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分级群文阅读在初中英语复习课中的教学实践

作者: 赵洪双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了语境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因此,英语课程应该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程晓堂,2018)。然而,初中阶段复习课教学内容繁多,往往以知识叠加复现为主,存在内容重复、形式单一的问题,学生兴趣较难维持,同时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不足,未能真正发挥复习课应有的教学价值。

英语分级群文阅读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或议题,基于不同的语篇选择一组文章进行阅读教学,开展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李兴勇,2019)。鉴于此,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分级群文阅读教学应以具体的主题语境或议题为中心,主题意义为统领,借助契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语篇组合,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主题意义的活动,在师生共同构建与达成共识的过程中实现主题理解的深化。初中英语话题复习课旨在围绕话题,组合教材语篇,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初中阶段主题语言知识,同时实现对主题意义的深入探究,这二者教学理念不谋而合。由此可见,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分级群文阅读有助于解决复习课“重知识、轻育人”的困境,从而真正发挥复习课“巩固与提升”的作用。本文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结合课例,探索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分级群文阅读在初中英语话题复习课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路径。

二、当前初中英语复习课的挑战与对策

初中英语复习课,尤其是话题复习课,通常以教材语篇的整合为核心展开教学。然而,传统复习课教学模式往往以知识点的罗列与记忆为主,缺乏趣味性;教学内容呈现碎片化特征,缺乏结构化;教师缺乏对教材语篇的有效筛选与整合能力,主要以信息梳理与累积为主,学生难以进入深度学习阶段,从而限制了主题意义探究的深度(胡飘飘,2024;刘铃垚,2024;文俊,2024)。

基于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尝试在初中英语复习课教学中开展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分级群文阅读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以主题意义为统领,通常精选三篇及以上具有内在关联的语篇,通过横向拓宽话题内容的广度和纵向推进话题深度的思路设计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活动。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从多元视角理解话题,还能通过师生集体建构达成共识,促进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建构主题意义,同时有效提升语言学习与运用的成效(吴潇潇,2022;林明霞,2024)。为此,笔者尝试对教材中具有内在关联的语篇进行组合,在初中英语复习课中开展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分级群文阅读教学实践。通过这一教学模式,旨在探索如何更好地解决传统复习课教学中的问题,为初中英语复习课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实践路径。

三、分级群文阅读在初中英语复习课中的实施路径

1. 围绕主题,组合教材关联语篇

《新课标》指出,语篇承载表达主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体素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笔者认为,语篇的筛选与组合与主题意义探究的深度以及学生语言学习效度的高低有着直接关联。教师在整理群文素材时,应注意结合课内外知识,可以按教材顺序挖掘,也可以按主题语境归类,梳理相同或不同教材模块同话题的课内外群文素材(林才回,2019)。在此基础上,笔者归纳了初中英语话题复习课语篇组合的整体思路:课内,在主题语境统领下以教材语篇为主,师生共探话题所承载的主题意义;课外,以其他教材相关联语篇或课外阅读素材为补充,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开展的话题复习学习。

李东旭等(2023)指出,教材内容整合包括“归类—分析—定篇—定序”四个步骤。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话题复习课教材语篇整合思路,即“归类—构建”。首先,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主要阅读语篇依据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主题范畴进行归类。其次,教师选择组合内在关联强的多个语篇,构建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关系图。在构建主题内容关系图时,应同时关注主题内容的横向延伸与主题意义的纵向深化。依据此思路,笔者选取并组合了人教版初中《英语》(Go For It!)(2013年版)教材的三篇文章,具体见表1。

表1. 主题范畴下的语篇选择与组合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分级群文阅读在初中英语复习课中的教学实践0

由表1可知,本课例选取的三个语篇均与“Teenage Troubles”这一话题相关,语篇1为一则小故事,主要讲述了青少年Laura丢失钱包后,感到不安与恐惧,在产生这样的烦恼时,Laura最终选择勇敢告知父母,从而解决自己的问题。语篇2是以对话为主的小故事,讲述了青少年Nancy因家务与母亲发生冲突,Nancy在选择勇于承担家务责任后,成功化解了与母亲的矛盾。语篇3是两封信件,主人公Sad and thirteen通过写信讲述了自己与家人存在关系不融洽的问题,Robert Hunt 回信建议Sad and thirteen学会换位思考,通过主动分担家务并积极与家人沟通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笔者整合教材学习内容,从“Teenage Troubles”这一角度切入主题,开展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分级群文话题复习课,集中学习与话题相关的主题词汇及主要句型,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活中的烦恼,实现学科育人目的。

三个语篇内容丰富,视角多元,分别对青少年因情绪、家务和家庭关系产生的烦恼展开讨论,笔者基于此构建了主题关系图(见图1)。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分级群文阅读在初中英语复习课中的教学实践1
图1. 主题内容关系图

