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高中阶段普职融通教育改革的路径、特征及启示
作者: 贾文秀 潘黎[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卓越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背景下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生涯规划指导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并得到了国家留学基金(项目编号:202108210172)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G71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5)10-0088-09
2010年以来,虽然英国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问题,急需破解之法。为打造世界一流教育体系,2023年10月,英国教育部发布针对英格兰高中教育阶段的《世界级的教育体系:高级英国标准》报告(AWorld-Class Education System:The Advanced BritishStandard,以下简称ABS)。该报告提出,要对英格兰该阶段的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将技术和学术教育中的精华部分纳入一种全新的、单一资格的学士学位式资格证书,同时对课程、资格认证内容和结构、资格市场以及相关技术进行改革[1]。此次改革目的是通过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提升英国青年群体的就业适切性与终身发展能力,同时为提升英国整体国际竞争力提供支持。这次改革对我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一、英国高中阶段普职融通教育改革的缘起
(一)“普职”双轨分化,技术教育偏见亟待消弭
英国高中教育对技术教育存在偏见,建设学术与技术教育融通的制度框架成为英国本次教育改革的直接动力。长久以来,英国高中教育经历了从传统绅士教育与普通教育主导到普职双轨并行的历程。其中,学术路径以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考试(GeneralCertificateofEdu-cationAdvancedLevel,以下简称A-Level)制度为支撑,以学术能力为导向,提供广泛的学科选择,是大学人学的传统通道与质量基准。在技术路径方面,英国教育部于2017年提出《16岁后技术教育改革:T级行动计划》(Post-16Techni-calEducationReforms:T-LevelActionPlan,以下简称T-Level),建立了技术资格课程体系、考试制度和证书制度,开发了高质量的、雇主主导的学徒制和学徒标准。虽然T-Level的推出反映了英国普职并重的教育改革思想,但这一思想实则为教育传统与现实需求的矛盾产物[2]。故而,在这种学术路径和技术路径分离的状态中,学术路径在此教育阶段中更受学生和社会的重视,技术路径未获得真正的尊重。二者之间的制度“区隔”与复杂性,导致社会与学生对技术教育存在偏见。此外,由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缺乏政府的系统规划,目前学徒制还存在工资和培训不符合最低要求的问题[3]。由此可见,英国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提升仍需相关政策来完善。
(二)学生发展受阻,资格种类繁杂亟待简化
学生学业恢复与未来发展是英国高中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力。一方面,新冠感染对英国教育系统造成冲击,学校停课和远程学习导致学生学习进度受阻,弱势群体学生遭受的学业损失更大[4。据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埃克塞特大学和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研究预测,到2030年,英格兰只有不到 40% 的学生在英国普通初级中学毕业考试(GeneralCertificateofSecondaryEd-ucation,以下简称GCSE)中英语和数学能达5级及以上,远低于2022—2023年的 45.3% 。停课期间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与认知技能发展受阻,直接影响其GCSE成绩及后续发展,并导致未来十年收入流动性下降 12%~15%[5] 。另一方面,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职业规划的早期阶段,并非所有学生都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加之未来经济发展对学生职业灵活性的要求更高,那些尚未做出决定或希望保持选择多样性的学生,难以在现有的技术、学术、技术与学术的混合教育路径中做出判断,尤其是在资格证书种类繁杂的技术领域做出明确选择。截至2023年9月,英国仍存在约7300项3级及以下资格证书。证书数量的繁杂让雇主感到困惑的同时,也让学生难以选择,更导致这些资格证书质量难以评估。
(三)劳动力市场需求更迭,教育内容滞后亟待更新
