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
作者: 章燕青
摘要: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23年9月~2024年9月收治的6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予以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Ⅳ-CoI)、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IL-1β、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ALT、AST及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HA、LN、Ⅳ-CoI及PC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应用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不良反应增加不明显。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肝功能;肝纤维化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已发展成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因肝脏功能重度衰竭,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常出现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等并发症,并显著增加癌症风险。此阶段常诱发多器官功能损伤,临床治疗效果往往并不理想[1]。目前,临床针对HBV主要依赖于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病毒的DNA聚合酶活性,阻断病毒复制。然而,干扰素因其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2]。针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拉米夫定具有起效快、抗病毒作用强、安全性高的特点,但存在较为严重的耐药性问题。阿德福韦酯同样能抑制HBV-DNA复制,但相较于拉米夫定产生的耐药性较低,作用时间更持久[3~4]。由于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均为抗HBV核苷(酸)类似物,联合应用有助于发挥协同效应,提升疗效。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9月~2024年9月医院收治的60例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55.33±2.71)岁;乙肝病程1~8年,平均乙肝病程(4.59±0.31)年;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及以上17例;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为A级0例、B级15例、
C级15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0~74岁,
平均年龄(55.28±2.66)岁;乙肝病程1~8年,平均乙肝病程(4.55±0.28)年;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及以上19例;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为A级0例、B级14例、C级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5];具有
B超、CT等成像特征;伴周身乏力、尿黄、腹胀气、腹泻、脸色晦暗无光泽、食欲减退、尿量减少等症状;年龄30~74岁;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良好;肝脏Child-Pugh评分≥7分;凝血功能无异常;具备正常的理解、沟通能力。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大量饮酒;对本研究使用的药物有过敏反应;伴有肾功能衰竭;合并脏器功能不全;研究期间参与其他医学研究;精神障碍无法正常交流。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拉米夫定治疗,口服,100 mg/次,1次/d,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口服,10 mg/次,1次/d,持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炎症介质:治疗前、治疗3个月
后,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2 mL,离心,取上层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2)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检测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3)比较两组肝纤维化指标: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Ⅳ型胶原(Ⅳ-CoI)、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水平。(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肌肉酸痛、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炎症介质比较
两组治疗前IL-10、TNF-α及IL-1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IL-1β、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ALT、AST及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ALT、AST及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HA、LN、Ⅳ-CoI及PC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HA、LN、Ⅳ-CoI及PC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乙型肝炎引发的肝硬化以进行性肝功能衰退为主要特征,肝细胞在慢性炎症的刺激下逐渐纤维化。随着疾病的进展,HBV持续损伤肝脏组织,患者可出现肝硬化、腹水等一系列炎性并发症,如未得到有效治疗,可能进展为肝癌。因此,尽早予以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十分必要。
拉米夫定是一种核苷类似物,能够被动进入HBV感染细胞及正常细胞的代谢活动中,在细胞中被转化并嵌入病毒DNA链,从而减轻肝脏的坏死和炎性病变,阻断病毒DNA合成,抑制HBV复制,遏制肝纤维化进展。然而,长期单药治疗可能会诱发病毒耐药性变异,加剧肝脏损伤。阿德福韦酯是一种无环核苷酸类似物,通过竞争性抑制病毒逆转录酶,代替脱氧腺苷三磷酸进入病毒DNA链,能够阻断DNA链的延伸,从而有效抑制HBV DNA的活性,遏制病毒的繁殖。此外,该药物能够在人体内细胞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活性形态,即阿德福韦二磷酸盐,具有较高的耐药性[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IL-1β、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可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同时上调抗炎因子的水平,从而达到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的目的[7]。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ALT、AST及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ALT主要位于肝细胞的细胞质内,若肝脏受损,其水平明显升高,导致肝脏负担加重,解毒和代谢功能降低。肝细胞功能障碍时,无法顺利进行葡萄糖醛酸化过程,阻碍了胆红素向胆汁的转变,导致胆汁排泄受阻,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血清TBIL水平上升。阿德福韦酯能够有效遏制HBV增殖。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HA、LN、Ⅳ-CoI及PC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疗法在抑制肝纤维化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可有效抑制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炎性反应,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不良反应增加不明显。
参考文献
[1]蒋彩华.恩替卡韦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有效性分析[J].中外医疗,2024,43(34):115-118.
[2]汪顺才,王兵,马洁,等.经琢-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原发性肝癌发生率比较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7,20(4):455-459.
[3]靳蕊蕊.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分析[J].大医生,
2024,9(4):47-49.
[4]梅雪芬,吴宗辉,程翔,等.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载量和Treg水平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20(7):49-53.
[5]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J].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3,26(3):后插1-后插22.
[6]苏鹏飞.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对比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J].吉林医学,
2023,44(4):1049-1051.
[7]林明辉,陈珑斌,张伟军.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
2023,42(8):126-12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