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要做好哪些准备
作者: 刘环环全面健康评估
全面的术前健康评估是保障手术安全、降低风险、提升成功率的关键,包含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术前检查及风险评估等环节。
(1)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比如,高血压患者术中出血风险可能增加;糖尿病患者需严控血糖,以减少感染,加快伤口愈合。了解患者的过敏史,以避免潜在的过敏反应。此外,家族病史也能为手术和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2)体格检查:通过听诊、触诊等手段,医生可初步判断患者潜在的健康问题,如心脏杂音、肺部问题或肝脏异常等,为手术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3)术前检查:血常规、心电图等常规检查,能评估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如是否贫血、感染或心脏功能异常。特殊手术或高风险患者可能还需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更准确地评估器官功能和病变情况。风险评估亦不可或缺,如ASA评分等工具可帮助医生判断手术风险,调整麻醉和术后护理方案,确保手术安全。
身体准备与护理
术前身体准备是确保手术成功、降低并发症风险的关键环节,包括禁食禁水、身体清洁以及手术服的正确穿戴。
(1)禁食禁水:由于麻醉药物会抑制患者的吞咽反射,如果胃内存在大量食物或液体,麻醉后可能出现误吸,进而引发呕吐、吸入性肺炎等严重问题。根据手术类型和时长,医生会制定合理的禁食禁水时间。通常要求患者在术前6 h禁食,并在术前2 h停止饮水。对于胃肠道等特定手术,禁食时间可能需延长至8 h以上。针对糖尿病患者等特殊群体,医生会结合其血糖状况调整禁食策略,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手术。
(2)身体清洁:这直接关系到术后感染的风险控制。患者在术前应进行全身洗浴,特别关注手术区域的清洁。建议使用抗菌洗液进行术前沐浴,以减少术野皮肤的细菌数量。在某些大型手术前,还需对手术部位进行局部清洁处理,以确保术中的无菌环境。此外,现代医院多采用化学去毛剂替代传统剃毛方式,以降低皮肤损伤和细菌感染的风险。
(3)正确穿戴手术服:这是维护手术室无菌环境的重要措施。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应更换无菌手术服,并确保服装完全覆盖身体,避免外部污染源进入手术区域。护士会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协助患者穿戴手术服,确保其合身且符合无菌要求。
精准药物管理
采用合理的药物策略,可有效降低手术中的意外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在麻醉药物的应用方面,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麻醉方式制定个性化的术前药物方案。对于全身麻醉,通常会选择丙泊酚、硫喷妥钠等诱导药物,使患者迅速失去知觉,并辅以芬太尼、瑞芬太尼等镇痛药物来控制术中的疼痛感。对于局部麻醉或椎管内麻醉,药物主要作用于特定区域,以减少对全身的影响。在选择麻醉药物时,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类型以及麻醉方式,避免麻醉过深或过浅,确保药物效果与手术时间相匹配,从而保持麻醉的稳定性。
面对手术,许多患者会表现出焦虑情绪,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应激反应,增加麻醉风险。因此,在术前给予适量的镇静药物,如地西泮、劳拉西泮,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帮助其在进入手术室时保持放松状态。对于焦虑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焦虑药物,减轻术中的麻醉应激反应。
为了预防术后感染,在术前30 min至1 h内可为患者使用抗生素,如头孢类药物。对于高风险手术,尤其是涉及腹部、骨科或心脏等部位的手术,需要使用更广谱的抗生素,如万古霉素,以提供更全面的感染防护。在使用抗生素时,必须严格控制使用时间,确保药物在合适的时机发挥最大疗效。
此外,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老年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多风险。因此,需要根据其具体病情对麻醉药物进行调整,以确保手术安全。例如,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术前需要密切关注血压和心率变化,并随时调整药物用量,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波动;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在术前调整胰岛素剂量,以避免低血糖或高血糖状态对手术造成的不利影响;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药物代谢能力下降,需要适当减少术前药物的剂量,以避免术后出现过于镇静或麻醉过深的情况。
心理支持与疏导
研究表明,多数患者在面临手术时会产生对疼痛、麻醉风险及手术失败的焦虑。而焦虑情绪反过来会加剧体内的应激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从而影响麻醉的稳定性,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因此,积极的心理疏导对于降低焦虑对生理状态的负面影响,进而减少术中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详细阐述手术步骤、麻醉安全性及术后恢复进程,可帮助患者消除对未知的恐惧,建立信任关系。借助成功案例的分享和可视化手术流程的展示,患者能更直观地了解手术的可控性,增强对手术结果的信心。术前教育还应重点关注术后恢复的关键因素,如护理要求、疼痛管理、饮食安排等。通过提供这些信息,患者能对术后预期有更清晰的认识,减少因不了解而产生的焦虑。此外,采用模拟问答和常见问题解答等形式,能进一步消除患者的疑虑,增强其配合度和信任感。
无菌保障与器械准备
为确保手术室环境的无菌状态,现代手术室普遍采用层流装置,以维持空气流通并降低细菌浓度。通过层流装置实现的定向空气流动,可有效清除空气中的微粒和细菌,从而提升手术区的空气质量,降低感染风险。同时,手术室的清洁标准也极为严苛,所有表面均需定期清洁,并使用无菌消毒剂进行消毒,清洁频率和消毒方法根据手术需求灵活调整。术前1 h,手术室工作人员会进行全面消毒,确保每个角落都达到无菌标准。
在无菌器械准备方面,手术器械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洗与消毒流程。为确保清洁效果,所有器械的清洁步骤均遵循标准化操作,以杜绝交叉污染。清洗过程包括预处理、高温高压消毒及最终包装,每件器械都会用无菌袋妥善包装,以防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受到污染。此外,器械的摆放顺序也经过精心设计,医护人员需按既定顺序取用器械,以提高手术效率。
手术区域标记是预防手术错误的关键环节。术前,医生会使用专用无菌标记笔在患者皮肤上准确标出手术部位,避免错位手术的发生。患者需术前签字确认标记正确,这一步骤在复杂或多部位手术中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