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大发作的临床表现与应急处理

作者: 李华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主要介绍癫痫大发作的临床表现与应急处理方法,以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识程度,减少对患者的危害。

癫痫的定义

癫痫是一种慢性脑部疾病,由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具有反复性和短暂性的发作特点。癫痫的发病机制复杂,常见病因包括大脑皮质发育障碍、脑部肿瘤、头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此外,遗传因素(如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和外部诱因(如闪光刺激、睡眠剥夺、低血糖)也可能引发大脑异常放电,需特别注意避免。

癫痫的流行病学调查

癫痫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以儿童和老年人相对较为常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癫痫的患病率约为 7‰,全国约有 900 万癫痫患者,发病率在 5‰~7‰,每年约有 40 万到60 万人被新确诊为癫痫。癫痫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和社会歧视。近年来,青少年因熬夜或过度使用电子设备诱发癫痫的病例有所增加,需引起重视。

癫痫大发作的临床表现

强直-阵挛发作

强直-阵挛发作是癫痫大发作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癫痫发作的80%。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强直期:患者突然意识丧失,跌倒在地,同时全身骨骼肌持续性收缩,表现为颈部和躯干先屈曲后反张,上肢内收、前旋,下肢先屈曲后猛烈伸直,持续10~20 s后进入阵挛期。

(2)阵挛期:肌肉交替性收缩与松弛,呈一张一弛交替抽动,阵挛频率逐渐变慢,松弛期逐渐延长,可持续30~60 s,甚至更长。最后一次强烈阵挛后,抽搐突然终止,所有肌肉松弛。

(3)发作后期:发作停止后,患者可有短暂的意识模糊,或出现自动症,暴怒、惊恐等情感反应,随后逐渐恢复清醒。

失神发作

失神发作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表现为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发作突然:患者正在进行的正常活动,如说话、行走、进食突然停止,手中物品可能掉落。这种突然发作的特性,使患者在进行一些危险活动时,如过马路、爬楼梯等,容易发生意外。

(2)意识丧失:患者意识完全丧失,无法感知周围发生的事情,也无法做出相应的反应。

(3)短暂发病: 发作时间短暂,通常为数秒至数十秒,很少超过 1 min。虽然发作时间短,但如果频繁发作,也会对患者的学习、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例如,在课堂上频繁失神发作,会导致患者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知识。

(4)恢复迅速:发作结束后,患者立即恢复清醒,继续原来的活动,对发作过程无记忆。 恢复迅速的特点使一些家长或老师可能会忽视孩子的失神发作症状,认为只是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延误诊断和治疗。

其他癫痫发作类型

(1)肌阵挛发作:表现为短暂、快速的肌肉抽动,常见于青少年,可能累及全身或局部肢体。

(2)失张力发作:患者突然失去肌肉张力,导致头部下垂或跌倒,发作时间极短,但易引发外伤。

(3)局灶性发作:发作起源于大脑特定区域,可能伴随肢体麻木、幻觉或异常情绪体验。

了解不同类型有助于精准识别和急救。例如,局灶性发作患者若保持意识,旁人应避免过度干预,仅需确保环境安全即可。

癫痫大发作的应急处理

防止受伤

抽搐发作时,不要强行按压或约束患者的身体,以免造成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可以在患者头部下方垫上柔软的物品,如枕头、毛巾等,以防止头部受伤。移除周围的危险物品,如尖锐物体、热水等,防止患者受伤。注意保护患者的舌头,避免舌咬伤,可以使用压舌板或毛巾等物品。

保持呼吸道通畅

将患者的头部转向一侧,以利于口腔分泌物的流出。 及时清除口腔和鼻腔中的分泌物,以防止窒息。对于呼吸困难或呼吸暂停的患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

记录发作情况

观察并记录患者发作的时间、持续时间、症状表现等,以便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若患者佩戴癫痫监测设备,如脑电图记录仪等,应及时保存相关数据。

呼叫急救

如果患者的发作持续时间超过 5 min,或者出现呼吸困难、心搏骤停等紧急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继续观察患者情况,并按照急救人员的指示进行相应的处理。

癫痫大发作的后续处理

就医诊断

患者在发作后应尽快就医,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脑电图、头颅 CT 或 MRI 等检查,以确定癫痫的类型和病因。

药物治疗

癫痫的治疗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引起癫痫发作或药物不良反应。 还要定期复诊,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和脑电图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管理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诱发癫痫发作的因素,如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睡眠不足、饮酒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等。注意安全,避免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危险活动。患者还应随身携带癫痫急救卡,注明自己的姓名、家属联系方式、疾病诊断等信息,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得到帮助。

社会支持与患者教育

癫痫患者常因疾病污名化而产生焦虑或抑郁,此时家庭和社会支持至关重要。

(1)家属参与患者日常管理,学习基础急救技能,定期参加医院举办的癫痫教育讲座。

(2)学校及工作单位应普及癫痫知识,消除歧视,必要时为患者提供弹性学习或工作时间。

(3)鼓励患者加入病友互助组织,通过经验分享增强治疗信心。

结束语

癫痫是一种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疾病,为避免发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医嘱积极治疗,同时注意避免危险因素。 在癫痫大发作时,旁人应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以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伤害。癫痫的防治需多维度协作,从科学急救到长期管理,从个体适应到社会包容,每一步都关乎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提升公众认知、完善医疗资源以及构建支持性环境,能为癫痫患者创造更安全的生存空间,助力其回归正常生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