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陕甘宁边区师范
作者: 申延生一
父亲生前经常给我们讲安塞吊儿沟,说他是在吊儿沟参加革命的,是在吊儿沟当的勤务员。可我们一直不知道吊儿沟在什么地方,也从来没有去过。直到前段时间,经多方打听后,才在朋友的陪同下,走访了吊儿沟。
从安塞城北徐家沟一直向东,走十几公里到沟掌后,翻过山就是宝塔区青化砭镇寺儿沟行政村的庙墕村,吊儿沟就在庙墕村里。这里过去属安塞县。
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延安城里开始大疏散。1938年8月在延安城内城隍庙创办的陕甘宁边区中学——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学,搬到了离延安城一百里的安塞吊儿沟。边区中学附小也一同迁往。1939年7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决定将鲁迅师范与边区中学合并,更名为“陕甘宁边区师范学校”,厅长周扬兼任校长,董纯才任副校长并主持工作。学制两年,附设中学部。设师范班两个队(班)、中学一个队(班)、预备班一个队(班),共有学生150余人,教职工42人,杂务人员16人。8月25日,开始上课。9月22日,在吊儿沟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边区师范在校长之下设教务、生活指导(训育)、事务(总务)三个处,三个处的主任分别为吕良、刘宪曾、田子玉。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自然、教育学、历史、音乐、美术等。其中语文老师王云凤在上世纪70年代任延安大学革委会主任、校长,美术老师王曼恬是毛主席二姨妈的长子王星臣之女。吊儿沟校舍有窑洞21孔,房屋10间。
边区师范虽在荒山沟里办学,却有着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担负着全民国防教育的模范作用。边区中学和边区师范在吊儿沟办学期间,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精神和作风,一是艰苦奋斗的作风,二是团结友爱的作风,三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四是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作风,五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为了使边区师范有一个更方便的学习环境,经边区教育厅批准,1939年11月边区师范从吊儿沟搬到延安东郊的柳树店。此前的1939年2月,边中附小就与延安儿童保育院小学部合并,搬到了安塞真武洞南的白坪。后来边区师范又先后更名为延安师范、延安中学、行知中学、延属分区党校、陕西省延安中学等,办学地点也先后在延安城内的花石砭、阳崖、桥儿沟,安塞吊儿沟,子长瓦窑堡,延安枣园、北关等。
1946年7月25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上海逝世。为纪念陶行知,边区政府决定,自1946年8月19日起,陕甘宁边区延安中学正式易名为行知中学。
1947年3月,胡宗南进犯延安,国民党飞机轰炸延安,边区政府机关、学校和党中央一起开始转战陕北。3月12日,在吊儿沟,行知中学奉命从10个班的学生中抽出部分大龄同学,和教职工共计210人集体参军,正式成立了“西北野战兵团第四后方医院”。其余师生仍保持行知中学建制,按照边区政府统一番号,编为第六大队,改名“工学团”,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随边区政府转战。当时第四后方医院在吊儿沟。学校先在吊儿沟附近的寺沟村短暂停留,3月19日天亮后到达吊儿沟,24日接边区政府紧急命令,让学校继续北撤,当晚就离开了吊儿沟。
二
1937年1月13日,毛主席和党中央进驻延安城。也就在这一年的农历正月,父亲来到延安城,上了小学,吃住在他二姐家。那时延安城里只有这一所小学,设在城隍庙,叫肤施县立高级小学,1938年春改名为鲁迅小学。当年暑期,借鲁迅小学一半校址,成立了陕甘宁边区中学,鲁迅小学也改名为边中附小。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后,边区中学搬到安塞吊儿沟。据父亲讲,学校被炸毁了,小学也停课了。虽然后来在南关新建了校舍,恢复了小学,但没有寄宿制,二姐家也搬到了城北杨家岭,他就不能在延安城里上学了,1939年前半年在安塞县沿河湾乡杨家沟村的家里待了半年。一心想回学校的父亲,在6月的一天跑到吊儿沟,找到他鲁迅小学时的老师田子玉——后来是边区师范的总务主任。田老师告诉他,现在不是招生季,你先当一名勤务员吧。这样,父亲在虚岁14岁时就参加了革命,成了一名“红小鬼”。用父亲的话说就是:为上学参加革命,也是为革命上学。父亲一边干着提水、扫地、擦灯罩、添灯油的杂活,一边自学和复习文化课。当了9个月勤务员后,父亲于1940年3月参加边区师范的招生考试,考了第一名,没有上预备班,直接进了边区师范第三班。两年学满后,1942年春季开学起就在安塞县沿河湾乡小学任教员。