由图1可见,群文阅读组合了来自教材上同一主题范畴下的三个语篇,拓展了学生对“Teenage Troubles”这一话题认识的广度,呈现了青少年日常生活中三种常见烦恼与问题,展现了多元的问题视角,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生活中出现烦恼是正常现象。通过梳理文本信息,探讨青少年在面对生活中不同问题或烦恼时的应对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主人公们解决问题时呈现出的不同品质,层层推进学生对“生活中的烦恼”这一话题的思考,促使学生辩证看待生活中的烦恼,从而认识到烦恼本身亦是成长的契机,深化对主题意义的理解。由此可见,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群文组合既能横向延伸主题内容,又能纵深推进主题意义探究的深度,与初中英语话题复习课的学习目标高度契合。

2. 聚焦主题,确定学习目标

话题复习课的课堂设计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与理解、比较与分析、表达与交流等过程中构建该话题的主题词汇语义网,深入挖掘主题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拓宽对该话题的横向视野,还能深入探讨话题内涵,从而实现思维品质的发展。同时,话题复习课以主题意义探究为核心,将知识学习与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切实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笔者拟定以下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梳理出三个语篇中基础信息:青少年所遇到的问题、办法或建议和故事结果;

(2)学生能够分析与总结三个语篇中青少年在遇到生活问题或烦恼时,他们的解决办法或者所获得的建议展现了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并给出细节支撑信息;

(3)在梳理信息的基础上,学生能识别主题词汇,绘建主题词汇语义网,实现知识结构化,并建构本节课主题意义,即青少年该如何看待生活中的烦恼;

(4)将学习内容与自身生活相联系,引导其思考在面对将来生活中的烦恼时,应持有的心态及可行的解决办法。

3. 探究主题意义,设计学习活动

于泽元等(2022)提出指向深度学习的群文阅读教学路径为:深处问题情境的“结构化”,自发主动探究的“结构化”,所建构意义的“结构化”,并指出该教学路径内核为“结构化”。笔者受此启发,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提出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分级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应具有层次性、逻辑性及结构化特点,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层层递进,逻辑关联以及结构清晰。

本次课例的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所选语篇均为学生已学习过的内容,因此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熟悉度较高。基于这一特点,笔者设置了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并设计了三个相互关联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在设计上注重递进性,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要求逐步提升,同时以结构化呈现知识为主要特点,帮助学生在复习中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运用。

Activity 1:获取与梳理语篇的主要信息

教师让学生梳理三个语篇的主要问题,并填写语篇信息梳理表(见表2),让学生复习语境关联的内容。通过对基础信息的梳理,学生多视角认识到青少年生活中的烦恼,引导学生认识到“有烦恼是生活中正常的现象”。面对问题,是知难而退还是寻找办法?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语篇内容——青少年如何解决生活中的烦恼。

表2. 语篇信息梳理(表中内容为填写示例)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分级群文阅读在初中英语复习课中的教学实践2

Activity 2:比较与分析,合作探究主题意义

教师在Activity 1的基础上提问学生三组问题,“How did Laura and Nancy deal with their troubles? What advice did Sad and thirteen get?” “What are the results of Laura’s and Nancy’s stories? Why did they do so? And give supporting details.”  “Should Sad and thirteen follow Mr. Hunt’s advice? Why or why not? What will be the possible result of Sad and thirteen if he follows Mr. Hunt’s advice? Can you give him other advice?”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三位青少年解决生活中烦恼的办法或建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根据主人公的结局,分析他们所具备的品质,并给出具体的支撑细节。该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不唯一,学生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理解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该活动与Activity 1密切相连,能有效训练学生的高阶思维。同时,教师通过板书将语篇内容结构化,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各个语篇之间的关联性。

Activity 3:归纳与运用,建构主题意义

该活动下需要学生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Task 1: Draw a vocabulary map about the topic.

Task 2: Thinking: Is it good or bad for teenagers to get into troubles in life? And why?

Task 3: When you get into troubles in future life,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yourself or what will you do?

Activity 3基于文本但又超越文本,在Activity 2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生活,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其中,Task 1旨在引导学生绘制本节课的主题词汇语义图,提炼主题词汇和固定表达方式,如get on with、offer help to family等,引导学生以结构性视角复习回顾本堂课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复习主题词汇,积累词块,使学生在日后听说读写看中能更熟练地在语篇中识别,同时引导学生建构主题意义,并借此构建个性化的主题意义结构框架。Task 2让学生思考“青少年生活中的烦恼是好事还是坏事?”,进一步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辩证看待生活中烦恼这一正常现象,认识到解决生活中的烦恼于青少年而言是在历经成长,遇到问题不应该知难而退,应该积极迎难而上,主动解决。Task 3是联系自我生活实际,结合本堂课所学思考将来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该如何看待、如何解决,深化本堂课所探究的主题意义。本活动引领话题的主题意义从文本走向生活,引导学生反思过去并运用所学塑造更好的未来生活,将话题复习带进了生活实践与运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