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中职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策略探究
作者: 毛思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机制,强调各门课程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使思政教育如盐在水、润物无声。中职英语课程是中职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具有学习周期长、受众面广、教学内容丰富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将课程思政与中职英语相融合,发挥中职英语课程“以文化人、以文育心”的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本文探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如何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将思政教育融人中职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使中职英语课堂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协同育人,使中职学生在提升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树立正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全面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信息化赋能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思政育人能力
落实课程思政,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树牢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同时提升数字素养,完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育人能力。英语教师不仅要充当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充当引领价值的“人师”。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合格的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学识,更要拥有优良的品德。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品德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首先应端正自身的言行。在生活中,保持身心健康、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爱国爱党爱家,以健全的人格滋养学生的心灵。“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课下,教师也需持续“充电”,关注时事热点,在增加学生英语知识、培养学生英语技能的同时,解答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烦恼、困惑,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中职学生成为品德优良、人文扎实、身心健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教学中,中职英语教师需具备信息化教学意识。借助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创设智能高效的教学环境,开展丰富多元的课堂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参与度。同时深人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点,将抽象的思政原理以图片、音频、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保障学科育人的有效落实。
二、采用信息化完善教学目标,强化思政引领
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素养三维目标。在学科课程思政育人及信息化教学理念指导下,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思政目标与课程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教师在深人把握单元主题的基础上,将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土文化、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等思政元素借助信息技术巧妙融合到每一堂课的课程三维目标中,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家国情怀。例如,在讲授教科版英语《基础模块第一册》第六单元Ido lovethesefes-tivals!前,教师借助学习通、云班课等在线学习平台发布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微课及线上测试。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后,及时在线检测。教师“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和检测结果确定接下来的课堂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借助信息化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形成思政合力
(一)运用信息技术,发挥课堂育人主阵地作用
课堂是落实课程思政的主阵地,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例如,在讲授教科版英语《基础模块第一册》第六单元I do love these festi-vals!时,学生在听说课及阅读课的学习后,掌握了“the Mid-autumn Day”“the Lantern Fes-tival”“the Spring Festival”“the Dragon-boatFestival”“enjoythe full moon” “watch lan-terns" “haveafamilyreunion”“dodragonboatraces”等中国传统节日名称及活动的相关表达。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借助互联网丰富的学习资源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开展分组活动。学生分小组上网查找中国农历新年与西方圣诞节、七夕节与情人节、中秋节与感恩节、中元节与万圣节等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异同,并以口头汇报、海报、ppt、视频等形式做小组汇报。通过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理解思维品质,提升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职生具有对新事物充满兴趣与好奇、接受能力强的特点。课堂可引入专业相关的行业新动态、时事热点、网络热门人物及话题。例如,在讲授教科版英语《基础模块第二册》第一单元Love living in China!时,在导人环节,将互联网、手机APP、人工智能等在学习、生活中的运用做个头脑风暴,将新课所学与学生的现实学习、生活相联系,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相关新兴词汇、热点词汇的兴趣,提升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度及对未来生活的适应性。课堂词汇及用法举例时,也可甄选具有正向意义的励志名言、谚语等,让学生边学习边浸润思政,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延伸课堂,开拓育人新途径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中职英语教学突破了时空限制,为课程思政的融合开辟了更广阔的途径。充分利用校内各类文体、公益活动,以及校外社会实践等,开展第二、第三课堂,以形成教育合力,拓展课程思政育人新途径。例如,在讲授教科版英语《基础模块第一册》第四单元A healthy diet is very important forus.时,实用写作部分鼓励学生仿照介绍广式点心的范文,上网搜索文字、图片或视频等相关资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作一篇图文并茂的介绍家乡特色美食的英语作文。作文文本借助“有道词典”APP的作文批改功能,实现即时反馈,完成修改。介绍文本形成后,鼓励学生前往相应的实体店铺进行家乡美食的现场介绍。介绍时可以借助“抖音”直播或者“剪映”视频录制的形式开展,形成的短视频可以发布到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延伸课堂空间,增加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识及喜爱,提升学生用英语讲好家乡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坚定文化自信。
四、依托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教学评价体系,保障思政落实
传统的总结性教学评价模式,以衡量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形式过于单一,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课程思政的推进与落实。因此,依托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教学评价体系,是发挥中职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的必要举措。增加过程性评价,借助学习通、云班课、UMU等在线学习平台,即时评价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同时,丰富评价主体,将自评、互评、组评、师评相融合。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育、批判性思维塑造、合作意识养成、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等维度,开展全方位综合性评价。评价结果可以是百分制或者等级分等定量评价,也可以是文字描述类型的定性评价。对于个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转变,也可给予关注,纳入增值性评价。通过多维度、多主体及多种手段的评价改革,以评促学,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在英语学习全过程中的进步与收获,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有效落地。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是落实中职英语课程“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举措。每位中职英语教师都应担负起课程思政育人的责任,借助丰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学目标、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让课程思政融入中职英语教学全过程,发挥中职英语课程的育人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关晓.中职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1(21).
[2]周裕正,陈瑾,邓小兵,杨北冬“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究[J].校园英语,2022(45).
[3]熊一婷.基于智慧课堂的中职英语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鄂州大学学报,2022(02).
[4]苏海亚.地方文化视域下中职英语课程思政的探索[J].职业教育,2023(22).
[5]段亚莉.现代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J].学周刊,2023(3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ngl20250555.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