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作者: 许艳 李先宇一、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认识片面
中职教育以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将大量资源投入专业技能教学中,导致班主任过于重视学生技能训练,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部分中职班主任对德育的内涵和目标缺乏深人的学习和研究,没有准确把握德育的全面性和层次性,简单地将德育等同于行为规范教育和纪律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只注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价值观、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养不够重视。部分班主任也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没有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德育工作,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和德育计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强制性地要求学生执行,容易使学生与班主任之间产生距离感和隔阂,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同时,也会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进步。
(二)德育内容不够丰富
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德育渗透中,德育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教材和理论知识,缺乏多样性,通常按照既定的德育教材进行讲解,内容多为道德概念、规则等,缺乏对现实生活中实际案例的深人分析和拓展。在讲解职业道德时,没有结合实习、就业等实际场景,使学生难以理解其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教学内容没有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班主任没有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通常采用统一的德育内容,没有根据专业差异进行调整,影响德育的实效性。
(三)德育教学方法单一
较多中职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渗透时过度依赖理论说教,对于社会实践等其他德育方法运用较少,很少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使得学生难以将道德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而且单一的说教式德育方法让学生难以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道德行为的意义和价值。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常常采用统一的德育标准和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未能关注到学生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德育需求变化,导致德育工作脱离学生实际情况,降低德育的针对性。大部分中职班主任沿袭传统的德育模式,缺乏对新方法、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在互联网时代,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网络平台等开展德育工作,仍然依赖传统的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对于新兴体验式教育、情境教育等教育理念和方法,接受和尝试的速度较慢。
(四)不够重视家校合作
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渗透过程中,由于班主任带班数量较多,工作任务繁重,往往无法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的情况,导致家长无法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机。同时,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家长会和电话沟通上,家长会通常时间有限,班主任难以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详细汇报,而电话沟通又可能受到时间和家长工作状态的限制,信息传达不全面、不及时,导致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脱节,无法形成教育合力。此外,家长对学生的德育重视程度不够,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专业技能训练,忽视了品德修养的培养,很少主动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而且中职学校在组织德育活动时,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家长的参与,或者没有为家长提供便捷的参与方式,无法充分发挥家庭在学生品德培养中的基础作用。中职学校在进行德育工作时,没有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而且企业资源的参与还不够深入。
二、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渗透德育教育观念
中职学生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和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这些差异,在德育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将学生当作教育过程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在德育活动开展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班主任应认识到中职学生不仅要有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文化素养等。在德育教学中,除了强调职业道德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投人学习和生活中。班主任应向学生详细介绍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就业方向和岗位要求,讲述行业内优秀企业和人物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和企业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职业向往。
(二)丰富教学内容
班主任应深入研究中职各专业课程的教材,找出其中蕴含的德育知识点,如在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中,讲解汽车零部件的精密制造和相互配合时,可以渗透责任感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和工作态度。还应根据中职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历史文化和地域特点,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并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设计分层次的德育校本课程内容。班主任可以邀请行业专家、企业精英、道德模范等来校举办专题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榜样的力量。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班主任应筛选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如利用网络平台上的“大国工匠”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后撰写观后感,深入体会工匠精神的魅力。还可以与周边的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等建立合作关系,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创新德育教学方法
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德育渗透中应创新教学方法,可以采用项目学习法,根据德育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项目。如“校园环保行动”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校园垃圾问题进行调研,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项目实施中,学生需要调查校园垃圾的产生源头、种类和分布情况,与学校管理部门沟通,组织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等。同时可以将德育项目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如在“校园环保行动”项目中,结合美术学科,让学生设计环保宣传海报和创意垃圾桶;运用语文学科的写作技能,撰写环保倡议书和项目报告,进而加深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设计一款“职业品德大冒险”的角色扮演游戏,学生可以扮演医生、教师、警察、企业员工等不同的职业角色,在游戏中面临各种职业场景和道德困境,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职业角色和道德判断做出选择,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游戏结果,使学生深刻体会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四)加强家校合作与社会联动
德育渗透中,中职学校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会,建立班级家长群,及时发布学校通知、班级动态和学生在校情况。班主任可以定期在群里分享德育文章、教育视频等资料,供家长学习参考。同时,家长也可以在群里反馈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形成家校信息互动的畅通渠道。而且班主任每学期对至少一半的学生进行家访,深人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方式,在家访过程中,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德育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中职学校应定期举办亲子运动会、亲子文艺汇演等活动,邀请教育专家或心理咨询师为家长举办教育讲座,内容涵盖家庭教育方法、青少年心理健康、亲子沟通技巧等方面,以帮助家长提升教育水平,营造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
参考文献:
[1]廖素静.信息化背景下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路径与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4(03).
[2]范苏云.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渗透摭探[J].成才之路,2021(2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ngl20250554.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