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护理在胃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 周雪艳

全面护理在胃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0

摘要:目的 探讨胃肠手术患者应用全面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12月在医院行胃肠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中护理,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肠手术患者应用全面护理能有效改善手术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全面护理;并发症;胃肠手术;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胃肠手术为治疗胃肠疾病的重要方式,但手术创伤不可避免地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这对患者术后恢复进程有着深远影响[1]。患者手术前后面临心理压力、营养状况、康复指导等多方面问题,常规护理模式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多聚焦于手术操作的辅助工作,如术前告知、术中基本配合以及术后常规病情观察等,无法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护理服务[2]。全面护理措施则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护理理念,贯穿于手术的术前、术中、术后各个环节;对患者实施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旨在减轻其身心负担,加速术后康复进程[3]。本研究旨在探讨胃肠手术患者应用全面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12月在医院行胃肠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8.77±6.52)岁;胃癌根治术10例,胃溃疡穿孔修补术9例,肠梗阻手术11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8.85±6.37)岁;胃癌根治术12例,胃溃疡穿孔修补术8例,肠梗阻手术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胃肠手术指征;意识清晰,具备正常的沟通和理解能力,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符合《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4]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伴有其他内分泌疾病;因急诊情况需立即进行手术;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或有精神病史。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术中护理

术前按常规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确保数量准确且功能完好。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调节室内温度至22 ℃~24 ℃,湿度保持在50%~60%。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需依照手术通知单,对患者进行精准核对。同时,再次确认患者过敏史,并检查备皮、禁食禁水等术前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避免手术差错。迅速连接心电监护仪,对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开展持续性监测。每15~30 min记录一次数据,一旦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为麻醉和手术提供数据支撑。洗手护士要熟练掌握手术步骤,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迅速、准确地为手术医生传递器械,保障手术操作有序推进。巡回护士则需实时关注手术进展,及时补充手术台上的耗材,协助麻醉医生完成各类操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1.2.2 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

(1)个性化心理支持:术前一天,巡回护士前往病房访视患者。借助病历资料,结合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即将接受的手术方式,以及当下的心理状态。在交流过程中,护士以温和的语气,用通俗易懂的表述,向患者描绘手术室的实际环境,介绍手术的常规流程、适用的麻醉方式,以及手术过程中需配合的要点。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倾听、认真解答,化解患者对手术的陌生感和恐惧心理。同时,为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预期,向患者分享同类型手术患者的成功案例,进一步增强其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2)精细化体位护理。摆放体位前,在患者骶尾部、足跟、肘部、肩胛部等易受压部位涂抹水胶体敷料,形成一层保护膜;再选用高弹性、减压型体位垫,如记忆棉材质体位垫,根据身体曲线塑形,分散压力。术中每30~60 min,巡回护士与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沟通后,对患者体位进行微调,如轻轻移动患者腿部,改变受压点,再重新固定体位垫,确保患者舒适度和手术安全性。

(3)强化体温管理。术前1 h将手术室温度提升至24 ℃~26 ℃,患者入室后立即使用循环水加热毯,将加热毯温度设置在38 ℃~40 ℃,均匀覆盖患者体表,仅暴露手术区域。同时,连接带有加热功能的输液管路,将静脉输注液体提前预热至37 ℃。对于腹腔冲洗液,使用恒温箱保持温度在37 ℃,在冲洗前,再次确认温度。冲洗过程中控制流速,适中即可,避免快速冲洗导致患者体温骤降。

(4)深度病情监测。除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外,运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组织氧合情况,每5~10 min记录一次数据,为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提供全面信息。

(5)优化管道护理。用专用管道固定装置,将胃管、尿管、引流管等妥善固定在患者身体合适位置,确保管道呈自然弧度,避免打折、扭曲;每15~30 min观察一次管道通畅情况。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如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肠梗阻等。(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评分(NSNS)进行评估,共19个条目,1分为非常不满意,2~4分为较为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5]。总满意=非常满意+较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总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7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0.05)。术前巡回护士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病情,与手术医生良好沟通,确保器械准备准确,避免手术延误。术中护士熟练配合,及时传递器械,减少了医生等待时间[6]。此外,良好的手术环境及合理的体位安排也保障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全面护理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系统干预,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有效促进了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的显著缩短,得益于全面护理对手术时间、排气时间的积极影响;手术时间的缩短减少了创伤应激,排气时间提前促进了正常饮食的恢复[7]。全面护理通过密切观察、熟练配合及有效止血措施,减少术中出血量;巡回护士监测生命体征,减少因低体温引起的应激反应和并发症;洗手护士熟练传递止血器械;合理的手术体位和良好照明有助于减少不必要出血[8]。

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增强对手术的信心和配合度,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术中的严格无菌操作、保暖护理和体位护理,减少了感染的发生风险[9]。通过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和指导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预防了肺部感染和肠梗阻的发生。

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全面护理措施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身心需求;术前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使患者对手术和护理有了充分的了解,感受到了护理人员的关心和支持。舒适护理和安全保障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到安心;护理人员通过专业的护理技术和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满意。

综上所述,全面护理能有效改善胃肠手术患者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林立雪,苏坚.分析全面手术室护理对胃肠肿瘤手术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11(12):2813-2816.

[2]许文红,翁金凤,蔡万红.手术室护理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29):63-65.

[3]刘倩倩.胃肠肿瘤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4,31(17):9-11.

[4]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腹腔镜外科专业组,国际食管疾病学会中国分会,中国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研究协作组,

等.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24,27(2):109-126.

[5]郝延慧,任塞红.优化性护理在胃肠道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贵州医药,2024,48(8):1312-1314.

[6]谷虹,于玮,范劲秋.全面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3):229-231.

[7]黄旭艳.无痛胃肠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术的护理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51):49-50.

[8]武道英,吴敏,刘萍.全面手术室护理对胃癌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2,

29(9):1130-1133.

[9]连敏.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9):1631-163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