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回流手法联合冷疗改善产妇生理性乳胀的效果观察
作者: 郑清钟
摘要:目的 探讨淋巴回流手法联合冷疗改善产妇生理性乳胀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医院2023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200例产后出现生理性乳胀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淋巴回流手法联合冷疗,比较两组乳房疼痛程度[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肿胀指标、焦虑程度[焦虑自评量表(SAS)]、泌乳量及护理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 观察组干预3 d后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肿胀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72 h泌乳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NSN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理性乳胀产妇接受淋巴回流手法联合冷疗,可有效刺激泌乳,改善乳胀情况,减轻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生理性乳胀;淋巴回流;冷疗;母乳喂养;泌乳
婴幼儿发育离不开具备多种营养物质的母乳,尤其是产后初乳[1]。产后积极喂养母乳一方面可促进新生儿获取均衡营养,另一方面能够保障产妇生理功能的恢复[2]。然而,在众多外界因素的干扰下,大多数产妇在产后2~5 d易出现生理性乳胀,有时可持续1周,临床主要表现为双乳胀满、硬结、疼痛,乳房表面皮肤紧绷等,严重影响产妇舒适度和哺乳体验,并引发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泌乳[3]。因此,需在早期尽快采取干预措施以缓解产妇乳胀不适,增加泌乳量,以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淋巴回流手法联合冷疗改善产妇生理性乳胀的效果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医院收治的200例产后出现生理性乳胀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年龄25~35岁,平均年龄(29.78±2.02)岁。观察组产妇年龄25~35岁,平均年龄(29.23±2.3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4];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20岁,无产后并发症;意识清楚,能够正常沟通交流。新生儿吸吮能力良好;乳房局部皮肤完好。排除标准:乳头扁平、凹陷;存在母乳喂养禁忌证;合并乳腺疾病;合并恶性肿瘤;既往有精神类疾病史。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母乳喂养健康宣教、产后指导、心理疏导等。此外,予以产妇常规手法按摩乳房,具体操作如下:护理人员将双手洗净,协助产妇取仰卧位,首先对乳房进行简单的清洁,随后将橄榄油均匀涂抹于乳房;一手托起乳房,另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腹自乳房底部向乳晕、乳头区域螺旋形按摩。力度要适中,以免损伤乳腺组织。采用“C”字形挤奶手法,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将拇指与食指放在距离乳头根部2 cm处,两指相对,其他手指托住乳房;然后拇指与食指轻轻地朝胸壁方向施加压力,模拟婴儿吸吮的动作,以刺激乳汁排放。挤奶过程中需注意保持手指的位置固定,避免滑动造成乳腺损伤。乳房按摩1次/d,20~30 min/次。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淋巴回流手法联合冷疗
(1)淋巴回流手法操作:操作前,告知产妇淋巴回流手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操作时,调控室温在26~28 ℃,操作者洗净双手,产妇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乳房。护士需先预热双手,随后将适量的橄榄油于掌心充分揉搓,确保油液均匀分布,同时乳房也均匀涂抹适量的橄榄油。随后,沿淋巴路径,进行轻柔且深入的按摩操作。按摩路径从乳晕下淋巴结丛开始,延伸至乳房根部,继而至胸骨旁淋巴结,再至锁骨上下淋巴结,而后至腋下淋巴结,最终至上肢淋巴结。轮流对双侧乳房进行按摩,按摩完一侧再转向另一侧。操作过程中,需密切关注产妇的反应,询问其感受,确保手法舒适且安全。同时,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按摩力度和频率。
(2)冷疗:当产妇乳房出现胀痛时,完成手法操作后,取质地柔软的毛巾浸泡于常温水中,拧至不滴水状,覆盖除乳头、乳晕外的整个乳房进行冷敷。每次总的治疗时间为2~3 h,每次冷敷持续时间为10~15 min,以产妇耐受为宜。持续护理3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乳房疼痛程度:干预前后采用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5]评估,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2)比较两组肿胀指标:肿胀消失时间。(3)比较两组焦虑程度: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6]评估,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4)比较两组泌乳量:产后0~24 h、24~48 h及48~72 h的泌乳量。(5)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7]评估,≥85分为非常满意,70~84为较满意,19~69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乳房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干预3 d后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肿胀指标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肿胀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焦虑程度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2.4 两组泌乳量比较
观察组产后72 h泌乳量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NSN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讨论
产妇产后容易出现生理性乳胀,其病因主要为激素变化导致乳腺组织充盈,进而使得乳房内淋巴液或静脉血回流受阻,压迫乳腺管,最终引发泌乳困难[8]。早期予以干预有助于缓解产妇乳房胀痛,促进乳汁的分泌,保障新生儿喂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3 d后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淋巴回流手法联合冷疗可有效减轻乳房疼痛。淋巴回流手法基于淋巴系统结构特点,沿着特定方向对乳房、锁骨及腋下组织中的淋巴结进行按摩,能够加强毛细淋巴管壁收缩,进而促进淋巴系统的血液循环。另外,该疗法有一定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副交感神经活性的作用,从而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肿胀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提示淋巴回流手法联合冷疗可有效改善肿胀情况。分析原因,产妇乳房局部冷敷后能够降低乳房皮肤温度,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乳腺组织血管收缩,从而改善乳房水肿状态。同时,冷敷对于细胞代谢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度,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观察组干预后SAS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淋巴回流手法联合冷疗可有效减轻产妇焦虑情绪。分析原因,在护理过程中对产妇的情绪状态进行细致评估,通过对话或心理支持的方式建立沟通,运用语言交流、肢体语言等引导产妇有效调节情绪,减轻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进而增强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信心。同时,鼓励家属参与护理过程,给予产妇精神的支持,可进一步改善产妇不良情绪。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后72 h泌乳量、NSN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淋巴回流手法联合冷疗可有效促进泌乳,提高护理满意度。冷疗的核心原理是通过低温环境,促使身体的局部血管收缩,从而有效减少局部区域的充血和水肿现象。同时,低温还能够延缓神经传导的速度,从而帮助减轻疼痛感,达到镇痛的效果。
综上所述,淋巴回流手法联合冷疗可有效缓解产妇生理性乳胀,减轻乳房胀痛程度,刺激泌乳,同时缓解产妇焦虑情绪,对提升产妇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为产后生理性乳胀护理提供了更具成效的干预方案。
参考文献
[1]晋水红,曾嘉璐,黄欣.徒手淋巴回流手法联合超声波治疗生理性涨奶的疗效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29(10):32-34.
[2]陈婕妤,顾伶俐,陈俭,等.围生期中医推拿在剖宫产术后泌乳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8):1439-1441.
[3]熊丽.产后康复治疗仪结合穴位按摩对产妇产褥早期泌乳功能及子宫复旧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3,36(2):126-128.
[4]李锦梅,曾桂萍,何云仙.母乳喂养的护理指南[J].医药前沿,2012,02(7):389-389.
[5]林丽丽,王蕾茜,王丹,等.分娩球联合自控式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初产妇NRS评分、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23):5366-5368.
[6]李晓华,冯兴梅,胡艳丽.状态焦虑量表评分、自我效能感及相关临床指标与初产妇分娩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21,29(8):88-91.
[7]邹海云,刘诏薄,梁英华,等.纽卡斯尔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3):209.
[8]顾桂芳.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早期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乳房胀痛及泌乳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2,35(18):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