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吞异物别慌张 影像检查来帮忙

作者: 张晖

刘先生在津津有味地吃着鱼时,忽然喉咙传来一阵刺痛。显然,一根鱼刺不小心卡在了喉咙里。刘先生心里一惊,立刻开始“自救行动”。他尝试了一些流传已久的“土方法”:先喝了几口醋,希望能软化鱼刺,然后又吞了几口馒头,试图借助食物将鱼刺咽下去。然而,这些方法不仅没有效果,反而让疼痛加剧。无奈之下,刘先生赶紧去医院急诊。在急诊室,医生通过影像检查发现,鱼刺卡在他的食管中部,并对黏膜造成了损伤。医生解释道,鱼刺的尖锐边缘容易刺破食道壁,若再继续硬吞,刺穿食管的风险很大,甚至引发严重感染和致命的大出血。好在经过医生的专业处理,鱼刺终于被成功取出,刘先生的喉咙疼痛也逐渐缓解。有数据显示,我国近5年因误吞异物导致的成人食管异物病例超过2万,其中不少患者因处理不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误吞异物为何成隐患

不同于儿童中常见的电池、硬币、玩具、别针等,我国成人食管异物多为动物骨骼(家禽骨、鱼刺等)、坚果核、义齿等,多发生在50岁以上人群中,其他异物如药物、刀片等可见于精神异常者、罪犯等。这些尖锐或硬质异物,一旦进入体内,随时可能引发一连串的健康危机。以鱼刺为例,若刺穿食管,可能引发胸腔积液、纵隔脓肿,甚至是危及生命的主动脉穿孔。在某些情况下,异物可能在食管和气管之间“打通”一条危险的通道,造成气管食管瘘,不仅会让患者呼吸困难,严重时还可能引发气胸等致命性并发症。

此外,误吞的异物种类不同,造成的危害也不同。例如,尖锐的异物更容易刺伤组织,而较大的异物则可能造成阻塞。研究显示,异物滞留超过

24 h,并发症的概率显著上升。因此,面对误吞异物,及时进行影像检查非常重要,能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判断异物的位置和性质,从而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

处理食管异物的常见误区

误吞异物后,许多人会尝试一些“土方法”,有时非但无效,还可能带来更大的健康风险。

误区一:喝水冲走或喝醋软化

很多人认为喝水可以冲走异物,或喝醋能软化鱼刺。其实,这样做只会让异物卡得更深。食道不像水管那样能把东西轻松冲下去,尤其是尖锐的异物,反而可能刺穿黏膜,造成更大的伤害。而醋并不会在食管停留,软化鱼刺的效果微乎其微,甚至可能刺激创口,加剧不适。

误区二:吃食物“包裹”异物

有的人会尝试用米饭、馒头等柔软食物来“包裹”异物,希望能顺利吞下。如果异物较大或尖锐,这种方法可能导致异物卡得更深。

误区三:自行催吐或用手取出

强行催吐或用手取出异物是十分危险的举动,特别是异物位于咽喉深处时,催吐或抓取导致异物滑入气道,增加窒息的风险。

误区四:忽视轻微不适

很多人觉得异物感只是轻微不适,不放在心上。事实上,这可能预示着深层损伤,尤其是尖锐的鱼刺、枣核等。

急诊影像:让误吞的异物无处遁形

误吞异物后,影像检查不仅能帮助医生了解异物的性质、位置,还能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手术或其他介入治疗。统计数据显示,通过影像检查,医生可以在95%以上的误吞异物病例中找到异物并制订处理方案,从而显著降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风险。不同的影像检查方式在定位和处理异物时有各自的特点。以下是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X线检查

X线检查像一把“探照灯”,可以迅速找到误吞的金属物、玻璃碎片等高密度异物。

但如果异物是木头、塑料或其他密度较低的材料,X线可能无法清晰显示。这种情况下,医生会根据异物材质和位置情况,推荐其他影像方式进行更深入的检查。

CT扫描

当X线无法清晰显示异物,或者误吞的物体较大、位置较深时,CT扫描派上了用场,能为医生提供异物的准确位置和周围组织的详细信息。在一些复杂的案例中,CT还能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手术。例如,误吞的鱼刺卡在喉部或食管上端,CT可以清晰显示刺的位置,帮助医生决定是否需要用手术的方式取出。

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是一种更直观的检查方式,适用于一些较小、位置较浅的异物。通过一根带有摄像头和光源的细管子,医生可以直接观看到食管内的情况,并判断异物的大小和位置。不仅如此,内镜还能配合医生直接取出异物,一举两得。不过,如果异物位置较深或体积较大,内镜可能触及不到,这时需要CT扫描进行协助。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检查方式,尤其适合孕妇等不适合接受辐射的人群,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原理,能实时观察体内异物的位置。虽然超声成像对金属或高密度的异物效果一般,但对一些较大、密度适中的异物非常有效。超声由于无法穿透较深的部位或显示非常细微的结构,因此有时只作为初步筛查的手段,具体的诊断可能还需要其他影像检查来确认。

磁共振成像(MRI)

MRI在检测软组织异物时尤其出色,是一种观察非金属异物位置的有效方式,并且,MRI无辐射,对人体无害,适合多次检查。然而,MRI并非适合所有情况。首先,它对金属异物无效,且对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不适用。其次,MRI检查耗时较长,对患者的配合要求较高。因此,在急诊和需要迅速确诊的情况下,MRI通常不会作为首选,但在明确异物位置后,需要评估异物与软组织关系时,MRI可提供更为详尽的图像信息。

日常生活如何预防误吞异物

(1)细嚼慢咽:吃饭时要细嚼慢咽,避免边吃边说,以防不小心吞下异物。

(2)避免随意含物:笔帽、纽扣、小饰品等虽然是日常小物件,但随意含在嘴里非常危险,尤其是儿童要注意。

(3)定期检查健康:有误吞异物史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确保无残留异物对身体造成影响。

结束语

误吞异物虽然看似是生活中的小插曲,却有可能演变成严重的健康危机。影像检查作为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工具,能帮助医生“看见”体内的隐患,从而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警惕,进食时做到细嚼慢咽、不谈笑分心。大家从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做起,守护好自己的健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