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外部因素是制度变迁的前置条件与促成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动会促使制度出现非均衡状态[],并通过影响利益格局进而引起制度发生相应变化,推动制度变迁[8]。未来劳动力市场的要求是英国高中教育改革的外在动力。英国脱欧后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不确定性增加,贸易投资方面也受到影响,导致劳动力市场需求萎缩。同时,科技和经济发展带来全球挑战,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在此背景下,英国劳动力市场需要适应新的技能需求,特别是在绿色技能、生命科学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这要求未来的劳动力不仅具有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技能及其他关键能力,还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未来就业报告》指出,未来五年全球预计将创造约6900万个新工作岗位,但同时也有8300万个岗位因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而消失9。通过比较其他国家的教育体系,英国政府意识到现行高中教育存在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狭窄、学生核心基础能力欠缺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应对未来劳动力市场需求。因此,英国政府希望通过改革以保障人才培养体系与时俱进,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多方行动者利益受损,制度结构失灵亟待调整
不同主体利益博弈推动了现有制度的改进或新制度的建立[]。英国高中教育相关行动者的利益诉求是本次改革的内在动力。福勒(Fowler)将影响教育政策执行结果的外部行动者分为教育利益集团、非教育领域的利益集团、政策网络、政策规划机构以及大众传媒[12]。行动者能动作用的发挥不仅需要有行动意图,也需要有行动能力[13]。因此,能够对教育政策执行产生根本影响的只有那些既有态度又兼具能力的群体。这些行动者主要是由社会上的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文化精英组成[4]。英国本次教育改革的潜在行动者涵盖政府、雇主以及学校。目前,英国现有高中教育制度结构性问题明显,无法满足未来需要[15]。同时,政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雇主参与技术教育。具体而言,技术教育项目和机构频繁变动、资金不足以及劳动市场的管制松散[1],现行制度无法满足其发展需要。此外,学校存在弱势群体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问题,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进入大学的比例仍然很低[1。因此,政府认识到必须采取措施来应对以上问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yzx20250511.pd原版全文
二、英国高中阶段普职融通教育改革的实践路径
英国政府从制度体系、资格认证体系、课程体系以及保障体系出发实施改革。其中,制度体系从宏观层面对普职融通教育的结构进行调控;资格认证体系从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入手,从中观层面为资格认证内容划定边界;课程体系以教育内容为根本,从微观层面落实普职融通理念;保障体系通过建立资金支持通道与利益保障网络,为前三者的耦合提供保障作用。
(一)健全普职融通制度体系,实现技术与学术教育路径平等
在制度建设方面,英国从招生考试制度层面建设普职融通的教育体系,平衡技术教育与学术教育发展。英国计划借鉴爱尔兰离校证书考试(LeavingCertificate)模式,引人一种专为英国16\~19岁学生设计的学士学位资格认证(Baccalaureate-stylequalification),将技术和学术路径整合到一个资格框架中,即ABS。
离校证书考试是爱尔兰中等教育结束阶段的全国性考试,相当于爱尔兰的高考。其考试内容包括学术和技术两大选项,考试级别上分为普通水平和高级水平,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的水平进行考试[18]。爱尔兰的大学和学院通常根据学生在考试中获得的分数来决定录取资格。
ABS仿照爱尔兰离校证书考试内容,将A-Level与T-Level结合在一起,实现学术教育与技术教育路径的融合。在学术科目方面,ABS基于A-Level丰富的知识内容和广泛的社会认可度,提供与A-Level知识内容相似度超过 90% 的教育内容,以支持学生顺利进人大学;在技术科目方面,ABS依托雇主和技术教育研究所共同设计的T-Level中的优质内容和职业标准,助力学生进人高等技术教育领域,为成为学徒或直接进入职场做好准备。无论选择何种学习路径,ABS的所有科目都将提供该领域最核心的教育内容,同时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未来职业发展的学习路径。
(二)优化资格证书认证体系,为所有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选择
