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
作者: 苏丽梅苏丽梅,女,福建平和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福建文学》《厦门文学》《山东文学》《文学港》等,出版小说集《角色》《回家的路有多远》等。
一
镜子温润如玉,映照出一张沧桑、蜡黄的脸。
林姗姗爱怜地往脸上轻轻涂抹化妆品。连月来的劳累,她已感身心疲惫。该犒劳下自己了,她化好妆,穿上高跟鞋,在路边拦了辆车直奔美容院。
车行驶到半路,林姗姗的手机唱起了《斯卡布罗集市》,铃声是她特意设置的。
“养老院来电话,说老太太失踪了,手机没带,院内外都没找着,我们过去看看。”杨彭急切地说。林姗姗出门时,杨彭还在睡觉,这才几分钟,电话就来了。
林姗姗只觉脑袋“轰”地响了一声,心情由晴转阴,一抬头,天上一团乌云正奔腾而来,应和了她此时的心境。
以为老两口住进养老院,她和杨彭从此得以解放,没想到序曲才开始,帷幕却已悄然欲动。她赶紧让司机掉头。
远远地,林姗姗看到自家的车停在路边,她拉开车门上车。
“看来老太太还待不习惯。”杨彭说。
“这都快一个月了。有事可以给我们打电话,至于这样不声不响地走吗?”林姗姗说。
养老院坐落在一座山脚下,离家有十几公里。入住前,林姗姗、杨彭、杨彭的妹妹杨辉素来踩过点。养老院环境幽静,配套设施齐全,舒适温馨。工作人员带他们院内走了一遍,最后来到食堂。食堂当天的主食有米饭、炒面、扁食、拌面,菜品亦丰富,鱼、肉、蔬菜一应俱全,炖盅里的瘦肉汤清澈香醇,饭后有火龙果、香蕉、葡萄等水果。
养老院按入住者的身体状况收费,林姗姗的公婆尚能自理,每人每月缴纳费用六千五百元。这个价位非普通人所能承受,但他们可以,老爷子每个月退休金一万多元,老太太六千多元。
在穿过二楼走廊时,他们经过了健身房、图书馆、理疗室、电影厅、书法室,每个功能室都有老人在,有的在活动室打乒乓球,有的在书画室写毛笔字,还有的在音乐室击鼓,鼓声嘹亮,老人们跟着节奏拍打。
两人走进父母房间,老爷子正闭目养神,听到声音后睁开眼睛,说:“你妈不知道去哪了。”
“她出去了,很快就回来。”杨彭故作轻松地答道。老爷子“哦”了一声。
张主管和工作人员小陈走进来,为了避开老爷子,他们来到办公室。
“昨天下午,我还看到二老在走廊散步,阿姨还和我打了招呼,没看到她有什么异常。早上我到房间就没看到她了,问了叔叔,他说不知道,我们上上下下找遍了,没找到。”小陈说。
“您也看到了,我们有保安值班。老太太可能趁保安不注意,跟在别人后面出去了,建议您先回家里看看。”张主管说。
了解到基本情况后,杨彭说他留下来陪老爷子,顺便在院内再找找。他让林姗姗到老人的住处看看。
二
林姗姗走进曲径幽深的青石小巷,年深日久,小巷似乎上了一层油漆,黝黑发亮。狭小的巷道纵横交错,犹如迷宫。
这是林姗姗公婆住的小区。林姗姗和杨彭结婚后,和老人分开住,这是老爷子的单位房,虽老破小,因是学区房,房价却很坚挺。
林姗姗正开锁时,对门“嘭”一声打开,门里探出一个头来,和林姗姗打了招呼,林姗姗叫了声:“林阿姨。”然后和她聊了几句。林阿姨说:“你公婆住养老院了,房子不出租吗?学区房,一个月可以租三四千元哦。”林姗姗笑了笑,说:“再看看了。”
房间门窗紧闭,窗帘垂立,屋内阴暗,有一股淡淡的霉味。林姗姗拉开窗帘,打开窗户,阳光迫不及待涌进来。
林姗姗把每个房间走了一遍。老两口虽然经济宽裕,但仍很节俭,家里堆着一些老旧物件:豆豆小时候睡过的婴儿床,坐过的椅轿,用过的玩具、书包,骑过的滑滑车、自行车等。
豆豆断奶后,送到他爷爷奶奶家。每到吃饭时间,老太太把豆豆关进椅轿里,丢给豆豆几个玩具,趁豆豆玩着玩具,一口一口给他喂饭。老太太把饭放进嘴里嚼烂,再吐出来喂给豆豆,刚开始豆豆吃得津津有味,待吃饱后开始不安分,双手乱舞,双脚乱蹬,对所处的“困境”提出抗议,椅轿束缚了豆豆的手脚,豆豆动弹不得。老太太总担心豆豆没吃饱,连哄带骗继续喂饭,直至豆豆吃撑了多次作呕才罢休。林姗姗几次看到,心疼豆豆,只要她在,就自己给豆豆喂饭。
