梦华录》(孟元老)、《梦溪笔谈》(沈括)。3.画作作品:《耕获图》、《货郎图》(李嵩)、《清明上河图》(张择端)。4.电视剧作品:《梦华录》(2022)、《清平乐》(2020)、《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018)。

设计意图:史料阅读是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途径之一,它会引导学生透过历史表象分析历史的本质,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并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通过文学作品、纪录片等线上线下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加强不同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呈现两宋时期的社会现状。同时,开放性的作业形式,以及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以史实为基础展开大胆的想象,有利于学生获得更深刻的学习印象、更与众不同的体验。

(二)寻找恰当的结合点

在对初中历史作业进行跨学科设计时,要寻找恰当的结合点,不能为了跨学科而强行把不同学科的知识牵强附会地联系在一起,忽视了知识的内在逻辑。教师在进行跨学科作业设计时,要认真研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及语文、道德与法治、地理等不同学科的课程标准,将纷繁复杂的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适应学生成长的整体所需,体现学科素养的交叉性。

例2:通过表格的形式,学生自主梳理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通过阅读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第12课及教材中的《宋代经济的发展》表,学生自主总结两宋时期主要农作物产区和工商业城市的分布特点,为探究本课难点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做好铺垫。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跨学科作业设计研究0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表,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素养,促进多学科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同时,表格的形式有助于学生记忆和复习,加深对历史细节的理解,形成对历史的系统性认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创新作业形式

创新作业形式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以多学科的学习视角吸引学生的探究乐趣,提高历史学习效率,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3:让信息技术赋能历史作业设计,以班级为单位举办“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走进线上数字博物馆,用文物还原宋朝经济繁荣的具体景象。教师创设学习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数字博物馆进行线上参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别了解宋代经济繁荣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整理资料,并进行小组展示。线上博物馆站点导航: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封博物馆、杭州博物馆、中国钱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

设计意图:数字博物馆利用虚拟现实、交互技术等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宋代经济的繁荣,使历史的学习更加生动、便捷。学生在设计路线、线上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在整理资料并进行小组汇报展示的过程中,促进了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语文、地理等不同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果和兴趣。

上述针对“宋元时期的经济繁荣”一课的作业设计,并不一定要在一堂课上完成,只是以本课为范例对跨学科作业设计加以说明,为新时期初中历史作业的跨学科设计提供策略和相关案例。希望本案例可直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赵亚夫,徐赐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是什么[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7).

[3]杜芳.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解读[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2(0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ngl20250539.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