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神经康复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 后鹏伟

早期神经康复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0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神经康复对重症脑卒中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早期神经康复,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量表(FMA)]、整体舒适度[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整体舒适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神经康复可有效减轻重症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整体舒适度,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神经康复;重症;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重症脑卒中患者通常伴随呕吐、头痛、意识障碍、偏瘫、言语障碍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脑疝,导致脑组织功能丧失,造成突发昏迷、半身或全身肢体功能障碍[1~2]。除此之外,重症脑卒中还会造成急性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3]。早期神经康复介入治疗是指疾病发生后医生根据患者实际状况对其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4]。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神经康复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医院收治的

6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均为重症脑卒中;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均为首次发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存在神经系统其他病变;伴有恶性肿瘤;存在肝、肾、心功能障碍;治疗依从性差;存在免疫或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按照脑卒中相关指南进行对症治疗,积极控制血压、血糖、预防并发症。

1.2.2 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早期神经康复

(1)病情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待其平稳48 h后,由主治医生及康复师对患者状况进行评估,确认患者状况良好后制定相应的神经康复方案,以语言及想象的方式帮助患者树立治疗自信心,提高患者配合度。

(2)肢体功能锻炼: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上肢屈曲,骨盆向后倾斜,进行关节训练,以被动训练为主。病情稳定后,协助患者取坐位,伸展身体躯干并向前倾,抓住扶手后双臂向前伸,头与身体躯干共同前倾,适当抬高臀部与髋部,将身体重心向前移,进行坐位训练。若患者平衡能力达到2级,可在护理人员或家属的陪同下进行步行训练,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上下楼梯锻炼。

(3)记忆力锻炼:以图片、数字记忆等方式锻炼患者记忆力,引导患者记住自身病房号、床位号、训练内容等,提高其对周围事物的接受能力。同时,让患者在众多数字中找出特定数字,提高患者注意力。

(4)日常生活训练: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相关内容对患者进行训练,包括洗漱、进食、洗澡等,引导患者循序渐进地完成相关动作,使其逐渐回归正常生活。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2)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分42分,评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中的下肢功能部分评估肢体运动功能,总分34分,评分越高表示肢体运动功能越强。(3)比较两组整体舒适度:采用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估,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环境及社会4个维度,每个维度均为28分,评分越高表示整体舒适度越高。(4)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如偏瘫、感染、发热、出血、失语症、情绪障碍及认知障碍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两组干预前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肢体运动功能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两组整体舒适度比较

两组干预前整体舒适度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整体舒适度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伴随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其中脑卒中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不仅威胁患者身心健康,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5]。该病可能因个体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损伤,其中以神经功能受损最为常见,患者通常表现为面部麻木、肢体麻木、瘫痪、言语不清、头痛、平衡功能障碍、意识障碍、运动障碍等[6]。随着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升,但部分患者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后遗症,如神经功能障碍。有研究表明,对于该疾病的治疗,越早干预对患者预后效果越好[7]。随着人们对医疗要求的逐渐提升,康复治疗在医疗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早期康复作用日益突出[8]。

早期神经康复通常在患者患病后早期进行康复干预,旨在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疾病对患者的影响[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整体舒适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早期神经康复应用于重症脑卒中患者中具有显著疗效。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可促进神经功能重塑,预防废用性萎缩、改善肢体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快康复进程。早期记忆力锻炼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激活海马区,建立新的记忆存储路径,增强患者自信心;早期日常生活训练可提高患者独立完成日常活动的能力,促进其回归社会,减少依赖心理。

综上所述,早期神经康复可有效减轻重症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整体舒适度,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参考文献

[1]吕昌民,艾霞.早期神经康复介入治疗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5):162-164.

[2]任玉,严永文,崔璨,等.早期神经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3,30(23):40-42.

[3]李仲敏.早期神经康复介入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影响及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6):174-175.

[4]袁国强,赵燕.早期神经康复介入治疗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运用价值评估[J].中外医疗,2024,43(6):66-69.

[5]邬慧,佟艳.早期神经康复介入对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23(22):82-84.

[6]刘民权,司开群,李涵静,等.重症监护室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介入的疗效分析[J].健康之友,2021(3):90.

[7]周立恒,李阿敏,李梦,等.基于护理过程指标的早期运动康复方案在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及神经康复中的应用价值[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7):962-965,970.

[8]王节强.物理疗法配合作业疗法早期干预在脑卒中患者神经康复中的价值评价[J].医药前沿,2021,11(4):53-54.

[9]李伟栋,张瑞,苗东瑞,等.早期神经康复介入治疗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NIHSS评分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31):186-188.

[10]陈海龙.早期神经康复介入治疗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NIHSS评分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20):160-16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