作为边师的勤务员和学员,在边师优良校风的熏陶和教育下,父亲为人做事积极热情,认真负责,扶持他人,一心向党,一心为民。1973年,全国大学恢复招生,当时有几所大学都看上了路遥,延川县革委会也极力推荐。可是学校在政审中发现路遥是文革中的“造反派头头”,不敢录取。当时延安大学中文系总支副书记、父亲的堂弟申沛昌和系总支书记、系主任也来延川招生。在申沛昌的建议和帮助下,时任延川县革委会主任和县委书记的父亲,坐着县委的北京吉普车三次到延安大学,找到时任延安大学校长、父亲当年边区师范的语文老师王云凤,反复解释:中央文件明确规定,在处理文化大革命的问题时,凡初中学生的不予追究,是高中生的,记录在案,但不做处理。路遥在文革中是初中生,“清理阶级队伍”时已做过审查结论。路遥擅长文学创作,许多报刊对路遥的文学创作情况给予好评……
父亲代表延川县委推荐保送路遥,最终说服了延大。路遥比其他学生晚了一个星期到学校报到,成了延安大学的一名工农兵大学生。可以说,正是在当年边区师范的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让路遥实现了进大学深造的愿望。
三
1975年10月初,陕西省在延川县召开的推广沼气现场会成功举办,父亲推荐习近平上了清华大学后,从延川县委书记调任延安地区革委会办事组组长。12月,父亲边区师范时的美术老师王曼恬,以天津市革委会副主任和毛主席表侄女的身份重回延安。当时延安地委和地区革委会的领导热情接待,陪同到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凤凰山麓、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等革命纪念地参观。每到一地,王曼恬老师都要与陪同的地方领导、曾经在边区师范时的同事和学生,以及讲解员合影留念。陪同的同事就是延安大学革委会主任(校长)、当年边区师范的语文老师王云凤。陪同的两位学生,一位是我父亲——延安地区革委会办事组组长,另一位是延安地委副书记土金璋。王云凤校长为这次活动还写了一首诗《欢迎老同志·师生重会在延安》:
王曼恬同志和我三十多年前同在延安边区师范任教,当时抗日战争紧张,国民党反动军队重重包围边区,非常困难。我们同甘共苦,培养了几班工农子弟学生。想不到三十年后,曼恬同志从北京重上延安来。我和她及当年教过的二位学生(现已成了多年的地、县委书记干部),大家欢聚一堂,十分愉快,故感而作:
革命圣地无限爱,
艰苦奋斗记心怀,
焉知三十载,
重上延安来。
宝塔高呀延水长,
忆昔话今时光快,
你我为党培养新一代,
师生团聚笑颜开。
1975年12月
王云凤
文革时,王曼恬跟江青走得很近。粉碎“四人帮”后,王曼恬作为“四人帮”在天津的代理人被隔离审查,1977年1月27日自缢身亡,时年63岁,成为极“左”路线的牺牲品。
四
我们家三代都是延安中学人。父亲是延安中学前身边区师范三班学生;大姐和哥哥分别是延安中学高六八届和初六九届学生;我于1984年7月27日从延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延安中学工作,既当班主任,又教高中语文,一直到2001年7月被聘任到新成立的延安市实验中学担任副校长,在延安中学工作了18个年头;我的侄儿、侄女、外甥女等都是延安中学的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我的儿子也是延安中学的“校中校”行知中学的初中毕业生。我在延安中学工作的18年中,带了6届毕业班,连续担任了15年班主任。边区师范培养了我的父亲,延安中学培养了我们兄弟姊妹,还培养了我们的下一代。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专程来到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2022年10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安中学枣园校区。延安中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学,是在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亲切关怀和精心培育下成长起来的,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为革命老区培养了大批人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延中校史馆,了解学校总体办学情况。当看到校史馆里展出的我父亲、我与习近平翻看1999年第9期的《陕西教育》杂志的合影照片时,兴奋而惊讶地问讲解员:“申昜老书记也是延安中学的校友?”旁边的校长告诉总书记:“他是边区师范第三班的学生。”习近平总书记说:“申昜老书记当年在延川当县委书记时,扶持帮助了一大批青年人。我也是得到了老书记的许多关照和支持的。他后来到了延安地区,还当过延安地委纪检委书记……”
2021年9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市考察。13日上午在神木考察完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后,前往米脂县高西沟村考察生态农业和黄土丘陵沟壑区综合治理情况。当火车途经镇川时,榆林市委书记李春临告诉总书记:“这里就是镇川。镇川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旱码头。镇川镇还是当年延川县委书记申昜的家乡。”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了一句:“申昜书记是个好人啊!”
