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骨伤熥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继发根性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
作者: 樊树坤
摘要: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骨伤熥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LDH)继发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90例LDH继发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接受针灸治疗,观察组接受针灸联合骨伤熥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程度[改良罗兰-莫里斯残疾问卷(RMDQ)]及炎症相关指标[血清P物质(SP)、神经肽Y(NPY)、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RM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P、NPY、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联合骨伤熥药治疗LDH继发根性坐骨神经痛可提高疗效,降低致痛因子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根性坐骨神经痛;针灸;骨伤熥药;腰椎功能
根性坐骨神经痛是常见综合征,主要由腰椎间盘突出(LDH)导致,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疼痛感,导致其躯体活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目前,西医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包括康复训练指导、营养神经治疗、抗炎治疗等,但西药不良反应较多,且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停药后易复发。中医药治疗LDH导致的坐骨神经痛具有一定优势,常见治疗方法有针灸、中药敷贴等,均具有一定的价值[1~2]。针灸将毫针与艾灸疗法相结合,可发挥行气活血、温经通络、散寒除湿等功效。骨伤熥药是宫廷正骨热敷药,可发挥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等功效,热敷后可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联合骨伤熥药治疗LDH继发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90例LDH继发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LDH继发根性坐骨神经痛符合《实用神经病学》[3]中的诊断标准,并经X线、CT、MRI或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精神状态、认知功能无异常;能够正常交流;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腰椎肿瘤或结核;其他原因导致的坐骨神经痛;干预期间腰腿部遭受急性外伤;妊娠或哺乳期女性;自行退出研究。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卧床休息;减少重体力劳动;饮食清淡易消化,保持营养均衡;腰椎牵引、拉伸、强化腰背部肌肉等常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布洛芬或塞来昔布缓解疼痛;营养神经,改善神经压迫症状等。
1.2.1 对照组同时给予针灸治疗
取患侧环跳、委中及昆仑穴,肾俞(双侧)、大肠俞 (双侧);气滞血瘀者,加合谷、太冲穴;寒湿痹阻型者,加足三里、丰隆穴。对所取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选择适宜长度的环球牌毫针(0.30 mm×
25 mm至0.30 mm×40 mm)进行针刺,环跳穴刺入2寸,运针至患者出现麻木感,余穴直刺0.8~1.5寸。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留针时,在毫针针柄上插准备好的艾段,规格为(25±3)mm,确保艾条距皮肤2~3 cm,从下端将艾条点燃,燃尽后重新点燃艾条,注意预防烫伤,隔日治疗1次,治疗1个月。
1.2.2 观察组同时给予针灸联合骨伤熥药治疗
药方组成:桑寄生、鸡血藤各30 g,骨碎补、透骨草、伸筋草、牛膝、川断、海桐皮、羌活、独活各20 g,红花、乳香、没药、木瓜各15 g。用50°烧酒100 mL充分搅拌上述中药,随后将其平均放于2个透气中药袋内(规格为25 cm×40 cm),封口。用蒸锅将其蒸热,水开后,文火熏蒸15 min,取出药袋,散热至皮肤可耐受温度,将药袋热敷于患处,2个药袋交替使用,30 min/次,2次/d,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患者各症状均消失,可正常活动,直腿抬高≥80°,为治愈;患者各项症状基本消失,有轻度疼痛感,但活动不受限,直腿抬高60°~80°,为显效;患者症状有所减轻,活动有所限制,为有效;症状无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2)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评估疼痛程度,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采用改良罗兰-莫里斯残疾问卷(RMDQ)[5]评估功能障碍程度,评分越高表示功能障碍程度越重。(3)比较两组炎症相关指标:抽取患者空腹状态静脉血6 mL,检测血清P物质(SP)、神经肽Y(NPY)、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程度比较
两组治疗前VAS、RM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RM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两组炎症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SP、NPY、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P、NPY、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坐骨神经是全身重要的神经之一,控制下肢多处肌肉群,坐骨神经痛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严重者甚至影响正常行走、睡眠质量等,降低生活质量。根性坐骨神经痛主要表现为腰部间断疼痛、酸胀、麻木感,休息后可缓解,活动后加剧并向下肢放射,影响患者日常行为。西医多通过止痛药物、营养神经药物等进行治疗,但目标局限于止痛,无法解决根本原因[6]。
中医学将坐骨神经痛归属于“腰痛、痹证、湿痹”等范畴,外因为风寒湿热侵袭,汗出当风感邪、久居寒湿地等均会导致风寒湿邪入侵,凝滞经络,导致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或长期久坐、久负重物等损伤筋骨,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进而导致疼痛[7]。治疗宜活血祛瘀、通经活络。SP、NPY是致痛因子,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有关,二者会促进其他致炎因子释放,加重疼痛度;IL-6、TNF-α是常见炎性因子,会加剧炎症反应,提高神经敏感性,导致坐骨神经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RM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P、NPY、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针灸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针刺与艾灸联合刺激患处,能够有效调节全身气血运行,发挥除湿驱寒、理气止疼作用,进而缓解疼痛。骨伤熥药由骨碎补、透骨草等中药组成,将其热敷于患处能够发挥热效应,达到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目的。其中,桑寄生可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鸡血藤可舒筋活络、止痛、活血;骨碎补可补肾强骨;透骨草、伸筋草、海桐皮可祛风除湿、散瘀止痛、舒筋活血;牛膝、川断可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羌活可解表散寒;独活、红花、乳香、没药可通痹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通经络、活血止痛之功效。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骨伤熥药治疗LDH继发根性坐骨神经痛可提高疗效,降低致痛因子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参考文献
[1]陆征麟,牛淑芳,韩秋琼,等.黎医药熨疗法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型根性坐骨神经痛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致疼因子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广西医学,2021,43(20):2425-2429.
[2]王红杰,佟云,李论,等.推拿配合寒湿痹痛熥药外用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24,43(5):570-572.
[3]史玉泉,周孝达.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061-2063.
[4]邢涛,赵继荣.PLDD联合杜仲腰痛丸及熥敷合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20,29(2):73-77.
[5]陈凯,魏显招,翟骁,等.简体中文版罗兰-莫里斯残疾问卷评价城乡腰背痛患者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3,5(6):335-340.
[6]张长泉,肖月丽,张群硕,等.中药熥敷与正骨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J].健康之友,2020(23):176.
[7]张长泉,闫瑞芳,卫新燕,等.熥敷中药与正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疼痛的影响[J].科学养生,2021,24(14):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