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中医辨证治疗和预防
作者: 刘海洋 裴海霞脑梗死(也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某一血管发生狭窄或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发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在中医上被归类为“中风”范畴。中医辨证分析时,常根据病因、症状及体质分为不同的证型,如风痰阻络、气血不足、肝阳上亢、阴虚火旺等。其中,风痰阻络型表现为头晕、口歪、舌苔白腻;气血不足型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舌淡;肝阳上亢有头痛、眼红等症状。治疗方法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滋补肝肾为主。
脑梗死的症状
脑梗死的症状取决于梗死发生的部位与梗死灶面积大小,常见的症状如下。(1)偏瘫:一侧肢体或面部麻木、无力。(2)语言障碍:如失语症,表现为含糊不清、言语不利或无法理解他人说话。(3)吞咽障碍:如饮水呛咳。(4)视力障碍:如一侧视力丧失或视野缺损。(5)平衡障碍:如走路不稳、晕眩、失去协调性。(6)头痛和恶心:尤其见于梗死发生在脑干或大脑深部时。(7)意识丧失: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等。
脑梗死危险因素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内壁损伤,增加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风险。(2)高胆固醇:血脂异常会导致血管内形成斑块,增加血栓的形成。(3)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糖尿病会影响血管的弹性,使血管变窄、变硬。(4)吸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硬化。(5)过量饮酒:酒精会对血管产生不良影响。(6)高龄:随着年龄增大,血管弹性降低,脑梗死的风险相对较强较高。(7)心脏疾病:如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等,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引起脑栓塞。(8)家族史:家族成员有患脑梗死,本人患病风险较高。
(9)其他高危因素: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等。
脑梗死的中医病机
气虚血瘀
气血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血虚不能滋养脑部。气血不足时,脑部的气血供应受到影响,而血液运行不畅,会导致血液滞留、凝结,容易形成血栓,阻塞脑部血管,造成脑梗死。
风痰阻络
痰湿体质的人容易出现痰湿内生,阻塞经络,痰郁化热,热极生风,风痰流窜经络,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肝风内动
肝阳上亢,或肝气郁结,诱发肝风内动,肝阳暴亢,导致血管痉挛,造成脑血管意外。
阴虚火旺
中医认为,阴虚火旺是体内阴阳失衡的一种表现。尤其在长期的虚劳、情志不畅或慢性疾病的影响下,阴血不足,阴不制阳,虚热内扰,容易引起血脉的脆弱和血液的黏稠度增加,进而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中医常见辨证类型与治疗
气虚血瘀证
症状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偏身麻木、口角斜等,舌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治疗以补气养血、活血化瘀为原则,常用中药方有补阳还五汤、通窍活血汤等。
风痰阻络证
症状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头晕目眩、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角斜等,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治疗以熄风、化痰、通络为原则,常用中药方有导痰汤、涤痰汤、半夏白术天麻汤、二陈汤等。
肝风内动证
症状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斜、抽搐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以疏肝解郁、平肝熄风、醒神开窍为原则。常用中药方有柴胡疏肝散、天麻钩藤饮、羚羊角汤、安宫牛黄丸等。
阴虚火旺证
症状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肢体麻木、心烦失眠等,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疗以滋阴降火、镇肝熄风为原则。常用中药方有镇肝熄风汤、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
脑梗死的预防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脑梗死的预防主要是通过疏肝解郁、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等方法,调节体内的气血、阴阳、脏腑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液黏稠度增加,以及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此外,注重肝肾的调养,防止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保持阴阳平衡,强化脾胃功能,以防止痰湿阻络,从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调理脾胃,增强体质
脾主运化,脾虚容易引起湿气和痰湿,增加脑梗的风险。通过健脾化湿,有助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可采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方剂调理脾胃。
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保持气血畅通,防止血液黏稠,避免血栓形成。常用活血化瘀的草药有丹参、红花、川芎等。经常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能促进血液循环。
保养肝,平衡阴阳
养肝调气,保肝解郁,防止肝风内动;平衡阴阳,可预防血管硬化和功能障碍。杞菊地黄丸、天麻钩藤饮等中药可以帮助养肝护肾,平衡阴阳。
合理膳食,控制血脂
合理膳食,避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控制胆固醇水平。食用低脂、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全谷类食物等,帮助保持血管健康。此外,可食用有助于活血化瘀的食物,如山楂、红枣等。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长期的劳累和情绪不稳容易导致气血不畅,增加脑梗死的风险。因此,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绪波动,维护心理平衡。
定期体检,早期干预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心血管健康检查,能及早发现并控制可能导致脑梗死的风险因素。有脑梗死家族史的人群,更应重视心脑血管的检查。
保持健康体重
每周至少进行150 min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压、血脂,维护心血管健康。
戒烟限酒
吸烟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会损害血管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并促进动脉硬化。过量饮酒会导致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也会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避免长时间静坐
久坐不动是现代社会常见的健康问题,会导致肥胖,血脂、血糖升高等,进而增加脑梗死的风险。建议每隔30~60 min起身活动一次,进行简单的伸展或步行。
结束语
中医治疗脑梗死重视辨证论治,强调通过调理全身的气血、脏腑功能进行预防。如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手段,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增强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从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生
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