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 王晓娟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观察。方法 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8月医院收治的15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结束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同组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接受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且护理满意度高。
关键词: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造血干细胞移植;恢复效果并发症;心理健康状况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治疗手段[1]。该疗法一般需要1~2个月的恢复时间,恢复期间外源性感染可直接威胁患者恢复质量和生命安全。因此,提升护理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成为临床研究热点。常规护理问题处理效率较低、缺乏个性化支持等[2]。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强调快速识别并解决患者遇到的问题,支持个性化的护理,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3]。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8月医院收治的15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观察组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32.36±4.21)岁;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4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6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9例。对照组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2.41±4.22)岁;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4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本研究已获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纳入标准:移植成功;家属及患者知晓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治疗依从性好;均收治于无菌层流病房。排除标准:伴有精神疾病或无法完成相关调查;伴发严重感染;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伴有恶性肿瘤;中途转院。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1)病房准备:所有患者必须收治于无菌层流病房4室,病房噪声<50分贝,湿度维持在45%~60%,温度维持在22 ℃~26 ℃,新风循环次数≥240次/d,垂直风速0.18~0.25 m/s,水平风速0.2~0.3 m/s,对外正压>15 Pa,对相邻低级别房间正压>7.5Pa。提前2周使用1%浓度的84消毒液全面消杀病房,床品、洗漱用品等需要使用1%浓度的84消毒液浸泡,时间>30 min。常用医疗设备,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用1%浓度的84消毒液仔细擦拭4次以上,然后使用高锰酸钾10 g、40%甲醛10 mL熏蒸消毒。患者入住前24 h
开启病房通风净化。
(2)患者准备: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护理内容、注意事项,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入住前,患者需口服黄连素等药物消毒肠道,使用
1:5 000高锰酸钾坐浴,确保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帮助患者修剪指甲、清理耳道,备皮,全身沐浴后药浴30 min,药浴前浴缸需使用75%乙醇燃烧消毒,配制0.05%的洗必泰80 L,保持温度在38~45 ℃药浴。药浴后着无菌隔离衣和无菌拖鞋进入无菌病房。
(3)医护人员管理:所有医护人员进入无菌病房前均需按要求消杀并穿着无菌隔离衣,禁止罹患流感、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进入。
(4)无菌护理:患者均行中心静脉插管,严格实施无菌手术操作,输液管道系统更换时间不可>24 h。对患者予以肠外营养支持,尽量缩短导管留置时间。患者食物被送入无菌病房前需使用微波炉高温消杀>4 min,功率设置>800 W,餐具均需经过充分消毒,进食前需用碘伏擦拭双手,用0.05%的洗必泰漱口,检测口腔pH值,偏碱性时使用3%硼酸漱口。每日早晚用0.05%洗必泰擦浴,禁止抓挠皮肤瘙痒处,可涂抹碘伏止痒。每日早晚和便后均使用0.05%洗必泰坐浴,便器需要24 h更换一次,高温消毒后再次使用。遵医嘱用阿昔洛韦、利福平滴眼液滴眼,4次/d,红霉素软膏涂抹鼻腔,4次/d,用0.05%洗必泰喷雾清洗外耳道,1次/d。所有注射给药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0.05%碘伏包覆进针处5 min后方可开始注射。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干预
(1)建立护理团队:团队由主治医师1名、营养师1名、护士若干名组成。所有人员需接受相关培训,考核通过后方可入组,主治医师要求5年以上工作经验。
(2)制定计划: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手术治疗效果个性化制定每位患者的护理方案,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完善。
(3)发现问题:给予24 h不间断护理,每日由经验>5年的护士查房6次,以寻找可能隐患,主治医师需每日查房一次,密切观察患者状况,及时发现问题。
(4)问题处理:对于发现的问题,主治医师需要在12 h内给出解决方案,并在24 h内着手解决。
(5)患者教育:对患者传授自我护理的相关知识,定期以视频课程的方式实施健康教育,增强患者的安全意识,鼓励患者自己发现身体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告知,以提高隐患的处理效率。
(6)心理干预:每日安排30 min的沟通时间,可邀请家属使用视频电话的形式参与沟通,帮助患者舒缓心理压力,缓解孤单、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两组均护理2个月后评估效果。
1.3 观察指标
(1)并发症:如感染、口腔黏膜炎、出血性膀胱炎等。(2)心理健康状况:护理前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4~5]。(3)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十分满意>80分,比较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十分满意和比较满意例数占总例数百分比为护理总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结束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同组护理前,且观察组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总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不及正常人群,极易发生外源感染,诱发多种并发症,拖累患者的康复进度[6]。严密的无菌防护和科学护理可以为患者提供安全的环境,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康复。
本研究发现,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护理方案均能有效控制并发症风险。无菌层流病房可有效避免病原体滋生,结合护理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每天例行消杀,食物安全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原体入侵风险,降低并发症发生率[7]。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则通过医护人员定期查房和患者自我护理,快速发现可能的隐患并及时处理,可快速消除并发症发生前兆,有效控制并发症[8]。本研究发现,护理结束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同组护理前,且观察组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常规护理通过健康宣教加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提高治疗信心,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通过鼓励医患之间的沟通,可帮助患者认识疾病和护理流程,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通过家属视频电话的方式有效缓解患者孤独感,从而避免其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9]。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0.05)。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不仅保留常规护理保证环境安全的优点,还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以解决患者问题为目标,结合定期查房、患者自我护理等手段,促进患者自我管理,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且护理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1]陈书连,梁晨,申昱妍,等.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植入前期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3,23(4):426-432.
[2]许倩玮,周姣珑.综合护理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24):3484-3487.
[3]郭文静.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
2022,46(4):476-477,480.
[4]刘明倩,王恩华.延续护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院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境状态的影响研究[J].临床护理研究,
2023,32(8):43-45.
[5]马灵甫,蒋巧玲,陈洁云.基于共享决策的多元化护理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期的影响[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8(4):117-120.
[6]上官思雨,惠卉,余浩源,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
2023,36(5):349-353.
[7]徐妍妍,李娅婷,韦莹莹,等.综合性优质护理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患者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
2024,35(8):1174-1179.
[8]何青青,华丽群.以问题为导向追踪护理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21,28(5):776-779.
[9]张农惠,王巧容,李海燕,等.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效果及HAMD、HAMA评分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36):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