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伊纽曼模式护理联合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 张维

罗伊纽曼模式护理联合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0

摘要:目的 探讨罗伊纽曼模式护理联合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5~11月医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罗伊纽曼模式下护理联合呼吸肌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观察指标、日常活动能力[巴氏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测量问卷(GQOL-74)]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QOL-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罗伊纽曼模式护理联合呼吸肌训练可有效减轻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罗伊纽曼模式;呼吸肌训练;护理质量;康复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由脑部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脑部血流灌注受损,进而引发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的一种脑组织损伤疾病[1]。根据脑卒中类型不同,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以缺血性最为常见[2]。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幸存者也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认知功能及语言功能障碍。常规护理存在同质化问题,且对于疾病预后缺乏预测性护理措施,干预效果不够理想[3]。罗伊纽曼模式整合了罗伊适应模式与纽曼系统模式。罗伊适应模式把个体视为一个整体适应系统,通过生理和认知调节机制应对各类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或无效反应;纽曼系统模式将个体视为开放系统,具备弹性防御线、正常防御线等,面临压力源时通过三级预防维持稳定。此模式从整体、系统角度关注个体与环境互动及适应过程,为护理实践提供全面理论框架。呼吸肌训练干预通过特定方法锻炼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旨在增强呼吸肌力量、耐力,改善呼吸功能。常见方式有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训练等,有助于提升患者整体预后[4]。本文旨在探讨罗伊纽曼模式下护理联合呼吸肌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5~11月医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63.54±3.68)岁。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3.43±3.7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诊断[5];发病至就诊时间<12 h;家属知晓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颅脑损伤、颅脑肿瘤等疾病;处于高凝状态;伴有全身感染;沟通障碍;伴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

密切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状态,发生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安抚家属情绪;定时给患者翻身,预防压疮;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进食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避免肌肉萎缩。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罗伊纽曼模式护理联合呼吸肌训练

(1)罗伊纽曼模式:收集患者信息,包括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既往病史、肺活量、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家庭支持系统以及社会环境等情况。分析影响患者康复的各种刺激,分为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和固有刺激。主要刺激可能是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相关刺激包括患者呼吸肌力量减弱、长期卧床等;固有刺激包括患者性格特点、生活习惯以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等。根据患者呼吸功能制定个性化呼吸支持方案。对于呼吸肌无力患者,必要时给予呼吸机支持,保证血氧饱和度,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其对疾病和康复的认知程度。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焦虑、恐惧等情绪给予心理支持。向患者介绍脑卒中康复过程和成功案例,增强其康复信心。

(2)呼吸肌训练:缩唇呼吸,指导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拢嘴唇,像吹口哨一样缓慢呼气,呼吸比为2∶1,10~15 min/次,3~4次/d。腹式呼吸训练,患者保持仰卧位,放松身体,一手放在胸前,一手放在腹部,吸气时鼻子缓慢吸气,腹部隆起,呼气时用口呼气,腹部收缩,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胸部尽量不动,15~20 min/次,3~4次/d。呼吸肌阻力训练,使用专门的呼吸肌训练器,根据患者呼吸肌力量调整阻力大小,患者通过训练器进行吸气和呼气训练,逐渐增加负荷,提高呼吸肌力量和耐力,20~30 min/次,2~3次/d。

两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质量:采用自制问卷评估,包括服务态度、护理技巧、护患沟通和情绪安抚4项,每项25分,分数越高表示质量越好。(2)比较两组日常活动能力:采用巴氏指数(BI)评估,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高。(3)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4)比较两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5)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测量问卷(GQOL-74)评估,包括躯体、心理、物质和社会4个维度,每个维度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日常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干预前GQOL-74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GQOL-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罗伊纽曼模式首要措施为全面收集患者信息,分析各类刺激,精准把握影响患者康复的相关因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策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6]。观察组干预后BI评分、GQOL-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罗伊纽曼模式中,心理支持可有效增强患者康复信心,使其保持积极的心态。呼吸肌训练直接作用于呼吸肌,比如缩唇呼吸可防止小气道塌陷,保证气体有效交换,为神经组织提供充足氧气,利于神经功能修复;腹式呼吸可增强膈肌力量,提高呼吸效率,改善全身氧供,对神经功能康复有积极影响[7];呼吸肌阻力训练可增加呼吸肌负荷,提升其力量和耐力,进一步改善呼吸功能。这都能为神经康复创造良好的内环境,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此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呼吸肌训练可有效改善呼吸功能,促进肺内气体充分交换,促进痰液排出,降低肺部感染风险。罗伊纽曼模式护理关注患者整体状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8]。例如,定时给予患者翻身、保持皮肤清洁等,预防压疮;改善患者整体状态,提高其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综上所述,罗伊纽曼模式护理联合呼吸肌训练可有效减轻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何锦玉,何芳,黄海霞,等.基于罗伊适应理论心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心理状态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2):38-40.

[2]刘瑞华,王蕾,陈丽娟.Roy适应模式联合运动-心理-睡眠干预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3,26(10):1296-1300.

[3]袁文蓉,陈立娜,王华,等.呼吸肌训练联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呼吸肌肌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11):989-993.

[4]辛蔚,赵绿玉,喻勇,等.呼吸肌训练联合悬吊技术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腹部肌肉张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2,37(3):316-323.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9):710-715.

[6]田华,刘莉,王宝兰.高强度间歇性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活动能力康复效果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2,45(4):406-410.

[7]林夏妃,吴海霞,史静琴,等.呼吸肌训练经皮质-膈肌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作用机制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22,29(5):442-447.

[8]袁文蓉,陈立娜,刘洋洋,等.呼吸肌抗阻训练联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膈肌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3,45(2):114-11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