五
2023年6月18日父亲节那天,鲁伯江兄给我发来微信,说:“今日是父亲节,也是孝亲敬老节。记得前天6月16日是恩公申老的忌日。为此再发此文,致祭申老先生。”他说的“再发此文”,就是他2016年3月30日发在网上的《申昜——我难忘的呵护人》一文。我给他回复了如下一段话:
谢谢您!6月16日是我父亲去世12周年纪念日。父亲如果健在的话就98岁高龄了!父亲生前担任了23年县委书记,在其任上听党话、跟党走,做了许多为民利民造福一方百姓的事,也做了许多他认为应该做的并改变了许多人命运的事。有些事在当时就有影响和具有创新意义,有些事放在今天看就更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了!好些和父亲同时期的老干部在谈到父亲时,他们有的说,在当年那种特殊的时代,他是不敢像父亲那样有魄力、有担当、有胆量的,所以他也就做不出像父亲一样的有远见的事情来;有的说,自己就知道招呼、关心和使用当地的干部和青年,不能够像父亲那样既招呼、关心和使用当地的干部和青年,更能够讲五湖四海大胆地招呼、关心和使用外来的干部和外来的青年;还有的说,父亲的厉害之处在于不唯上不唯权,也不畏上不畏权,实事求是,认真负责,他认定是对的事,就要把它做好,把它做到底;还有的说,父亲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别人干好一两件事就觉得不得了了,沾沾自喜,父亲是不论在县上最基层做老百姓的工作,还是回到地区主持承担落实政策和反腐倡廉的纪检监察工作,干成干好了许多的好事和大事,他所做的这些事又都能做得实实在在,让方方面面都满意,并能够经得起时间、实践和人民的检验,而且又从不居功自傲,总是谦逊和蔼,大度包容,低调不张扬……
我以为父亲说到底就是一个好人,就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他遇事总是能替别人着想,遇人总是能换位思考,而对己却总是不考虑自己的升迁,不考虑自己的生活,总是尽自己所能地给社会做一点贡献,给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让自己在社会上留下一个好威信。他是真正地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热爱老百姓,热爱这片黄土地。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也是一个真正的人。工作中,他既有松树的原则性,又有柳树的灵活性。该讲原则的,他铁面无私;需要灵活的,他又合理合法地变通,处理妥当。
十分感谢您几十年来一直记着父亲对您的关心和帮助,记着父亲的好,记着父亲所做的事。我相信父亲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感到欣慰和高兴的——他欣慰的是他当年对您的扶持和帮助是值得的,他高兴的是您也像他一样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一个真正的人。
再次感谢您在今天父亲节这个特殊日子,又将《申昜——我难忘的呵护人》一文发到网上,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了解和崇敬父亲。
谢谢您!祝您身体健康,幸福平安!
六
边区师范从安塞吊儿沟搬回延安城东郊柳树店时,父亲还是学校的勤务员。1940年3月,父亲以边区师范招生考试第一名的成绩,正式考进了边区师范第三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