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作者: 罗娟

情志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0

摘要:目的 探讨情志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血糖水平、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 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情志护理可有效减轻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帮助患者稳定血糖,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情志护理;血糖;焦虑;生活质量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异常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典型症状包括频繁口渴、排尿增多、食欲增加以及体重减轻[1]。现阶段尚无确切的治愈方案,临床多通过药物降低血糖[2]。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着紧密关联[3~4]。在实施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如通过饮食调整、运动锻炼等控制血糖。此外,健康教育也能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保证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5]。糖尿病病程长,患者需长期服药,可能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对患者血糖水平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临床还需注重患者心理护理,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对疾病。本研究旨在探讨情志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65~80岁,

平均年龄(68.92±1.21)岁。实验组男24例,女24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68.91±1.2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确诊为糖尿病;充分了解本研究并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认知、语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患有传染病;存在精神病变;存在意识障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1)监测血糖:指导患者如何正确监测血糖并做好记录,为医生个性化调整药物治疗剂量提供依据。

(2)饮食教育:给予患者针对性的饮食健康教育,建议患者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增加豆类食品的摄入,鼓励患者食用全谷物,限制糖分摄入,避免过量饮食,规律用餐时间,根据血糖水平调整饮食结构。

(3)健康宣教:定期举办健康宣教活动,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糖尿病病因、预防策略以及治疗手段。同时,向患者强调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血糖、血压、肝肾功能的重要影响,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此外,根据患者具体用药情况,详细介绍药物使用方法、剂量以及注意事项等。

1.2.2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情志护理

(1)以情胜情:利用某种情感去抵消另一种情感,从而有效缓解或消除不良情绪。针对过度焦虑的患者,护士需经常与其互动,通过轻松幽默的语言、分享有趣的笑话以及播放喜剧节目等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此外,鼓励患者回想过去快乐的时光,有助于减轻患者焦虑感。过度思虑的患者,护士可引导患者有效释放情绪。过度恐惧的患者,可通过展示成功治疗案例、音乐疗法等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使其保持心情舒畅。

(2)转移注意力:主要用于缓解患者情感压力,使身体气机畅通。护士可针对个体性格特征、兴趣偏好等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如钓鱼、聆听音乐、旅行、游泳、种植花卉等,引导患者塑造积极的生活态度,达到提升精神修养的目标。护士也可运用音乐疗法调整患者脾、肺、肝、心脏以及肾脏,利用五种基本音乐元素,即宫、商、角、征、羽实现这一目标。宫音多用于调节脾脏,平衡脾脏功能;其他四种音乐元素也各自对应人体不同器官,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放松,增强机体抵抗力。

(3)答疑解惑:积极与患者沟通,引导患者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使其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应对。护士可以通过分享成功治疗经验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帮助其看到希望,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4)心理暗示:护士可通过言语交流、身体行动以及非言语沟通向患者传递信息,给予其心理暗示,从而有效减轻精神压力,增强健康信念。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评估,总分为100分,≥80分为非常满意,79~60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2)比较两组血糖指标。(3)比较两组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4)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从定期复诊、自我调节、服药管理、适当运动和控制饮食5个维度评估,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高。(5)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健康简明量表(SF-36)评估,每个维度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实验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失衡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脂肪代谢紊乱[6~7]。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患者肾脏、眼睛、血管以及心脏等器官功能,对机体整体健康状况产生负面影响[8]。遵医嘱规律用药、合理健康饮食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控制血糖水平至关重要。很多患者对糖尿病了解不足、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导致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因此,临床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水平。

根据中医学相关理论,糖尿病发病和进展与患者精神状况有着紧密联系。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出现时,患者往往会伴随一定的负性情绪,进一步加重糖尿病病情,降低患者生存质量。情志护理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通过调和情志促进脏腑气血平衡,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护士积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此作为桥梁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减轻或消除患者负性情绪,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相关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保持血糖稳定[9~10]。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情志护理可有效减轻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帮助患者稳定血糖,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芦荣,李英杰,李卓亚,等.中医情志护理对2型糖尿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21,51(5):32-34.

[2]姚晓萌.情志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探究[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3):145-147.

[3]朱兰英,刘汉娇,黄楚真,等.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干预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12):1-3.

[4]陈赟,钟印芹,叶美霞,等.保护动机理论联合辨体施护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妊娠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17):73-77.

[5]韩娜娟.中医情志调护联合健康教育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2):19-20,23.

[6]郝佐文,王志坚.中医健康教育在糖尿病防控中的效果观察[J].光明中医,2019,34(4):635-638.

[7]黄振,刘艳丽.中医护理在社区糖尿病中的发展及应用现状[J].中医药导报,2018,24(21):118-120,126.

[8]邓玮华,郭妍晶.情志护理在改善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1):277-278.

[9]陈秀春.中医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社区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10):108-110.

[10]吴萍,张先庚,王红艳,等.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7):681-68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