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化浊利水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痛的效果观察
作者: 陈琰摘要:目的 探讨益气化浊利水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医院收治的89例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予以益气化浊利水方+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严重程度[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及生活质量[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SAQ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QQC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化浊利水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痛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症状,减轻心绞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痛;益气化浊利水方;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生活质量
胸痹心痛在西医临床相当于冠心病心绞痛,西医主要选用硝酸酯类、他汀类、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治疗,以恢复心肌血流灌注,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但单一药物治疗效果有限[1]。中医学认为,胸痹心痛主要因痰浊、瘀血、气滞、寒凝阻滞血脉使脉络闭阻而发病,其中气虚血瘀证多见,治疗以益气补血、活血化瘀为主[2~3]。本研究旨在探讨益气化浊利水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痛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医院收治的89例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4.37±5.52)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96±1.32)年;心功能分级为Ⅰ级13例,Ⅱ级21例,Ⅲ级10例;合并高血压12例,高脂血症16例,糖尿病7例。研究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4.67±5.18)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4.87±1.14)年;心功能分级为Ⅰ级12例,Ⅱ级19例,Ⅲ级14例;合并高血压11例,高脂血症15例,糖尿病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4];病情稳定;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严重病变;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对本研究用药存在禁忌;存在精神认知障碍;用药依从性差;临床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予以硝酸异山梨酯片口服,10 mg/次,2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00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20 mg/次,2次/d;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口服,25 mg/次,1次/d,连续治疗4周。
1.2.2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口服益气化浊利水方
组方:炙黄芪、党参各30 g;丹参、葶苈子各20 g;瓜蒌、茯苓、桑白皮各15 g,薤白、川芎、桂枝、苦杏仁各10 g。随证加减:心脾两虚者加白术(10~15 g)、酸枣仁(10~15 g)、远志(6~10 g);畏寒肢冷者加肉桂(3~6 g)、细辛(1~3 g);痰浊者加半夏(9~12 g)、石菖蒲(6~10 g)。水煎至300 mL左右,分早、中、晚3次口服,1剂/d,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严重程度分为无症状、轻度、中度和重度。(2)比较两组心绞痛严重程度: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5]评估,得分越高表示心绞痛程度越轻微。(3)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6]评估,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项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心绞痛严重程度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SAQ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CQQC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中医学认为,胸痹心痛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主要病机为“虚”与“滞”,多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方法。益气化浊利水方是治疗该病的经典方剂,具体益气温阳、化浊利水之功效[7]。方中炙黄芪活血化瘀、补益元气;党参健脾益气;丹参、川芎活血祛瘀;薤白行气散结、温阳除痹;葶苈子利水消肿、泄热逐邪、泻肺平喘;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茯苓利水渗湿、宁心安神;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全方共奏益气活血、化浊利水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中的主要成分黄芪皂苷、黄芪多糖具有保护心肌、抗心律失常、护肝能、降血糖作用;党参中的有效成分党参多糖、党参皂苷具有调节血脂、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作用;瓜蒌、薤白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丹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川芎中的有效成分川芎嗪、阿魏酸能够抗动脉粥样硬化;桑白皮具有调节血脂作用;葶苈子具有正性肌力作用;苦杏仁具有纠正脂质代谢紊乱作用。全方联合应用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的症状[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SAQ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QQC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益气化浊利水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痛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减轻心绞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云.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双足中药熏洗对胸痹心痛病气虚血瘀证患者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6):16-18.
[2]吕霞.自拟中药熏洗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痛病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21):130-133.
[3]董春彦,周美娟,张铁军,等.益气化浊利水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痛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22,50(9):76-79.
[4]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10):1162.
[5]赵燕乐,李转珍,李旭春等.冠心病特异性生活质量评估工具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的应用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
2023,21(9):1191-1195.
[6]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常模测定协作组.“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及其常模的测定[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2):105-112.
[7]周美娟,董春彦,张铁军,等.益气化浊利水方治疗卧位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疗效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2,37(2):22-25.
[8]郝菲凡,徐霞,刘宁宁,等.益气化浊利水方对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0,42(7):1020-1023.