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 李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24年2月~2024年10月医院收治的6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应激反应指标[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D)、平均动脉压(MAP)]、护理质量及心理状态[焦虑(SAS)自评量表、抑郁(SDS)自评量表]。结果 研究组术后进食、排气、肠鸣音恢复、排便、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毕Cor、AD、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可有效促进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术中应激反应程度,改善其精神状态,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护理程序;整体护理;应激反应;心理状态
腹腔镜是临床治疗腹腔内疾病的常用手术器械,由镜头、摄像头、转换器、显示器、光源等结构组成,不仅能够深入患者机体内部,为医生提供手术区域清晰图像,在小切口情况下增加手术可视视野,减轻手术创伤,实现微创操作,还能够提高手术精准度、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感染风险,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预后[1~2]。虽然腹腔镜手术秉持微创理念,极大程度地减轻患者手术创伤,但仍属于有创手术,不可避免地损伤患者机体,引起应激反应,引发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影响手术治疗效果[3]。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应激,还可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24年2月~2024年10月医院收治的6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58.69±4.39)岁;体质量指数(BMI)(21.05~26.14)kg/m2,平均BMI(22.98±1.21)kg/m2;腹腔镜阑尾切除术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例,腹腔镜下胃肠道手术6例,腹腔镜下妇科手术5例,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4例,腹腔镜下其他类型手术5例。研究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58.77±5.01)岁;BMI(21.11~25.89)kg/m2,平均BMI(23.25±1.32) kg/m2;腹腔镜阑尾切除术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例,腹腔镜下胃肠道手术4例,腹腔镜下妇科手术6例,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3例,腹腔镜下其他类型手术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均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择期手术;依从性较高;临床资料完整;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术前存在腹腔感染;患有传染病;合并精神疾病;对手术不耐受;合并内分泌疾病;资料不全;存在重要器官严重疾病;合并恶性肿瘤;合并免疫功能障碍或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做好患者体位管理,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术后做好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等。
1.2.2 研究组给予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
(1)评估:术前由责任护士收集患者个人资料,结合患者健康史、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情况等信息做出综合评估。
(2)诊断: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分析患者个人信息、评估内容,对患者焦虑、疼痛、潜在并发症、疾病先关知识、营养需求等方面做出综合诊断。
(3)计划:综合评估、诊断内容制定详细的个体化护理计划,与患者家属共同讨论,改进护理细节,确保护理内容的可行性。
(4)实施:责任护士与患者进行一对一交流,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流程,解答患者疑问,倾听患者主诉,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做好术前准备,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做好体位护理,协助麻醉医生摆放合适体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手术器械齐全、性能良好,及时供应术中所需物品。根据疼痛情况采取多模式镇痛方法,轻度疼痛通过播放音乐、聊天等分散注意力方法缓解,中度疼痛遵医给予非甾体抗炎药,重度疼痛遵医嘱给予阿片类镇痛药。同时,输液确保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多次穿刺增加患者痛苦。维持手术室温度在22 ℃~24 ℃,湿度在50%~60%,采用毛毯、循环水毯等维持患者体温,术中补液加温至37 ℃。术后6 h协助患者去枕平卧,6 h后半卧,嘱咐患者轻度活动,观察穿刺孔情况,出现渗血及时报告医生更换敷料、加压包扎。若患者轻微腹胀可下床活动,腹胀严重则遵医嘱处理。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常规进行关节主被动训练,病情稳定后逐步过渡到行走、散步。
(5)评价:定时评估患者状态,若护理效果不佳则重新制定计划。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进食、排气、肠鸣音恢复、排便、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气腹前、术毕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3 mL,检测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D)水平,通过动态血压监测仪测量平均动脉压(MAP)。(3)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行为规范、安全管理、护理文书和环境管理7个维度,每个维度100分,分数越高则护理质量越高。(4)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采用焦虑(SAS)自评量表、抑郁(SDS)自评量表评估,SAS量表低于50分为无焦虑,SDS量表低于53分为无抑郁,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研究组术后进食、排气、肠鸣音恢复、排便、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气腹前两组Cor、AD、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毕Cor、AD、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行为规范、安全管理、护理文书、环境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符合微创理念,但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创伤,引起应激反应,使患者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内分泌系统紊乱、激素失衡,不利于其术后康复[4]。因此,减轻术中应激反应对患者术后恢复、心理状态以及整体医疗质量提升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进食、排气、肠鸣音恢复、排便、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毕Cor、AD、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是一种全面、整体、连续的护理方法,以患者为中心,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5个步骤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护理等多方面细节,护理内容较为全面、完整[5]。术前准备阶段,护理人员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积极予以健康教育,针对性疏导患者不良情绪,进而缓解患者精神压力,降低患者SAS、SDS评分与心理应激反应程度;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术中体位护理、保温干预,使患者机体保持良好的状态应对手术;术后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促进患者较快恢复。
综上所述,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可有效促进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术中应激反应程度,改善其精神状态,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宋德静,刘付宝,童朝刚,等.胆道镜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高龄患者胆总管结石的效果[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3,26(6):844-847.
[2]许秀妹.PDCA循环护理在腹腔镜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24,21(11):76-80.
[3]陈云莲.循证护理对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负性情绪、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4,35(1):146-148.
[4]殷艳,刘秀琴,王单单.手术室护理路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妇儿健康导刊,2023,2(3):170-172.
[5]鲁媚,卢赛芳,杨琼,等.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对卵巢囊肿患者腹腔镜手术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J].浙江医学,2023,45(17):1885-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