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怎样补充营养
作者: 白钰据统计,我国外科手术后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30%。术后合理补充营养,不仅能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抵抗力,还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那么,术后该如何科学饮食呢?
术后补充营养的重要性
维持正常代谢
任何手术都会对身体造成创伤,引发一系列应激反应。在应激状态下,体内蛋白质、脂肪等分解代谢加快,若不及时补充,机体就会动用自身组织来供能,导致营养不良。因此,提供充足的营养,维持机体代谢平衡,是术后康复的首要任务。
促进伤口愈合
手术切口的愈合修复是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参与。术后若营养跟不上,切口组织缺乏修复材料,愈合就会延迟。严重的营养不良,还可能导致切口裂开、感染,形成难以愈合的慢性伤口。如果营养充足,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加快肉芽组织生长,提高切口张力,愈合速度加快。
预防术后感染
手术和麻醉会暂时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加之切口暴露,细菌易于侵入,感染风险大大升高。这时,若体内营养物质缺乏,免疫功能难以快速恢复,抵抗力低下,感染概率更高。相反,若术后及时补充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锌、铁等免疫营养素,能提高免疫细胞活性,增强细菌的吞噬和清除能力,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术后饮食宜个性化
根据手术部位选食物
不同部位手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情况各异,饮食安排要区别对待。胃肠道手术后,宜选易消化、少纤维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汤、藕粉、烂粥等,待肠道功能恢复后再过渡到软食。口腔手术后,应以清淡、细软、温和的食物为主,避免硬物和酸辣刺激。骨科手术后,应适当增加奶制品、豆制品等含钙食物,补充维生素K、维生素C,促进骨折愈合。
针对基础疾病调整膳食
许多患者合并有慢性基础疾病,术后饮食需兼顾原发病的特点。比如,糖尿病患者手术后应以低糖、低脂、高纤维饮食为主,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血糖波动;慢性肾病患者要限制优质蛋白摄入,以减轻肾脏负担;肝硬化患者应少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适量补充支链氨基酸。总之,慢病患者的术后饮食既要利于康复,又要避免加重原发病,需要医生、营养师量身定制。
遵循耐受性原则
饮食的时间、次数、数量也要把握好度。一般建议术后6 h内禁食,以免刺激肠胃,引起呕吐、腹胀等。进食初期宜少量多餐,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再逐渐增加进食量。进食节奏要由慢到快,由少到多,由流食到软食再到普食,不能操之过急。如果进食后出现腹痛、恶心等不适,要考虑是否肠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术后饮食的“五大支柱”
优质蛋白质
术后组织修复需要大量优质蛋白质,它是细胞再生和免疫功能的关键。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瘦肉、鱼虾、蛋类、奶制品、大豆制品等。一般建议术后蛋白质每日摄入量为1.5~2.0g/kg。同时还要搭配适量的碳水化合物,以促进蛋白质合成利用和创伤修复。
复合糖类
术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需求增加。复合糖类如全谷物、杂豆、薯类等,不仅能提供稳定的能量,还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创伤愈合。相比之下,精制糖类热量高却营养少,不宜多食。水果含糖量高,初期宜少食,待病情稳定后再适量补充。
优质脂肪
优质脂肪能为机体提供高效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还具有抗炎、修复血管等作用,术后摄入量可占总能量的20%~30%。选择时以植物油、坚果、深海鱼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为佳,避免过多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
重要维生素
维生素是手术愈合修复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因子。维生素A能促进上皮组织再生;维生素C参与胶原蛋白合成;维生素E是抗氧化剂,能保护细胞膜免受损伤;维生素K有助凝血,利于伤口止血。新鲜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的最佳来源,术后宜多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制剂。
关键矿物质
矿物质虽然只占体重很小一部分,但在创伤愈合中作用不可忽视。钙、镁等是骨折愈合不可或缺的材料,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锌则参与蛋白质和DNA合成。奶制品、肉类、豆制品、贝类都含丰富矿物质。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矿物质制剂。
术后饮食把握“三多三少”
(1)多选天然食材,少吃加工食品。天然、新鲜的蔬果、五谷、肉蛋奶等营养全面,易于消化吸收,是术后首选食材。相比之下,腌制品、罐头、加工肉制品等含防腐剂、添加剂,盐分高,热量高,营养价值低,宜少食。
(2)多喝白开水,少饮浓茶、咖啡。水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失血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多饮水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促进代谢产物排出。但浓茶、咖啡利尿,反而加重脱水。
(3)多选高纤维食物,少吃低纤维精制品。如粗杂粮、全麦面包等膳食纤维含量高,能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而精白米面、糕点等纤维含量低,易引起消化不良。
个性化营养配餐,满足不同需求
普通手术
三大营养素比例宜为蛋白质15%~20%、脂肪20%~30%、糖类50%~60%。如一日三餐可搭配全麦面包+牛奶,鸡胸肉+土豆泥+蔬菜沙拉,蒸鱼+糙米饭+炒青菜。
口腔手术
以软食、流食为主,如牛奶燕麦粥、鸡蛋羹、烂粥等。待恢复后再改善口感,增加半流质食物,逐步过渡到普食。
胃肠道手术
前期宜清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待胃肠功能恢复后,改为半流质,可食用粥类、面条、蒸蛋等;再逐步过渡到软质、易消化食物。忌生冷、油腻及粗纤维食物。
妇科手术
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适当补充铁剂,预防贫血。月经期间宜食用红糖水、猪肝等补血食材。
术后营养补充需警惕误区
(1)忌食过多,饥一顿饱一顿。术后饮食宜少量多餐,一般每日进食4~6餐。切忌暴饮暴食,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2)禁食过久,营养跟不上。除特殊手术外,大多数手术6 h后即可进少量流质。术后禁食时间过长,不利于胃肠功能恢复,反而延缓康复进程。
(3)进补过频,大鱼大肉伤身。术后适当进补,切忌盲目补品。动物脂肪、油炸食品难消化,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延缓切口愈合。汤汤水水进补,反而营养跟不上。
(4)偏食挑食,营养不均衡。术后饮食要荤素搭配,粗细搭配,杂粮与精米面搭配,以保证营养全面。偏食挑食会造成某些营养素缺乏,影响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