杨彭看到老太太的举动,心里亦感到别扭。一天,趁老太太心情好,轻声细语对老太太说:“不要给豆豆吃口水饭,不卫生。”老太太脸马上拉了下来,怼着杨彭说:“什么卫生不卫生的,小时候我也这样喂你,你不也长得牛高马大?”杨彭无言以对,再不敢吭声。
豆豆上高中后要去学校住宿,收拾行李的当晚,对林姗姗扮了个鬼脸,开玩笑说:“我终于要逃离奶奶的魔爪了。”林姗姗时常觉得愧对豆豆,看到豆豆终于可以摆脱老太太所谓的溺爱,内心亦颇感欣慰。
一想起老太太,林姗姗感到自己好像浸泡在汪洋的大海中,思绪有如翻卷起伏的波涛,向她一阵阵奔涌而来。
林姗姗和杨彭谈恋爱时,老太太反对他们来往,理由是林姗姗出身平凡,高攀了他们家,老太太要杨彭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两家“双剑合璧”,共赴美好未来,无奈杨彭意志坚定,把老太太的话当成耳边风,非林姗姗不娶。
庆幸的是,结婚后,两个老人独处一室,过自己的日子,不和他们掺和。
只是每到周末,二老就要到儿子家吃饭。一进门,老爷子就在茶几旁坐下,烧水泡茶,杨彭每每放下手里的活,陪老爷子喝茶聊天。
老太太就不一样了,一进屋,先是到处瞅瞅,每个房间查看一番,看到凌乱的房间,亦毫不客气地指出:“姗姗,我和你爸买了这么大的房子给你们住,你也不懂得收拾,搞得这么乱,这还怎么住?”林姗姗听了心生不快,心想房子虽是你们付了首付,我也交了按揭呀。看在老爷子和杨彭的分上,她隐忍心中的不快,默不作声。
老太太满屋子巡视,看到不顺眼的,就收拾一下。最后,老太太打开衣柜,把叠放不够整齐的衣服全搬出来,一件件重新叠过,再放进去。
想着老两口难得来一趟,林姗姗使出浑身解数,整出一桌丰盛的菜肴,老爷子吃得眉开眼笑,说:“姗姗真是好手艺,这才叫生活嘛,哪像老婆子,每次都抠抠搜搜,搞得跟清水衙门似的,经常一日三餐都见不到肉。”老太太不高兴回应道:“什么年纪了,还敢吃高营养高蛋白的?对身体不好!我说姗姗啊,你们还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花钱的地方多着呢,可不敢这么铺张浪费了啊。”
三
林姗姗给杨彭打电话,告知老太太不在家,杨彭说他那边也没有,他交代林姗姗到老太太经常去的几个地方再找找。
经常去的地方?林姗姗搜肠刮肚地想。杨辉素一家在外旅游,老太太应该不会去她女儿家。老两口生活很简单,每天早上五六点,老爷子先起来煮早餐,等他准备好早餐,老太太也起床了,两人吃完早餐后到家附近的植物园散步。
植物园植被繁密,绿树葱茏,空气新鲜。看到有陌生的树种,老爷子就会停下来给老太太介绍。老爷子不只是照着树的身份牌介绍,他把树的形状、特性融合到科普知识里,声情并茂地娓娓道来,不仅老太太听着有味,路过的游客亦被吸引,给二老带来很大的满足感。
老头子还不乏浪漫,在路过三角梅或迎春花等一些花卉旁时,看到满地的落英缤纷,老爷子缓慢蹲下来,捡起几片花瓣送给老太太,老太太含笑接过,脸泛红晕,像极了初恋中的少女。
老太太对鸡蛋花情有独钟,每次看到时,都要驻足,闻那淡淡的花香,陶醉其中。老爷子不例外地从地上捡几朵花送给老太太。偶尔还会从树上偷摘一朵,或红或白,别在老太太的耳旁。老太太就这样别着一朵花,徜徉在树的海洋中。
某一天,老爷子不声不响跑到花卉市场,叫人拉回一棵鸡蛋花,栽在屋前的空地上。老爷子以自身行动,把对老太太的爱表达到了极致。
如今,老爷子在养老院,老太太想必亦少了去植物园的心境。林姗姗排除了植物园。
二老从植物园出来后,拐到菜市场买菜。小区住了几十年了,对每个摊贩都很熟悉,他们经过猪肉摊时,卖肉的偶尔会喊他们:“今天猪脚搞活动,来半个?”老头子想买,老太太却摆摆手,说:“老头子三高,不能吃喽。”说完,绕过猪肉摊,到豆腐摊前买了块豆腐,再买十块钱海蛎,最后拐到青菜摊前,买把青菜,心满意足地回家。
当然,他们的菜也时有变化,但主打清淡。有时,老爷子会抗议说吃得太素了,老太太马上说,好料被你提前吃完了,现在,就要清清淡淡,才能健健康康。老爷子深感无奈,谁让老太太掌管财政大权呢?