在资格体系方面,英国政府通过优化资格证书数量与质量,为学生创建一个清晰、高质量的资格体系,确保所有学生都能依据自身需求,在高质量资格选项中做出选择。从资格供给端提高质量与效率,使资格体系更加契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自2010年以来,英国政府对16岁后教育阶段、3级及以下等级的资格认证项目进行改革。一方面,英国政府通过简化资格证书种类与数量来达到提优效果,此项举措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实施;另一方面,英国政府通过提高资格审批标准,对资格体系进行整体优化,这是改革的第三阶段。第一阶段已于2022年8月完成,目前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渡期。
在第一阶段,英国政府对报名人数少、与优质资格证书重叠或不利于学生成长的项目进行筛选与淘汰,仅保留部分高质量、目标明确的资格认证,以确保资格体系的高效性和针对性,在此阶段大约有5500个三级、二级及以下资格认证失去资金支持。在第二阶段,英国政府针对与T-Level重叠的三级资格认证并取消其资金支持[19]。目前,英格兰有200多个提供T-Level的机构,这些课程能为学生提供对行业的全面理解以及在特定职业中工作所需的技能。在第三阶段,英国政府拟通过建立新的资格审批标准,进一步提升被资助的资格认证质量。具体而言,英国政府将引入针对三级及以下技术和非技术资格的资金审批标准,以提高整体资格认证质量。首先,从2025年起,三级资格将被批准为技术类或替代学术类资格认证(Alter-nativeAcademicQualifications,AAQ),一些战略性重要科目将获得资助批准,特别是在A-Level和T-Level未能涵盖的领域,如STEM领域以及能够支持学生进人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科目。其次,在此阶段,英国学徒和技术教育研究所将负责批准新的和修订后的三级和二级技术资格认证项目,并设定具体的标准,促使新的资格能够与雇主需求联系得更加紧密。英国教育部则需要根据质量和进阶标准对非技术资格、一级资格及入门资格进行审批。最后,这两类资格认证项目都需要符合英国资格与考试管理办公室设定的规定。最终通过审批标准的资格认证项目有效期将从一年延长至三年,保障继续教育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由此可见,资格认证体系的简化主要以资金为抓手,以取消低质量资格证书为起点,继而调整与现有完备体系有所重复的资格认证项目,最终通过制定综合审批标准实现资格认证体系的整合。
(三)建设优质融通课程体系,加强教育供给侧与市场需求侧衔接
课程结构改革是普职融通制度形成的关键[20]。融通课程建设是英国深化高中普职融通制度的关键方向。为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英国政府力图建立一个连通知识与技能、个人和雇主、现在和未来的人才培养与输送通道,强化教育体系的人力资源供给与劳动市场需求之间的联系。
具体而言,ABS的教学内容包括主修、辅修以及EEP课程三部分。其中EEP课程包括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课程、丰富性课程①、教师对学生的生活辅导与心理辅导课程。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职业目标,ABS提供不同时长和重点的课程设置。一是标准课程,适用于大多数L3阶段的学生,涵盖学术和技术科目,包括3门主修课程与2门辅修课程,总学时1475小时。二是高级课程,适用于希望深入学习学术或技术领域的学生,包括3门主修课程与3门辅修课程,总学时1625小时。三是高级职业课程,适用于希望为L3阶段技术职业做准备的学生,包含2门主修课程、辅修数学和英语课程以及行业实习,总学时1725小时。在主修课程部分,学生必须选择1门核心职业科目(Major:CoreOccupationalSubject)作为学习主线,并同时选择1门双重职业专长科目(DoubleOccupa-tionalSpecialism),以深化两个职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由此可见,ABS主要通过增加教学时长、强化基础知识与技能、拓宽科自选择范围的方式来改革课程,将学术与技术教育整合到各类课程中。首先,延长教学时长,确保学生在理论深化与实践参与中均能获得充分的学习机会。尤其对于弱势群体学生而言,额外的教学时间有助于其获得更优质的教学指导,最大化学习收益。其次,所有学生在18岁之前必须学习数学和英语,并且至少达到初级水平,以掌握适应全球化竞争与未来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必备技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研究发现,英格兰30岁成年人中,算术能力较弱者的失业率是其他人群的两倍以上[21]。最后,拓宽科目选择范围,增加教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ABS通过增加可选科目数量,并设置"主修"和"辅修"课程,赋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为学生未来接受高等教育、技术培训、学徒制学习或就业提供更广阔的职业选择空间。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yzx20250511.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