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运动呼吸操中缩唇式-腹式呼吸法对慢阻肺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 王继丽

全身运动呼吸操中缩唇式-腹式呼吸法对慢阻肺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0

摘要:目的 探讨全身运动呼吸操中运用缩唇式-腹式呼吸法对慢阻肺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6月~2024年5月医院收治的80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含全身运动呼吸操,观察组在全身运动呼吸操中运用缩唇式-腹式呼吸法,比较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困难测评量表(mMRC)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估(Barthel)量表评分及基于Barthel量表的生活自理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mMRC、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MRC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生活自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融合缩唇式-腹式呼吸法的全身运动呼吸操可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和血氧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促进康复。

关键词:慢阻肺;缩唇式呼吸;腹式呼吸;全身运动呼吸操;血气分析;肺功能

慢阻肺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十分典型和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表现是为气流受限导致的呼吸不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及生活质量[1~2]。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症状进一步加剧,且康复难度大[3]。因此,加强慢阻肺健康管理,改善患者呼吸症状,预防病情急性加重,为临床干预重点。以往针对慢阻肺治疗主张药物干预,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祛痰、平喘等药,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病情,但长期用药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且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会影响免疫力,导致患者出现其他健康问题[4~5]。大量研究证实,科学的运动干预能够改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加速康复进程[6~8]。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身运动呼吸操中运用缩唇式-腹式呼吸法对慢阻肺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6月~2024年5月医院收治的80例

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58~73)岁,

平均年龄(62.34±6.33)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53±0.72)年。观察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61.85±7.19)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58±0.8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慢阻肺[9],存在呼吸受限;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全程参与研究;配合度良好;耐受相应护理。排除标准:处于急性加重期;接受其他康复训练;中途脱离研究;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存在其他肺部疾病;既往有呼吸道手术史;伴有传染性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1)全身运动呼吸操:抬腿运动,腿部跟随4个八拍,做有节奏的抬起、放下运动,并在抬腿时经鼻吸气,放腿时经鼻呼气。转体运动,以腰为核心,双脚微张,双手叉腰,上半身跟随4个八拍做有节奏的左右转体,左转时经鼻吸气,右转时经鼻呼气。抱胸运动,跟随4个八拍,做有节奏的抱胸动作,双手上举时经鼻吸气,交叉抱胸时经鼻呼气。侧屈运动,跟随4个八拍,做有节奏的单侧侧屈运动,屈时经鼻吸气,展时经鼻呼气。每次锻炼30 min,2次/d,干预2周。

(2)心理疏导:通过护患交流、鼓励家属情感支持、组织活动转移患者对负性情绪的注意力,通过患友交流护理心得提高其康复信念,指导患者自我疗愈方法,如冥想,不断缓解负性情绪。

(3)环境护理:保障周围环境整洁卫生,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采光、安静、通风良好。

(4)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全身运动呼吸操相关知识、动作要领及运动事项,保证安全; 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禁止私自停药; 指导患者正确饮食,优先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确保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影响膈肌功能;戒烟戒酒。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缩唇式-腹式呼吸法

(1)缩唇式-腹式呼吸法:整合应用缩唇式呼吸、腹式呼吸,经鼻深吸气时腹部挺起,随后嘴唇聚为口哨状,缓缓深呼气,腹部塌陷;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3”或“1:2”。

(2)融合缩唇式-腹式呼吸法的全身运动呼吸操:呼吸时间拉长,播放特制的做操节奏。具体动作如下:抬腿运动,跟随特制的4个八拍节奏,抬腿时经鼻吸气、挺腹,放腿时经口呼气、收腹;转体运动,跟随特制的4个八拍节奏,左转时经鼻吸气、挺腹,右转时经口呼气、收腹;抱胸运动,双手上举时经鼻吸气、挺腹,交叉抱胸时经口呼气、收腹;侧屈运动,屈时经鼻吸气、挺腹,展时经口呼气、收腹。干预2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气指标:通过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2)比较两组呼吸困难程度:采用呼吸困难测评量表(mMRC)评估,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0~4级,各自赋值0~4分,分值越高则呼吸困难程度越严重,日常生活中因呼吸功能受限的场景越多。(3)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包括进食、穿衣、控制大小便、上下楼梯、床椅转移等10个生活场景,满分100分,分值越高则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理想,受呼吸困难的影响越小。(4)比较两组生活自理率:基于Barthel量表得分情况判定生活自理程度。>60分为生活基本可自理(无残疾),评优;40~60为生活需帮助(轻度残疾),评良;>20分但<40分为生活需依赖(中度残疾),评可;<20分为生活完全依赖(重度残疾),评差。生活自理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mMRC和Barthel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mMRC、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MRC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生活自理率比较

观察组生活自理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生活自理率7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缩唇式呼吸能够有效增加呼气时的气道阻力,帮助患者更充分地交换肺内气体,减少肺内残气量,从而缓解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则强调膈肌运动,可有效增加肺部通气量,减少呼吸频率,缓解呼吸肌疲劳问题[10]。缩唇式吸气与腹式呼气联合运用可有效强化膈肌、腹肌、下胸部肌肉的活动度,加深呼吸幅度,增加通气量,使肺内气体得到彻底

交换[11]。

全身运动呼吸操中运用缩唇式-腹式呼吸法,一方面通过呼吸帮助患者找准运动节奏,确保运动姿势到位;另一方面有助于患者在运动中有效交换肺内气体,促进肺泡残气排出,不断锻炼、改善其通气功能,增强运动耐力,最终改善肺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mMRC、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MRC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生活自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用全身运动呼吸操中融合缩唇式-腹式呼吸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氧水平,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融合缩唇式-腹式呼吸法的全身运动呼吸操可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和血氧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尹力,张东亚,蒋波.缩唇-腹式呼吸联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3,38(12):1128-1130,1151.

[2]王永琴,王丽波,郑露.八段锦联合肺康复训练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22,37(4):232-235.

[3]张洪,唐卉,余帅江,等.缩唇腹式呼吸联合有氧抗阻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患者的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25(3):375-380.

[4]吴珊珊,岳朝丽,张梦,等.缩唇腹式呼吸联合呼吸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2):268-272.

[5]高志君,赵珂,代萌,等.不同自主呼吸训练方法对区域性肺通气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4,39(5):634-640.

[6]丁洁,向文海,王启星,等.基于Spiro-tiger训练仪的肺康复对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力学、气道重塑的影响[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3,40(12):1558-1563.

[7]陈伟,左建云,王楠楠.基于血气指标及生活质量变化分析家庭氧疗配合肺康复训练在COPD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4,43(16):3064-3067.

[8]康洵,王波,张兴,等.电针联合缩唇腹式呼吸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型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23,50(6):208-212.

[9]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44(3):170-205.

[10]谢海玲,冯琳丽,王燕精,等.呼吸运动锻炼对COPD患者呼吸肌力量、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23,16(2):269-271.

[11]刘青建,彭松灏,陆必波,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揿针联合呼吸吐纳功法对社区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3,41(7):219-22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