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培养高中生词汇学习策略的课例研究

作者: 刘丽 付永庆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高中生词汇学习策略的课例研究0

一、词汇学习策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词汇学习不是单纯的词语记忆,也不是独立的词语操练,而是结合具体主题、在特定语境下开展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课标》也建议学生在词汇学习中根据词性、词语的习惯搭配和主题内容,构建不同词汇的语义网,积累词块,扩大词汇量,并在大量的语言学习活动中,强化语感,从而迁移词语运用能力,最终真正内化这些单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

词汇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用来帮助他们理解、学习或记忆词汇的特殊思想或行为(O’Malley & Chamot, 1990)。程晓堂和郑敏(2002)认为在词汇的选择、学习、巩固等方面讲究策略肯定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文秋芳(1996)指出词汇学习策略可以进一步被分为区分消极词汇与积极词汇、猜测词义、查字典、利用上下文、利用构词法、词汇分类等。程晓堂和郑敏(2002)也提出了在语境中学单词、利用联想学习、通过分类学习等方法。

影响学生词汇学习的因素之一是教师教学词汇的方式(Nation,2004)。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利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策略,培养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提高词汇学习效果。

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呈现多样性,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给教师在精准判断学生词汇学习问题方面带来了巨大挑战。首先,教师缺乏直接观察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有效手段。如果学生未主动向教师分享或展示其学习策略,教师难以全面了解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做法,从而无法准确定位问题。其次,学生个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每位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学习习惯和偏好,这导致他们在词汇学习策略选择上的多样性,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教师的判断难度。最后,词汇学习策略本身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学生可能会混合使用多种策略或频繁更换策略,这使得教师难以准确评估哪种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更为显著。上述因素共同构成了教师在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诊断与指导方面的主要难点。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打破英语课堂教学的既有模式,在遵循英语学科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变革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结构,选择适切的信息技术,创建“以学为中心”的智慧课堂,从“学”与“教”两个视角来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最大化交融,实现教学创新,从而促进“人”的发展(张运桥,2023)。信息技术可以为英语课堂创建个性化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丰富教学资源,还能让学生在互动、沉浸、智能化的环境中培养词汇学习策略。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词汇学习能力的基本步骤

阶段性的学生自评与教学测评能够有效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标。笔者所在学校各年级学生在学期初和学期中两个阶段都会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和外研社共同开发的在线英语诊断学习系统优诊学(基教版)(以下简称“优诊学”)针对词汇学习微技能的诊断测评。通过测评报告,教师能够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词汇学习情况,精准识别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设计后续的词汇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诊断报告对学生词汇学习微技能的详细分析不仅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还能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词汇学习策略,帮助他们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并提供改进方向。

余苏丹和赵杰(2023)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发挥突出作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词汇学习中有多种应用方式,例如:1. 互动式学习体验,即学习者可以通过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实时互动,在对话中练习新词汇的使用,并获得即时反馈和纠正,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2. 语境化学习体验,即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考虑词汇的语境使用,为学习者提供不同情境下的词汇应用示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词汇的用法和含义,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有效性;3. 动态学习路径调整,即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学习者的进度和反馈,动态调整学习计划和难度,确保学习内容既具挑战性又不会过于困难,从而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学习。

基于以上应用方式,笔者所在学校也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特点设计了提升学生词汇学习能力的教学步骤,具体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教师在课前针对学生的词汇学习水平进行精准分析。优诊学能帮助教师定期诊断和评价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优势与不足,为教师和学生下一步的教与学提供反馈和建议。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课堂上,教师会播放与主题词汇学习相关的微课,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微课中,教师不仅呈现与课程主题词汇相关的背景知识,还设计适合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内容。微课采用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呈现话题相关词汇的含义、用法和应用语境。这种多模态的呈现方式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帮助他们在真实语境中掌握词汇的实际应用。信息时代背景下,电子词典的优势逐渐显露。目前,大多数电子词典都收录了《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朗文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等权威辞书和英语词汇学习参考书。学生在查词时,电子词典能迅速、全面地呈现词义及用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使用词典,进行单词查询、例句学习和辨析词汇等学习活动,此外,教师也可结合话题词汇,指导学生利用电子词典扩充词义、联动记忆,养成使用学习工具进行词汇学习的好习惯。

最后,学生通常会利用在线AI写作修改软件对作文初稿进行优化。在初稿中,学生常常出现词汇使用不准确、语言形式单一等问题。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逐步掌握了根据AI写作软件提供的写作建议修改作文的方法。AI写作软件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不仅能帮助学生扩展话题相关词汇,还能有效提升语言使用的准确性,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课例实践

接下来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三册Unit 1 Using Language板块为例,展示在课堂中如何开展聚焦词汇学习策略培养的教学实践。该课例是一节读写课,笔者将重点介绍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的词汇学习策略培养过程,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实施,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并促进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1.教学内容介绍

