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胶囊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作者: 李文武

缬沙坦胶囊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0

摘要:目的 探讨缬沙坦胶囊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2024年6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的84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胶囊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均治疗30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血压变异性(BPV)[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BP、DBP、ET-1、Hcy、24 h SBP、24 h DBP、24 h SSD、24 h DS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胶囊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调节血压变异性,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关键词:高血压;缬沙坦胶囊;硝苯地平缓释片;血压;血管内皮功能;血压变异性

高血压为常见慢性病,其主要病理特征在于动脉血压异常升高,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是临床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若未及时治疗,长时间处于高血压状态,易损伤血管内功能,激活血管紧张素相关血管活性物质,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冠脉供血,降低冠状动脉储备能力,增加心血管事件及其他并发症发生风险[1]。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效果,但单一用药疗效不够理想。硝苯地平缓释片是一种钙离子内流阻滞剂,具有抑制钙离子跨膜流入心肌或平滑肌作用,还可减轻血管内皮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功能[2~3]。本研究旨在探讨缬沙坦胶囊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2024年6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的84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2.29±4.31)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5.63±1.06)年;轻度高血压10例,中度高血压21例,重度高血压11例。观察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61.17±5.19)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84±1.12)年;轻度高血压12例,中度高血压23例,重度高血压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相关标准[4];患者及家属知情,且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入组前2周内服用过降压药;合并严重血管性水肿;存在精神疾病导致的认知障碍;严重贫血;合并恶性肿瘤;过敏体质;依从性差;合并脏器功能障碍。

1.2 方法

两组均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戒烟、戒酒、减少钠盐摄入、适度运动。同时,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治疗,80 mg/次,口服,1次/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20 mg/次,口服,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30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收缩压(SBP)和(或)舒张压(DBP)下降>20 mmHg,血压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内,疾病相关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为显效;SBP和(或)DBP下降10~20 mmHg,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血压未下降或上升,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比较两组血压:治疗前后,采用标准水银汞柱法测量SBP和DBP。(3)比较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前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获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水平。

(4)比较两组血压变异性指标:治疗前后,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

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计算24 h收缩压标准差

(24 h 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

(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如水肿、头痛、失眠、恶心等。

1.4 统计学分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数和例数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血压比较

两组治疗前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ET-1、Hcy、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T-1、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血压变异性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压变异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 SBP、24 h DBP、24 h SSD、24 h DSD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高血压虽能有效控制,但需终身治疗,病程长,若血压控制不稳,随着病情进展,极易出现脑卒中、冠心病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6]。缬沙坦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药物,可抑制血管收缩,促进钠排泄,降低醛固酮含量,抑制细胞增殖和肥大,从而降低血压。但单独应用缬沙坦胶囊治疗难以维持稳定的血压变异性。

血管内皮具有保护血管弹性、收缩和舒张能力的作用,血压升高会造成血流动力紊乱,引发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损伤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管弹性,最终提升血管变异性。ET-1由血管内皮分泌而成,主要作用是收缩血管,可缩小血管管径,导致血压升高;Hcy是人体内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在人体内含量较少,可转化为其他代谢物,其水平升高可引起高血压,为评估高血压治疗和预后的重要指标;NO可使生理递质受体与细胞间、细胞内受体相结合,促进血管平滑肌松弛,进而加速血管扩张,降低血压。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SBP、DBP、ET-1、Hcy、24 h SBP、24 h DBP、24 h SSD、24 h DS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缬沙坦胶囊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可有效控制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血压变异性。硝苯地平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具有高度血管选择性,为长效缓释药,有效治疗时间可达12 h,口服后可直接作用于细胞钙离子通道,促进钙离子进入细胞,舒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扩张血管平滑肌,减轻心室后负荷,从而达到控制血压目的;同时,硝苯地平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可抑制内皮素对血管的收缩,改善内皮依赖性,与缬沙坦胶囊联合具有协同效应,还可减少单药剂量,进一步提升疗效[7]。此外,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高血压具有良好的安

全性。

综上所述,缬沙坦胶囊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调节血压变异性,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田拂晓,武小琴,王晶,等.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血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3,29(5):867-872.

[2]童绥俊,周军,陈磊,等.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及其性别差异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22,41(1):18-24,88.

[3]田拂晓,武小琴,王晶,等.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血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3,29(5):867-872.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1):1-44.

[5]李昭祺,林崖,龙吴坚,等.降压益肾颗粒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4,42 (1):52-56.

[6]刘影,孙英,郝春霞,等.硝苯地平联合甘露醇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及预后评分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2,19(5):32-35.

[7]强毅娜,薛兴亚,刘国生.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片(胶囊)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贵州医药,2022,46(12):1967-196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