林姗姗想到了菜市场,自从老爷子病倒后,老太太再没煮过饭,料想也不会去菜市场了。
小区的广场上,传来广场舞的音乐声,声音悠扬,曲调悦耳,一群老太太闻歌起舞,他们拍拍手,跺跺脚,活络着筋骨。
二老从菜市场回到家后,做饭,吃饭,午休。下午四五点,老太太到社区活动中心跳舞。老太太原来是不喜欢跳舞的,她说年纪一大把了,还跟个小姑娘一样扭来扭去,不成样子。她的思想在某一天被老爷子开导了,老爷子富有哲理地说:“音乐没有国界,同样的,舞蹈也不分年龄,只不过,年轻人的舞蹈欢快,蹦蹦跳跳,老年人的舞蹈简单舒缓,图的是活络筋骨,有益身心健康就行。”老太太听了,笑了笑,没说什么。
老爷子倒放在心上了,某一天,老爷子找来一篇文章念给老太太听:老年人跳舞,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素质,促进心肺功能,改善记忆力和认知能力,还能缓解压力和焦虑,提升生活质量,提升自我形象和自信心,最重要的一点,可以结交新朋友,拓展社交圈子,让生命充满活力,延缓衰老。前面几句,老太太是听了就过去了,她的注意力集中在“延缓衰老”上,是啊,谁都不想老,只不过面对自然规律,人类还没研究出长生不老药,既然跳舞能延缓衰老,那就试试吧,反正不吃亏。第二天,老太太精心收拾一番,加入老年舞蹈队。
从此,老太太每天最上心的就是准时去跳舞,哪怕刮风下雨,也阻止不了她舞动的脚步。舞蹈队时常出去演出,时有获奖,这更激发了老太太跳舞的热情,有时为了赶节目,家里成为排练的舞台,老太太每每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跳舞让老太太精神焕发,对生活充满激情。本以为,二老会保持这样平淡、美好的日子,没想到,家里出事了。
四
某天早上,老爷子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一只手臂麻木、僵硬,凭借平时看书读报积累的丁点医学知识,老爷子感到不妙,他打电话给杨彭,杨彭迅速赶到,把老爷子送到医院。
医生诊断老爷子脑卒中,虽然及时送医,仍留下后遗症——半身偏瘫。人老毛病多,这也可以理解,但对老太太而言,老爷子一直是她坚强的后盾,是她激情满怀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如今,老爷子倒了,对她是个沉重打击。
杨彭请假去医院照顾老爷子,上班的人领着薪水,终究无法长时间缺岗。一星期后,杨彭返岗,请了个护工照顾。
林姗姗也没闲着,下班后煮饭炖汤送去给老爷子吃。每天,从家到单位再到医院,是夫妻俩的生活轨迹。
有一天,林姗姗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说她是舞蹈队的,说老太太好几天没去跳舞了,打了几个电话也没接。此时,林姗姗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林姗姗直奔老太太屋子,她按了门铃,没人开门。好在她有钥匙,她开门进屋,客厅没人,再走进卧室,只见老太太躺在床上,林姗姗叫了声“妈”,老太太坐起身,满脸憔悴,形容枯槁。林姗姗吃了一惊,才几天时间,原来那么精神的老太太,悄无声息地倒下了。
林姗姗跟老太太说舞蹈队阿姨打电话的事,老太太哑着声音说:“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哪有心情去跳舞?你爸的事不要告诉她们,多丢人呀,会让人瞧不起。”
林姗姗觉得不可理喻,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举例子列数据,阐释老爷子生病是很普通的一件事,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您看,张阿姨得了乳腺癌经常要去化疗,李叔叔糖尿病也是经常跑医院……”林姗姗举了好几个身边的例子,可是,任她说得口干舌燥,老太太仍坚持己见。林姗姗把老太太的情况告诉杨彭,杨彭说得让她出去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