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类风湿因子的影响分析

作者: 徐开艳 袁璐 王棋

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类风湿因子的影响分析0

摘要:目的 分析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对类风湿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医院治疗的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采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类风湿性因子、血沉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类风湿性因子、血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降低类风湿因子及血沉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来氟米特;甲氨蝶呤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表现的慢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关节破坏、畸形及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易感性、免疫反应异常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1~2]。甲氨蝶呤是目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改良抗风湿药,通过阻断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来减少嘧啶与嘌呤的生成,进而抑制T细胞和B细胞的繁殖,达到减轻炎症反应的效果。但有学者研究发现[3],长期使用甲氨蝶呤会导致诸如骨髓抑制、肝脏功能损伤以及肺间质病变等不良反应,这些副作用往往使得患者难以持续接受该药物治疗。因此,在疾病早期采取联合用药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来氟米特作为一种新开发的免疫调节药物,通过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的活性,干扰嘧啶合成,从而抑制T细胞增殖,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4]。本研究旨在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对类风湿因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医院治疗的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比资料显示,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年龄40~70岁;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5];具备良好的沟通与理解能力;签署知情同意书,遵守研究的相关规定与要求,具备随访条件。排除标准:罹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症、强直性脊柱炎等其他类型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有癫痫、重度抑郁等严重神经或精神疾病;药物过敏史;在过去3个月内使用过生物制剂、其他免疫抑制药物。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使用甲氨蝶呤治疗

甲氨蝶呤口服,初始剂量为7.5 mg/周,1次/周,每1~2周增加2.5 mg,最大剂量不超过20 mg/周。12周为1个疗程。

1.2.2 研究组使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

甲氨蝶呤剂量、使用方式及疗程同对照组一致;来氟米特口服,诱导期剂量为20 mg/d,1次/d,连续服用3 d,之后进入维持期,维持剂量为20 mg/d,

1次/d,可在早餐后服用。12周为1个疗程。

所有患者在甲氨蝶呤给药第2天服用10 mg叶酸,拮抗甲氨蝶呤不良反应。1个疗程结束后评估疗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参考《内科学》[6]制定标准。显效,关节活动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缓解程度超过75%,并且在潮湿、寒冷等气候条件下,症状不会再次出现;有效,关节活动相比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的缓解程度在30%~75%,在气候变化时症状偶有复发;无效,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日常行走受影响,症状缓解程度小于30%,天气变化可诱发症状复发。总有效=显效+有效。

(2)比较两组类风湿性因子、血沉水平:患者治疗后3个月后复诊,空腹状态下,抽取3 mL外肘静脉血,在离心后分别检测类风湿因子水平和血沉水平。(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如口腔溃疡、胃肠道反应、皮肤过敏、恶心呕吐、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类风湿性因子、血沉水平比较

研究组类风湿性因子、血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影响全身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关节炎,伴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及功能障碍[7]。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物之一[8],甲氨蝶呤的疗效显著,能够减轻临床症状,缓解关节炎症,有效降低类风湿因子水平,减缓疾病进展[9]。来氟米特的临床应用晚于甲氨蝶呤[10],与后者相比,来氟米特的肝脏毒性较低,因此成为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选择。甲氨蝶呤通过抑制免疫细胞增殖、减轻炎症反应,达到控制疾病活动的作用;而来氟米特则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及减少B细胞抗体生成,进一步调节免疫反应,两者联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延缓关节损伤进展[11~12]。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类风湿性因子、血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甲氨蝶呤为一种经典的抗风湿药,其药代动力学特点是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较高,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半衰期较短,通常需要定期给药以维持稳定的药物浓度[13~14]。来氟米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是相对较长的半衰期,具有较长时间的免疫抑制效应,在维持免疫稳定方面较为持久[15]。此外,来氟米特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主要通过肝脏代谢,且其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活性,这进一步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两药联合使用时,通过不同机制的协同作用,使免疫系统得到更全面的调节。甲氨蝶呤抗炎作用迅速,抑制初期免疫反应;来氟米特免疫抑制效应持久,抑制长期的免疫细胞活化和增殖。药代动力学的差异保证了二者在体内的互补作用,提高了治疗的效果。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归因于两者在作用机制上的互补减轻了单一药物的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降低类风湿因子及血沉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尚存芸,易国祥,甘建平,等.调痹饮治疗气血两虚型类风湿性关节炎[J].中医学报,2023,38(5):1068-1073.

[2]赵军一,赵凤,曲冰佳,等.1990~2019年中国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负担现状和趋势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

2024,41(3):344-348,353.

[3]王娜,郭鹏.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4(5):

622-625.

[4]高玲,范然,周俊,等.rhPTH(1-34)联合来氟米特、阿伦磷酸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疗效[J].国际免疫学杂志,2024,47(3):255-261.

[5]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类风湿关节炎制定工作组.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类风湿关节炎[J].康复学报,

2020,30(1):16-25.

[6]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81-283.

[7]吴婧若,步亚男,岳进茹,等.独活寄生汤对TNF-α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凋亡和炎症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4,40(9):1665-1673.

[8]徐连那,李旭艳,庞琳娜,等.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对血清疼痛介质以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J].热带医学杂志,2022,22(7):983-986,1009.

[9]郑丹,陈琳.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暴露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意外妊娠的胎儿风险评估[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3,40(9):1230-1234.

[10]李健,赵雪峰,桂凤娇,等.火把花根片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2,37(10):2333-2338.

[11]肖智,胡筱薇,卿照前.外敷透骨血竭散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anti-CCP、DKK-1影响的研究[J].世界中医药,

2021,16(3):482-486.

[12]韩玉艳,黄露露,杨梦妮,等.艾拉莫德或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性老年类风湿关节炎104例[J].中国新药杂志,2023,32(17):1749-1755.

[13]陈梅卿,巫斌,刘复安,等.甲氨蝶呤和羟氯喹双联与甲氨蝶呤和羟氯喹及来氟米特三联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头对头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21,24(24):3071-3076.

[14]张艳,王明杰,徐风金.甲氨蝶呤联合托法替布/益赛普/

来氟米特和柳氮磺吡啶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比较[J].现代免疫学,2023,43(6):507-513.

[15]汪珊,查旭雯,阮圣霆,等.托法替布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对血清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的影响[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2,26(11):737-74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