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筛查利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作者: 张利华近年来,我国居民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且日益受到年轻群体的关注。做好早期筛查,及时进行干预,对减少冠心病的危害,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影响心脏功能的疾病。人体的心脏如同一台持续运转的发动机,而冠状动脉则是为这台发动机提供能量的关键管道。当冠状动脉的管壁出现问题时,心脏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冠心病的发生是因为冠状动脉的管壁内积聚了一些黏稠的物质,并逐渐增多,导致管腔变得越来越狭窄。随着时间的推移,管腔可能完全被堵塞,血流无法正常通过,导致心脏肌肉无法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出现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情况。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的患者平时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或仅在运动后出现轻微的不适。有的患者会出现心绞痛,表现为胸骨后的压迫性疼痛或不适,可能伴随出汗、恶心等症状。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表现为剧烈的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导致休克和死亡。对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长期的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出现心力衰竭等症状。
什么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组严重的心脏疾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这些病症的发生往往与冠状动脉内的粥样斑块有关。当冠状动脉内出现大的富含脂质的粥样斑块,这些斑块可能会变得不稳定并发生破裂,暴露出内部的血栓物质,引发凝血反应。这一过程可能导致冠状动脉完全或部分堵塞,使得心肌无法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根据堵塞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患者可能会经历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或ST段抬高心肌梗死等不同程度的病症。因此,早期、准确识别这些高风险的斑块,对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认识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是目前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最常用的手段。不仅可以用于冠心病的筛查,还可以用于冠心病患者稳定期的复查和各种血管重建术(如心脏支架、心脏搭桥)的术前、术后定位。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相比,CCTA具有无创、无需住院、检查时间短等优势,能够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包括发现管壁的粥样硬化斑块并评估斑块性质、管腔狭窄程度的分级、冠状动脉的先天发育异
常等。
检查流程
进行CCTA检查的流程相对简单。具体流程:门诊挂号(通常在心血管内科门诊)→开具心脏CTA检查申请单及检查所需造影剂→缴费后,直接前往CT室→窗口行申请单登记→预约检查时间→在受检者肘部或者手背插入留置针→进入扫描间,平躺在扫描床上接受扫描。
检查中的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CCTA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患者在检查前和检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检查前12~24 h,避免服用能使心跳加快的物质,如酒、咖啡类饮料、万艾可类药品。
(2)检查当日,无需空腹,可以正常饮食。除药品有特殊说明外,无需停止正在服用的药物。
(3)因重症患者、老年体弱者、婴幼儿及冠心病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风险,需直系家属陪同。
(4)检查前,医生会对受检者进行严格的屏气训练,因为屏气不良会直接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5)检查前,医生会向受检者了解有无碘对比剂过敏史和其他CT增强检查的禁忌证,获知其肾功能状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检查前是否需要停用二甲双胍
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关注的问题。《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及对比剂指南都强调,对于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造影前不必停用二甲双胍。指南建议:(1)对于eGFR(肾小球滤过率)>30 mL/(min·1.73m2)且无急性肾衰证据的患者,可以继续正常服用二甲双胍。(2)对于eGFR(肾小球滤过率)<30 mL/(min·1.73m2)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应从使用对比剂时开始停用二甲双胍,并且在48 h内检测eGFR,若肾功能无明显改变,可重新开始服用二甲双胍。
对造影剂过敏怎么办
在进行CCTA检查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对造影剂的过敏反应。此时需根据不同的过敏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
(1)轻度急性不良反应:碘对比剂注射1 h内出现的咳嗽、喷嚏、一过性胸闷、结膜炎、鼻炎、恶心、全身发热、荨麻疹、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一过性者可密切观察,症状持续者可给予适当的治疗,包括服用止吐药物、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等。
(2)中度急性不良反应:碘对比剂注射1 h内出现的严重呕吐、明显的荨麻疹、面部水肿、 呼吸困难、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等。需要对症处理,包括服用止吐药物、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肾上腺素、氧气面罩吸氧等。
(2)重度急性不良反应:碘对比剂注射1 h内出现的喉头水肿、惊厥、震颤、抽搐、意识丧失、休克等。需对症处理,包括氧气面罩吸氧、静脉补液、肾上腺素、阿托品、求助急救复苏小组等。
(4)迟发性不良反应:碘对比剂注射1 h至1周内出现的恶心、呕吐、头痛、骨骼肌肉疼痛、发热等。针对不同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
检查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检查结束后,护理人员会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感到任何不适。只有在确认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后,才会进行拔针操作。为了保证安全,拔针后患者需要在医院的休息室至少留观半小时。患者当天要多喝水,有助于增加尿量,促进体内造影剂的排泄,这有助于加速造影剂的代谢和排出,减少对身体的潜在影响。提醒患者按时返院领取检查结果,这对于后续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介绍,对冠心病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有更多的了解。特别是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群,应尽早进行相关检查。在检查时,要消除紧张情绪、保持放松的心态,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