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成员互动护理对乡镇卫生院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 施喜芳

家庭成员互动护理对乡镇卫生院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0

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成员互动护理对乡镇卫生院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卫生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家庭成员互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血糖指标、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遵医嘱用药率、合理饮食率、血糖自测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成员互动护理可有效提高糖尿病老年患者遵医率,保障血糖控制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家庭成员互动护理;糖尿病;乡镇卫生院;生活做回来;遵医行为

糖尿病是指一组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征。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多认为主要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病理机制。老年糖尿病患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起病缓慢,发病后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伴有多种并发症,需在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护理干预[1~2]。家庭成员互动护理为一种优质护理模式,积极引导患者及其家属更好地参与糖尿病相关知识学习和讨论,家庭成员还可督促患者配合治疗,减轻负担,从而优化家庭关系,使其得到更为细致的照护[3~4]。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成员互动护理对乡镇卫生院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卫生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符合老年糖尿病诊断标准[5];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处于病情稳定期;存在听力或视力障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向患者常规讲解糖尿病健康知识,积极解答患者疑问,帮助其树立基本的健康认知。在卫生院宣传栏处张贴糖尿病注意事项,方便患者及其家庭成员阅读。指导患者及其家庭成员使用血糖仪的方法,居家定期监测血糖并做好记录,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

1.2.2 观察组给予家庭成员互动护理

(1)综合评估:护理人员需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的家庭护理方案,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患者居家护理过程,并告知家庭成员积极与患者沟通,向其传递正面情绪,多关心患者,增强其获得感,拉近家庭关系,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及时沟通,消除不良情绪。

(2)健康宣教:定期举办卫生院无偿健康讲座,向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内容包括血糖正常值、血糖监测方法、低血糖症状及处理等,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及行为,并将相关内容制作成科普二维码,供患者及家属扫码观看。

(3)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将需要服用的降糖药物进行分类,并详细介绍不同药物的用法用量,告知家庭成员需及时提醒患者用药,保证用药的合理性,避免漏用或重复用药。

(4)随访:护理人员定期以电话、上门等方式进行随访,记录家庭护理效果,鼓励家庭成员多关心患者,并根据其病情变化合理调整护理措施,进行个性化保健与指导。

(5)饮食护理:合理饮食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指导患者遵循少食多餐、低糖低脂肪的饮食原则。鼓励患者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注意饮食均衡,确保饮食健康。

(6)居家护理:积极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家庭成员需做好患者足部清洁,确保足部干燥,避免感染,每日检查足部是否有红肿、破溃等问题,预防糖尿病足发生。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和情感职能4个维度,每个维度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6]。(3)比较两组遵医行为:如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血糖自测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糖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两组遵医行为情况比较

观察组遵医嘱用药率、合理饮食率、血糖自测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老年患者年龄较大,自身免疫力及身体素质较差,听力、视力、认知能力、运动能力等下降,加之肌少症、骨量丢失及平衡能力下降,老年患者更易出现运动损伤、跌倒及骨折[7]。此外,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风险高且对低血糖耐受性差,更容易发生无意识低血糖、夜间低血糖和严重低血糖,出现严重不良后果。因此,临床不仅要积极控制血糖,还需给予护理干预,保证患者按时、按量、正确服药,并能识别和紧急处理低血糖,保障患者生命安全[8~9]。

本研究发现,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家庭成员互动护理可有效保障血糖控制效果。有效的家庭支持对糖尿病病患十分重要,有助于提高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家庭成员互动护理注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通过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护理过程,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的认识;通过相关讲座使其认识到家庭护理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家庭成员主动参与对患者的共同管理[10~11]。此外,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遵医嘱用药率、合理饮食率、血糖自测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家庭成员互动护理可有效提高糖尿病老年患者遵医率和生活质量。家庭成员互动护理注重家庭成员互动,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对患者的居家护理中,协助其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定期随访有利于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恢复情况,从而指导家庭成员合理调整护理措施,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与鼓励,保证其饮食健康、用药安全,及时消除负性情绪,使其积极主动参与血糖管理,保证血糖稳定,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日常生活质量,从而维持更为融洽的家庭氛围[12~14]。

综上所述,家庭成员互动护理可有效提高糖尿病老年患者遵医率,保障血糖控制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姜翠红,李杰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疾病认知误区的质性研究[J].医学信息,2020,33(9):171-174.

[2]唐威,王伟丽,张静,等.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护理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4,38(14):2596-2600.

[3]程艾芳.医联体下家庭医生护理团队在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24,22(15):148-151.

[4]于娜,杨娜娜,吴敏,等.病房-门诊-家庭模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4,30(7):1211-1217.

[5]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2,21(11):1013-1029.

[6]弓雪茹,古建平,朱冬梅.5A护理模式下的家庭心理护理对改善糖尿病患儿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21):53-56.

[7]向霞,祝小丹,马绮文,等."互联网+护理服务"联合家庭病床模式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23,31(2):213-216.

[8]殷召銮,薛守花.时机理论干预联合家庭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行为习惯控制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7):3250-3254.

[9]杜曼,李亚云,曹晨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和血糖水平的影响[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9(8):10-13,17.

[10]范书南,苑记清.患者积极度在糖尿病足患者家庭功能与健康促进自我护理间的中介作用[J].天津护理,2021,29(5):523-529.

[11]谭嬿,陈文丽.基于心理护理的“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8):2832-2835.

[12]赵艳敏,安新荣,刘莉,等.基于病房-门诊-家庭的全程化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8):52-54.

[13]胡庆花,洪爱英.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护理模式在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全科护理,2021,19(21):2909-2911.

[14]计妮娜,王姣.家庭跟进式护理结合积极心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血糖波动及健康行为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8):182-18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