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入物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 王一磊 武剑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植入物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23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7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参照组给予钢板固定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恢复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指标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恢复优良率高于参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骨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较快康复,加快骨折愈合,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关键词:四肢创伤骨折;不同植入物;固定术;骨不连;骨折愈合
四肢骨折发生较高,若未及时给予患者有效治疗,可出现各种与骨折相关的并发症,如骨折后骨不连,常见原因为缺乏足够的营养和骨折错位。当前,临床主要以钢板内固定、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骨折后骨不连[1]。本研究选取医院2023年2月~
2024年2月收治的7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进一步观察不同植入物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3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
7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参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33~74岁,平均年龄(49.85±4.11)岁;
病程5~18个月,平均病程(12.17±1.13)个月;坠落伤15例,车祸伤9例,摔伤11例。实验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0.02±3.95)岁;
病程6~18个月,平均病程(12.39±1.21)个月;坠落伤13例,车祸伤12例,摔伤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满足《骨与关节损伤》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经X线、CT等检查确诊为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同意置入内固定物;骨折由直接暴力伤所导致;患者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存在手术禁忌;病理性骨折造成的骨不连;伴有心、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
1.2 方法
1.2.1 参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全麻后,给予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先在骨折外侧5 cm处作手术切口,根据骨折后出现的骨不连位置,按照皮肤、筋膜等顺序分离相关组织,获得较好的手术视角,方便医师术中对骨折位置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治疗。为了完全分离骨折后的骨不连处,提高内固定治疗效果,可在分离后修补骨折部位,可移植患者身体其他部位生理性骨头或人造骨头,并用动力加压钢板进行局部固定,选择长度适宜的加压钢板与皮质骨螺钉。完成手术后关闭术腔。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加快骨折愈合,嘱咐其定期复查。
1.2.2 实验组给予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
患者在全麻下进行手术,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先在骨折外侧5 cm处作手术切口,根据骨折后出现的骨不连位置,按照皮肤、筋膜等顺序分离相关组织,充分暴露受损部位。同时,处理骨不连端,将修复为横断面与梯形截面,凿除其中的硬化骨质,用扩髓器进行扩髓,在骨不连端慢慢植骨,复位后才可置入髓内钉。在C臂机透视下进行复位,确认复位效果满意后给予带锁髓内钉固定。完成上述操作后,逐层关闭,手术结束。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加快骨折愈合,嘱咐其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
(1)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后骨折部位无叩击痛、压痛,日常活动基本正常,X线检查显示骨折线较为模糊,形成了骨痂,为优;骨折端存在轻微的叩痛和压痛,活动治疗前改善,X线检查显示骨折端骨痂形成,或可见云雾状骨痂,为良;骨折端疼痛情况明显,X线检查显示骨折处没有形成骨痂,为差。优+良=优良。(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术后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等。(3)比较两组手术及恢复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4)比较两组骨痂评分:采用Lane-Sandhu X线评分量表评估,包括骨痂形成量(0~4分)、骨痂密度(0~4分)、骨折线清晰度
(0~4分),总分为0~12分,≤4分为愈合不良,5~8分为愈合中等,≥9分为临床愈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恢复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恢复优20例,良14例,差1例,优良率为97.14%;参照组治疗后恢复优17例,良12例,差6例,优良率为82.86%。研究组恢复优良率高于参照组(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术后切口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参照组并发术后切口感染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关节僵硬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
2.3 两组手术及恢复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4 两组骨痂评分比较
研究组术后骨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骨痂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是多种因素,如局部血供破坏、机械不稳定、感染、全身因素(年龄、营养状况、代谢性疾病、不良生活习惯、药物、合并症)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生物学活性与影像学表现可分为肥大型、萎缩型和营养不良型骨不连,基于感染可分为感染性骨不连和无菌性骨不连。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深在性疼痛,负重或活动时加重,患肢无力、无法负重、关节活动受限,可触及骨折端异常活动,可能出现进行性畸形,局部感染时肿胀、压痛、皮温可能升高,严重者可导致长期废用,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残疾[2~3]。当前,临床对于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修复和移植,积极消除病因,通过手术创造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改善血运,同时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如戒烟、加强营养等[4~5]。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恢复优良率高于参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骨痂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说明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效果更为显著。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和动态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可治疗骨不连。其中,动态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大、失血多、易形成应力遮挡等缺陷,可增加再骨折风险,且手术操作中采用较多的螺丝钉,可对骨折部位施加压力,易引起骨折不愈合[6~7]。带锁髓内针可减少骨折血运及脊柱屈曲压力,避免再次骨折发生,且带锁髓内钉固定的稳定性好、手术范围小、创伤小,更符合生物力学受力效果,可防止骨折转动及移动,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带锁髓内钉固定手术对患者身体影响小,有利于加快伤口愈合,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加上其创伤小,术中出血少,能降低弯曲应力,可进一步促进术后骨折愈合,降低术后再次骨折复发率。此外,带锁髓内钉有很好的生物适应性,可发挥弹力,加速骨痂生成,而在股骨干中心线上的固定所需屈曲应力很小,通过压迫近端或远端,可降低骨折转动和位移,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8~9]。带锁髓内钉固定术中通过小切口处理骨折端周边组织,通过扩髓、髂骨填充等方法在短期内实现患肢修复,从而达到重建患肢目的,既可减少术后早期患肢活动范围,也可加快患肢生长速度,减少肢体外伤骨折后骨不连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促进患者术后康复[10~12]。
综上所述,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较快康复,加快骨折愈合,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参考文献
[1]陈威,樊峰,陈阳,等.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23,35(7):146-149.
[2]张平州,晁岱高.动力加压钢板固定与髓内钉固定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中的临床疗效对比[J].辽宁医学杂志,
2023,37(2):78-80.
[3]李智伟,刘宏建.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及对四肢活动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4):62-64.
[4]孙鹤.观察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21,29(4):30-32.
[5]余汗青.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法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治疗效果[J].吉林医学,2022,43(8):2214-2216.
[6]闫孝明,纪方成,仙跃华.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及对四肢活动情况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16):60-63.
[7]李强,程斌,李林.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12):35-38.
[8]黄林,黄高峰,谢钦赐,等.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对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4,18(17):50-53.
[9]郑英豪.补肾接骨方联合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2,54(4):90-93.
[10]于雷刚,吴希林,潘同谋,等.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有效率及并发症率分析[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8,40(增刊1):240-241.
[11]茹庆超,杨挺,张志昌,等.带锁髓内钉固定与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24,33(20):3688-3691.
[12]杨海涛,陈泽群,吴全富,等.带锁髓内钉固定术结合VSD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遗留骨不连恢复情况及ADL
评分、GCQ评分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27):
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