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公共卫生教育 为下一代筑牢健康防线
作者: 马晓芳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各种公共卫生问题层出不穷,如传染病的肆虐、环境污染的加剧、不良生活方式的普遍存在等,都在时刻威胁着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因此,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公共卫生教育,为下一代精心筑牢健康防线,已然成为全社会的重大课题。
公共卫生教育的内涵与重要性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通过公共卫生教育,能够引导青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深刻认识到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良好卫生习惯等对于健康的基础性作用,帮助其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预防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奠定健康坚实基础。例如,教育孩子们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学会合理搭配饮食,减少对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品的过度摄入;鼓励其每天坚持适量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提升疾病预防意识与能力
让青少年儿童充分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以及早期症状等知识,培养疾病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面对诸如流感、手足口病、新冠感染等传染病时,能够自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勤洗手、正确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减少感染风险。同时,公共卫生教育还能够提高青少年儿童对疫苗接种重要性的认识,积极主动地配合预防接种工作,构建起群体免疫屏障,保护自身及他人的健康。
增强环境保护责任感
让青少年儿童深刻认识到人类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了解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激发其参与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教育引导,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等环保行动。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公共卫生教育涵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能够帮助青少年儿童正确认识和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引导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有效沟通与合作,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公共卫生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公共卫生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在学校教育中,公共卫生教育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课程体系,相关内容往往分散在生物、体育、健康教育等课程中,且教学课时不足,教学内容不够系统深入。教材编写也存在更新不及时、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难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需求。此外,部分学校缺乏专业的公共卫生教育师资队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家庭重视程度不足
许多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业成绩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他们公共卫生知识和健康习惯的培养。家庭健康教育氛围不够浓厚,家长自身缺乏公共卫生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难以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社会支持力度不够
社会各界对公共卫生教育的协同参与度不高,缺乏完善的公共卫生教育宣传网络和平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公共卫生教育宣传方面的资源整合与利用不足,宣传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难以吸引青少年儿童的关注和兴趣。此外,社区在公共卫生教育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和活动相对匮乏,难以满足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对公共卫生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实践教育环节薄弱
公共卫生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目前实践教育环节相对薄弱,学校和社会为学生提供的公共卫生实践活动机会较少。如卫生调查、疾病防控宣传、社区健康服务等实践活动开展不足,导致学生缺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机会,难以深刻理解和掌握公共卫生知识与技能,影响教育实效性。
加强公共卫生教育的策略与措施
完善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1)构建独立完整的课程体系:教育部门应组织专家学者,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编写一套系统、科学、实用的公共卫生教育教材,将其纳入学校教育的必修课程体系,确保各学段教学内容的衔接与递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公共卫生教育师资的培养力度,通过开展专业培训、学术交流、教学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的公共卫生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鼓励学校引进具有公共卫生专业背景的教师或聘请相关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师资力量。
(3)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家庭重视程度,营造良好家庭健康教育氛围
(1)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等形式,向家长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和健康育儿理念,提高家长对公共卫生教育的重视程度。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健康习惯,将公共卫生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2)发挥家长示范作用:家长应以身作则,自觉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自觉养成勤洗手、规律作息、坚持锻炼、文明用餐等习惯,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观念
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公共卫生教育合力
(1)加强媒体宣传与合作: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整合各类媒体资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共卫生教育宣传网络。加强媒体与教育部门、卫生健康部门等的合作,共同策划开展公共卫生教育宣传活动,形成宣传合力。
(2)发挥社区教育功能:社区应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公共卫生教育活动,如举办健康讲座、义诊咨询、卫生知识竞赛、健康主题展览等,丰富居民的公共卫生知识,增强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社区还应积极组织志愿者开展公共卫生宣传和服务活动,鼓励青少年儿童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在实践中增强公共卫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促进社会机构参与: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卫生教育工作。医疗机构可组织专业医护人员深入学校、疾病防治宣传等活动;科研机构可开展公共卫生相关科研项目,为公共卫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社会组织可通过开展公益项目、志愿服务等形式,为青少年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卫生教育活动和实践机会。
加强实践教育环节,提升学生公共卫生实践能力
(1)丰富学校实践活动: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公共卫生实践活动,如校园环境卫生监测与整治、传染病防控宣传周活动、食品安全宣传与监督等。鼓励学生成立公共卫生社团或兴趣小组,自主开展健康调查、健康知识普及、社区服务等活动,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拓展社会实践平台:加强学校与社区、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的合作,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公共卫生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等单位进行参观学习、实习实训,让其亲身体验公共卫生工作的实际流程和重要性,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