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应用于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作者: 张黎
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应用于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23年7月~2024年5月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总有效率、生活质量、疼痛程度、护理总满意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总有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关键词: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疼痛程度;穴位贴敷;磁疗;拔罐
带状疱疹的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50岁以上成年人中更为常见,治疗难度大,其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这种病毒通常潜伏在人体神经细胞内[1~2]。有研究表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后,虽然免疫系统能够抑制并使其潜伏于神经细胞中,但病毒并未被彻底消灭,当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或存在过度疲劳、感冒等其他诱因时,病毒可被重新激活,并沿着神经通路扩散至皮肤表面,从而引发剧烈的炎性反应和神经痛,表现为剧烈且持续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持续的休息欠佳会影响患者情绪状态,形成恶性循环[3~4]。患者个体差异、病情严重性、治疗时机和方式等都会影响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进展和表现[5~6]。本研究选取医院2023年7月~2024年5月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3年7月~2024年5月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5.41±1.12)岁。观察组患男26例,女14例;年龄45~67岁,平均年龄(55.47±1.1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指导患者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海鲜类食物,戒烟戒酒,增加日常饮水量,确保皮肤清洁,避免进行热水浴,禁止使用肥皂清洁患处,切勿用手抓挠患处。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成因、诱发因素、症状以及治疗方案。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必要时给予镇痛泵或脊髓电刺激术镇痛。引导患者通过看电视、听音乐、聊天、散步、阅读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多关心患者,积极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心理疏导,帮助其找到应对疼痛和压力的有效方法。鼓励家属多给予患者关心和陪伴,保持心情愉快。
1.2.2 观察组给予中医特色护理
(1)磁疗特色护理:遵医嘱给予患者中医磁疗仪器治疗,每次使用时间为15~20 min,每日2次。磁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节磁疗强度,确保患者舒适且无明显不适感。
(2)中医饮食调理:指导患者摄入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功效的食物,如绿豆、红豆、芹菜等,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给予患者中医饮食调理健康宣教,使其理解饮食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3)穴位贴敷:遵医嘱给予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功效的中药贴敷,贴于疼痛部位或阿是穴、肝俞穴、胆俞穴。贴敷前清洁局部皮肤,确保无破损或感染。贴敷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皮肤反应,如有红肿、瘙痒或灼热感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贴敷,并给予相应处理。贴敷时间一般为4~6 h,每日1次。
(4)拔罐:以负压吸引的方式使罐体紧密吸附于皮肤,拔罐时间控制在10~15 min。拔罐前仔细检查患者皮肤,确保无出血倾向、皮肤破损或过敏等情况。拔罐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皮肤颜色变化。拔罐结束后轻轻取下罐体,用消毒棉球擦拭拔罐部位,并告知患者拔罐后的反应。
两组均持续干预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显效,患者干预后疼痛感彻底消退,日常生活恢复;有效,患者干预后疼痛感显著下降,日常生活明显改善;无效,患者干预后疼痛感无明显变化,日常生活质量未见明显改善。(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估,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环境适应等内容,每项100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3)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总分为0~10分,10分代表剧烈疼痛。(4)比较两组护理总满意率:采用自制问卷评估,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专业技能、沟通效果、患者对整体护理体验的满意度等内容,包括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满意+较满意=总满意。(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恶心、呕吐、头晕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7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各维度平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平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两组护理总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5.00%,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75.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主要症状表现为皮肤成簇疱疹,伴有皮肤瘙痒、疼痛以及灼热感。老年患者带状疱疹病情往往更为严重,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7~8]。由于带状疱疹形态酷似蛇类爬行,中医学将其命名为“蛇窜疮”,通常出现在腰部及肋骨区域,也被称作“缠腰火丹”[9~10]。根据带状疱疹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可分为肝胆湿热证、脾虚湿盛证和气滞血瘀证三种类型[11~12]。
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中医特色护理以中医整体治疗理念和辨证施治为基础,运用多种独特的护理技术减轻患者不适,促进患者康复[13]。穴位贴敷、拔罐、磁疗等可直接作用于疼痛点,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紧绷,进而有效缓解疼痛感。另外,中医特色护理重视患者情志调节,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念,增强自我护理能力,进而提高整体护理满意率。同时,关注患者饮食和作息,指导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进一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患者整体健康恢复。
综上所述,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总有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韩新霞,裴聪聪,李振营.放血疗法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J].江苏卫生保健,2024,26(3):254-255,258.
[2]张旭杰,曾丽元,曹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中医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3,37(12):2208-2212.
[3]江洁汀,董宁,孙洁,等.中医护理技术在辅助治疗艾滋病相关症状中的应用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23,38(6):523-527.
[4]李英红.带状疱疹护理中辨证施护对缓解疼痛的应用效果浅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4):131-133.
[5]夏玉妹,刘婷婷,夏丽荣,等.围刺加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护理体会[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9):
114-116+139.
[6]赵益,刘萍,史俊青,等.老年科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接受
情况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医药导报,2022,28(1):
193-196.
[7]沈意娜,许丽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护理文献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2,28(1):60-64.
[8]王美.综合护理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1):25-27.
[9]陈先凤.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效果观察及有效率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0):152-153.
[10]张丽晶.针罐结合中医护理对带状疱疹患者的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9):2844-2846.
[11]朋婷玉,李武芬,吴志媛,等.中药外敷在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优化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33(4):789-791.
[12]卢懿,芦盛贞.运用“随症采集”法中医特色护理方案在蛇串疮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32(3):469-470.
[13]温雅婷,杨涵.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2):25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