该单元的话题为“艺术”,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语境,主题群为“文学、艺术与体育”。阅读文本是一篇关于中国古代艺术藏品展览信息的推介文章,属于应用文体。文章内容涵盖了展览的基本信息,例如展览主题、展览目的、展览开放时间等,同时还详细介绍了展览中最值得关注的展品。通过阅读文本,学生可以学习如何使用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介绍艺术展信息。

2.教学目标

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1)获取梳理并总结艺术展公告的结构;

(2)总结并阐释介绍艺术展信息和艺术展品的语言特点;

(3)介绍艺术展中比较有特色或最具代表性的一件展品。

3.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实验班的学生。这些学生整体学习态度认真,踏实勤奋,对英语学习充满热情。经过高一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并形成了初步的学习策略。在英语写作中,能够使用话题词汇、短语和句型完成写作任务。然而,针对本单元内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需求呈现以下两个特点:①话题方面,大多数学生兴趣广泛,视野开阔,对艺术这一话题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他们对艺术发展史以及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了解较少,相关背景知识相对薄弱。这种知识缺口可能会影响学生在写作中对艺术相关内容的表达。②语言知识方面,学生在日常英语活动中使用艺术相关词汇的频率较低,因此艺术领域的专业词汇成为他们写作中的主要难点。此外,本单元写作任务是一篇展览介绍推介文,其中涉及展览信息的表达句型较为特殊。由于学生对这类句型知识的储备不足,可能会在写作时遇到语言表达上的困难。

4.教学步骤

(1)课前基于诊断测评精准分析词汇学习中的问题

学生在课前完成了优诊学针对写作模块现有水平和词汇量的诊断测试(见图1)。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平均词汇量已达到高二年级词汇量要求。然而,写作能力测评结果显示,学生在写作中仅能使用基础词汇进行简单的观点表达,一半以上的学生在写作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基于优诊学提供的反馈和建议,笔者通过教学观察和学生访谈进一步发现,学生在词汇学习中普遍缺乏对词汇学用结合的能力,词汇背诵与实际应用存在明显脱节。这一问题亟需通过教学策略的优化和实践活动的设计来加以解决,以促进学生词汇学习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协调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高中生词汇学习策略的课例研究1
图1. 优诊学对学生写作模块现有水平和词汇量的诊断结果

(2)课中通过文本学习总结并练习话题词汇的准确使用

基于测评结果,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适当补充学习素材,并利用白板互动功能构建词汇语义网等方式,为提升学生词汇学习能力提供重要保证。

① 针对单元话题设计微课,精准补充学习内容

本单元的整合内容输出任务是撰写一篇艺术展公告。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利用白板的微课制作功能设计了介绍国内外著名艺术展的视频微课。通过微课,学生能够从多角度、立体化地了解艺术展相关信息,积累话题词汇,形成结构化知识,为后续的写作打下基础。

[教学片段1 ]

课堂伊始,教师邀请学生自由谈论自己曾参加过的艺术展或喜爱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艺术体验,回顾与主题相关的词汇。随后,教师介绍本节课的输出任务:撰写一篇艺术展公告。接着,教师提出问题:“What information can you find in this announcement?”引导学生讨论艺术展公告通常包含的内容。通过讨论,学生进一步总结分析艺术展公告的结构和内容,在交流和分享中梳理本单元重点学习的介绍艺术作品的句型和词汇知识。此过程不仅激活了学生的背景知识,也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笔者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学生能够谈论自己参观艺术展的感受,但在介绍艺术展的基本信息时句型使用不够准确、丰富。在认识到已知内容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后,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阅读和学习欲望,从而显著提升了阅读的目的性和积极性。

② 利用多功能授课白板的互动功能构建词汇语义网

《课标》对高中学生词汇学习的要求是能够根据不同主题,梳理词语,并用于理解和表达相关的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课堂中结合白板的互动功能帮助学生构建词汇语义网。

[教学片段2 ]

学生阅读艺术展公告并检验之前的预测。在梳理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艺术展推介文章会在开头和结尾介绍艺术展的相关信息,如展览时间、主题、预约方式和注意事项等,并在主体部分详细介绍珍贵的艺术展品。

教师利用白板的屏幕批注功能,在课文图片上实时展示课堂讨论结果,并通过直观的方式呈现文章结构。这种课堂生成的展示方式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显著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活动1:构建介绍艺术展基本信息的词汇语义网

首先,学生阅读文中介绍艺术展基本信息的内容 (Para. 1和Para. 5—9)。在学生自主梳理完介绍艺术展基本信息的词块和句型之后,教师提问:“How is the basic information introduced?”随后邀请一位学生在白板上标注出艺术展基本信息的短语和句型(见图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