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护理结合母乳喂养链式管理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效能的影响
作者: 吴怀瑾
摘要:目的 探讨柔性护理结合母乳喂养链式管理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柔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柔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柔性护理结合母乳喂养链式管理,比较两组初产妇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BSES-SF)评分、产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泌乳始动时间、母乳喂养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柔性组干预后CD-RISC评分、BSES-S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柔性组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柔性组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产后1、4周母乳喂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柔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柔性护理结合母乳喂养链式管理有利于提高初产妇心理弹性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降低产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缩短泌乳始动时间、提高母乳喂养率及满意度。
关键词:初产妇;柔性护理;母乳喂养链式管理;自我效能;母乳喂养率
初产妇无生产经验,面对身份角色转换时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加上围产期疼痛反应,可加重其身心痛苦,导致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降低[1~2]。常规产后护理模式虽然能够完善产后康复、饮食等基础性干预,但是缺乏对产妇心理状态的关注,未能帮助产妇强化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理解,难以充分调动其母乳喂养积极性[3]。母乳喂养链式管理指的是建立院内与院外链式管理服务,确保产妇在院内、院外均获得连续性、高效的母乳喂养指导,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4]。柔性护理为一种人性化干预模式,根据初产妇特殊心理状况提供相应情感支持,改善其心理状态,从而尽早适应身份角色转变[5]。本研究旨在探讨柔性护理结合母乳喂养链式管理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效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柔性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初次分娩;足月、单胎妊娠;临床资料完整;凝血机制正常;认知无异常,能够正常沟通。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病变;合并循环或免疫机制疾病;伴有急性传染病;伴有恶性肿瘤;妊娠期高血压或糖尿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
建立档案,向初产妇发放产后健康宣传手册,进行口头宣教,为其提供产后护理,给予高蛋白、清淡饮食指导。告知初产妇母婴喂养的重要性,指导正确喂养方式。给予初产妇心理疏导,嘱其进行产后康复锻炼。持续干预至产后1个月。
1.2.2 柔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柔性护理结合母乳喂养链式管理
(1)组建护理小组:组员均为产科工作年限>5年的护士,组长为专科主管护师,共同学习母乳喂养链式管理与柔性护理的知识,拟定护理计划。
(2)柔性护理:第一,情绪调节。强化沟通交流,采用亲切称呼与产妇交流,拉近护患距离,鼓励产妇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予以针对性疏导,指导其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情绪。第二,环境护理。布置温馨的产后病房,根据初产妇喜好适时调整病房内物品摆放,在病房内播放舒缓音乐,及时更换被褥,每日定期通风透气,维持病房内温湿度适宜。第三,心理激励。当初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时,多给予鼓励与肯定,提高其自信心。
(3)母乳喂养链式管理:护士结合初产妇实际情况制定母乳喂养链式管理计划。对初产妇进行“一对一”母乳喂养指导,播放视频或PPT,帮助初产妇理解母乳喂养相关知识;详细介绍喂养技巧,使其通过正确姿势进行喂养;指导初产妇进行乳房按摩,告知正确的挤奶手法。出院后,护士添加初产妇微信,每周推送3~4次母乳喂养知识宣教视频;每周通过电话沟通1次,询问母乳喂养情况,纠正其中存在的错误行为;适时给予心理疏导,嘱其坚持母乳喂养。持续干预至产后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产妇心理状态: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6]评估包括力量性(8个条目)、乐观性(4个条目)和坚韧性(13个条目)3个维度,评分越高表明心理弹性越优。(2)比较两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BSES-SF)[7]评分,包括内心活动(5项条目)与母乳喂养技能(9项条目),评分越高表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越高。(3)比较两组泌乳始动时间与产后母乳喂养情况。(4)比较两组产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乳房炎症、乳房胀痛等。(5)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利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8]评估,>85分为满意,70~85分为基本满意,<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心理弹性评分比较
柔性组干预后CD-RISC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BSES-SF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柔性组干预后BSES-SF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两组产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柔性组出现1例乳房炎、2例乳房胀痛,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3/40);对照组出现4例乳房炎、7例乳房胀痛,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0%。柔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541,P=0.019)。
2.4 两组泌乳始动时间及母乳喂率比较
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产后1、4周母乳喂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两组满意度比较
柔性组初产妇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增强,产妇对产后服务的要求逐渐提升。常规产后护理以基础性操作为主,难以有效满足产妇护理需求。
本研究结果显示,柔性组干预后CD-RISC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母乳喂养链式管理结合柔性护理可提高初产妇心理弹性。分析原因,该模式关注初产妇情绪状态,强化沟通交流,采用亲切称呼拉近护患距离,使其感受到温暖;指导产妇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放松身心,缓解心理压力,从而提高心理弹性。本研究中,干预后柔性组BSES-SF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母乳喂养链式管理结合柔性护理可改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究其原因,护士“一对一”指导初产妇进行母乳喂养,适时给予鼓励与肯定,以视频的方式使其加深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理解,利于提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8]。
此外,柔性组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柔性组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产后1、4周母乳喂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柔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母乳喂养链式管理结合柔性护理可促进产后泌乳,降低产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产妇满意度。因为柔性护理秉承“以人为本”理念,强化对初产妇心理需求的关注,指导初产妇进行乳房按摩,使其掌握正确的乳房护理方法,刺激泌乳,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发生。该护理模式可延续至院外,为初产妇提供连续性母乳喂养宣教,从而改善其自身行为,缓解产后负性情绪,避免因情绪波动导致循环异常,具有多维度、人性化等优势。
综上所述,柔性护理结合母乳喂养链式管理有利于提高初产妇心理弹性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降低产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缩短泌乳始动时间、提高母乳喂养率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明娣,谭琴.互联网+配偶参与式延续性护理对初产妇产后角色转换及哺乳效果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25):86-88,96.
[2]黄清,胡婷婷.产后康复治疗仪配合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剖宫产术后产妇乳汁分泌乳房胀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25):4-7.
[3]胡昌娥,赵永丽.柔性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不良情绪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7):138-141.
[4]钟娜,胡琼燕,梁旭霞,等.医院-社区母乳喂养链式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 2022,57(14):1669-1675.
[5]李琴,李三妹,施秀.柔性护理在初次妊娠孕产妇干预中对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 2022,51(4):215-217.
[6]郑文惠.柔性护理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中的应用及对新生儿出生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2,51(5):316-319.
[7]周文敏,徐平,章倩敏.互动式管理模式对初产妇自我效能、产后恢复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9):106-108.
[8]郑雨阳,王新侠.柔性护理在产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泌乳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1,27(3):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